今天只要打开微信视频号就会被“胖猫之死”刷屏,不得不也说几句。
我特意看了一下我视频号的会员群,女生大部分也是同情胖猫的。这和前几年女性受害者落入“杀猪盘”时男网友的冷嘲热讽形成鲜明的对比。我的大部分女观众分得清这是诈骗犯和受害者之间的关系和而不会将其和两性议题混为一谈。
很多网友开启了共情按钮,终于能够和受害者共情了,但是我们和胖猫除了性别相同之外,又没有什么相似之处。胖猫能专注于一件事情做到全国领先,年纪轻轻靠投入精力于自己的爱好赚了几十万。这些都是难能可贵的品质,大多数人都没有。反正我21岁的时候肯定是在啃老。
我在之前的文章《那个教师在破坏孩子的大脑》中对青少年的心理发育表示过担忧。因为我们不仅生理教育常常缺失,也没有什么关于青少年情感方面的心理援助。谁没有情窦初开的时候?但大家都是靠自己悟。
青春期是人类最具冒险精神,也是最容易死于非命的年纪。这个年纪的人会高估一件事情的回报,低估这件事的风险和损失。这会让人更容易冲动,去做一些可能后果无法挽回的事情。最重要的是“损失厌恶”情绪会持续很久。一个成年人很容易明白自己在为一个无聊的社交游戏生气,但是同样的情况下,一个青少年则很难从中抽身,难以意识到这件事不值得自己投入如此大的情绪能量。
当然在许许多多中二少年中,总有人凭借勇气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这种收益会平均掉那些失败的个体,如果失败者失去生命,那么他的基因就不会传下去。总体而言,一定是敢于冒险策略的成功者收益大于畏缩保守策略的成功者,才让人类这个中二期的特征保留了下来。
很不幸,胖猫落入了风险中,没能爬出来。
胖猫只有21岁,人的前额叶皮层的神经元在这个阶段正在过度生发,然后会进行自我修剪,大约25岁左右接近完成,人的判断力也开始稳定。而那个女人已经27岁了,从聊天内容看,也并不是多高明的诈骗话术,她只是在欺负胖猫的前额叶皮层尚未发育完全。她利用了他的弱点,盗窃了他的钱财,如同一个窃贼抢走一个盲人的钱。如果一个人装成残疾人骗你捐款,就构成了诈骗;同样这个女人装成要结婚,骗了胖猫的钱,也是有机会认定的,需要找到她同其他人也有类似承诺的证据。
我一直反对那种反对早恋的教育,数万年来我们的祖先都会在十几岁情窦初开,二八年华喜欢异性。而我们现在的教育实际上在人为屏蔽这种数万年进化来的能力。如果一个人不“早恋”,那么他如何能学会面对“早失恋”呢?早恋可能会影响学习,但是一个年轻人不会面对失恋,是很危险的。
当一个人在最容易冲动的年纪,首次遇到心仪的异性,他的多巴胺受体比人生中任何时候都要敏感,就像男孩子十四岁第一次偷着抽烟一样刻骨铭心。然后当他突然失去这种快感……这是非常危险的,人就是这么被PUA的。
如果情窦初开不可避免,为什么不能教导年轻人学会管理早恋,了解风险,也学会面对早失恋?
胖猫虽然在游戏中是个大神,但是他在对待异性交往上是个青铜级别,然后一下子暴露在光怪陆离的社交网络中,对方又是个27岁的捞女…要知道游戏都不会跨段匹配。
但是,这里还是要厘清一下,这是诈骗犯和受害者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两性之间的。我看到很多法律博主积极建议胖猫的姐姐深入调查,寻找其他受害者,这样有机会将情感纠纷升级为诈骗。
同时我也想说不要对“纯爱”有误解,不能觉得“如果自己不顾一切的喜欢别人,别人就一定有义务也喜欢你。”总有人看不上你,那是她们的权力,她们多半也不会对此后悔。多多接触异性,才能识别出谁是那个能接住你的发球的人。如果你打出的球,对方很少反馈,并且不断鼓励继续打过去,男孩子要明白,这就叫做捞女了。不要在一声声的“牛逼”中迷失自我,彩虹屁和反馈不是一回事,单方面花钱的不是恋爱,是榜一大哥。
健康的交往,就像打乒乓球,双方会十分高频的对对方的付出进行反馈。美国有一项调查,其结果就是这种良性反馈和已婚夫妇的离婚率也相关。良性互动越少,离婚率就越高。(约翰·戈特曼(John Gottman)/ 娜恩·西尔弗(Nan Silver《爱的博弈》)。
找到值得相伴的爱侣的秘密也正在于此。如果对方口头答应和你谈恋爱,当你轻触对方手指,对方回避(碰别的地方容易被当成流氓),你从她脸上看不到任何喜悦的表情,说明对方对你不来电,但是你给的太多了。如果一个女生真的喜欢你,她会非常需要你手掌温度所带来的安全感(谁让咱们男的的手就是比较大呢,大手牵小手走路不怕滑。)
那些暮年的老夫妻,虽然已经毫无性感可言,但他们总是保持了亲昵的肢体接触。如果一个去世,另一个缺少了这种接触带来的安抚,走的往往也很快。
胖猫事件中,双方在两年里,只看过一次电影,见了两面,其余时间胖猫不过就是对着微信上的头像谈情说爱,并为此付费。这种交往,AI难道做不到吗?我十分担心,AI大语言模型的日渐成熟会加剧此类情感和经济诈骗。
还没完!那些商家,更加恶劣。胖猫这种年轻人,其实在社会中比较边缘化,没有怎么被善待过。出事之后,网友们的祭奠代表着善意,代表着我们的互联网并不都是戾气,也有温度……然而连这都能被商家偷工减料,或者直接放空包。
在这件事情里契约精神简直是一个笑话。授人之托,忠人之事,只拿自己应得的部分是多么稀缺和难得的品质。为什么很多人喜欢《绝命毒师》中的古德曼律师。他可以是一个坏人,但他从来不拿自己不该拿的。
如果一个人连别人祭奠给亡者的几块钱都要贪,那他就没有任何信誉可言,不能托付其任何更重要的事情。解除和相关店方的合作可以避免未来更大的损失。这次他们放空包,下次他们要是修公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