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篇原创
Hi,我是淞淞,一个企图用文字理解生活的普通女人。
今天是我第208篇原创文,关系大于教育,和谐关系才是家庭教育的基石。
普通人的日子就是家长里短,琐琐碎碎里的岁月绵长。
《小巷人家》里的庄筱婷大学毕业后,面临着就业的选择。
她的恋人林东哲毕业后顺利签约广州保洁公司。
两个热恋中的恋人,不想分开生活。庄筱婷决定下广州找工作。
她的决定遭到了爸爸庄超英的强烈反对。庄超英已经在苏州为筱婷谋得一份苏州大学的面试机会。如果筱婷顺利通过面试,在苏州大学工作,户口问题得到解决,工作稳定又体面。在父母们看来,是一件大好事。
但庄筱婷执意去广州找工作。她表面上的理由是,广州是新兴发展的沿海城市,机会多。她的很多同学都想抓住新的机遇,去广州找工作。
庄超英拗不过庄筱婷,拉
他们一家相聚在小旅馆,就庄筱婷的择业问题发生激烈的矛盾。
庄超英和女儿庄筱婷一直因为阿公阿婆的问题,存在重大的分歧。父女之间有着深深的隔阂。
当一个人不认同一个人时,对来自这个人的劝告和指导性的意见根本听不下,甚至会是对立的状态。
父女俩在旅馆发生激烈的争吵,在庄图南的劝说下,矛盾才得到缓和。
庄筱婷想离开,被妈妈黄玲叫住。
黄玲在庄超英和庄筱婷发生尖锐的争吵时,她一句话都没有说。没有站边,支持哪一方。
等到父女两人平静下来后,她叫筱婷今晚先不要回学校,晚上她们母女好好聊一下。
晚上母女俩在旅馆时,黄玲并没有一下子对庄筱婷说教。她站在床边,吹着口琴,回忆起自己一路走过来的岁月。
吹完口琴后,她走到床前,摸了摸筱婷的头说,“明天早上你去跟你爸爸道歉,他是长辈,你不应该跟他顶嘴。”
筱婷反问,“妈妈。你也觉得我做错了吗?”
黄玲说,她和庄超英一样,觉得筱婷不洁身自爱,反对她去广州找工作。
筱婷非常自信地告诉妈妈,她肯定在广州找到工作的。
黄玲问,万一找不到工作呢?你的吃哪里,住哪里?不就是住在林家吗?
黄玲告诉筱婷,她工龄比她爸长,工资比她爸高。她阿公阿婆重男轻女,把她爸爸的工资扣下了,叫黄玲买鱼买肉给孙子们吃,随便给筱婷一口就行。
但黄玲不管,她自己有工资,她的闺女她疼,想吃啥,就买啥。
庄筱婷是女儿,阿公阿婆叫筱婷读职高就好,去高中,上大学烧钱。
黄玲不管,她有工资,她女儿想读到什么时候,就读到什么时候。
庄筱婷反驳妈妈,她和林栋哲和爸爸妈妈不一样。
黄玲明白女儿筱婷的意思,言外之意是她和庄超英不是一条心。
她很机智,直截了当地说,我知道你爸爸和我不是一条心。那林叔叔和宋阿姨是一条心吧,林叔叔工资高,但宋阿姨也不就是贪黑起早去早餐店忙,为的是大事小事都能自己做主。
王玲问筱婷,“你和林栋哲之间,会有分歧,矛盾,难道你不想自己做主吗?妈妈供你读书,就是为了让你长大后,有能力大事小事自己做主,不看别人的脸色,想不到你为了林栋哲放弃这一切,妈妈对你很失望。”
庄筱婷听完妈妈的话,很惊讶,想不到初中文化的妈妈把反对她去广州找工作这件事剖析地如此深刻,简直是一针见血。
看到妈妈脸上失望的表情,她既心疼又担心。
最后是庄筱婷同意回去参加苏州大学的面试,顺利成为一名大学老师。
比起当教导主任的丈夫庄超英,初中毕业的黄玲,文化水平并不高。但她为何能劝动名牌大学毕业的女儿呢?
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和谐的母女关系是黄玲成功说服女儿的基础。在庄家的上一代,阿公阿婆超级重男轻女。但王玲完全不顾这一套,用心疼爱自己的女儿。庄超英又是超级凤凰男,工作后,不视妻子黄玲的感受,把工资全部交给父母。阿公阿婆还处处想占黄玲一家的便宜。
这因此导致很多的矛盾。这一系列的矛盾中,庄筱婷因为站队妈妈,挨过阿公,爸爸的巴掌。
这些儿时受到的伤害,让她和爸爸庄超英有着深深的隔阂。甚至在内心,对爸爸有着诸多的不满。
当庄超英劝她,责备她不自重时,所有积攒的不满引发起强大的对峙。
两人就发生激烈的矛盾。
庄超英劝告失败!
而王玲和女儿关系好,她只是心平气和地,从她自身的生活经历,告诉女儿女性经济独立的重要,筱婷就答应回苏州参加面试。
关系大于教育,是劝告成功的基础。亲密关系里的教育,离不开这一点。
第二,黄玲深入的剖析能力,也是成功劝回筱婷的重要的原因。
黄玲在给筱婷讲诉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听起来很有说服力。但庄筱婷不是一般女子,她是名校毕业的优秀生,有着比普通女子有着更高的思维能力。她听完妈妈的例子后,就旗帜鲜明地跟妈妈说,她和林栋哲和爸爸妈妈的关系不一样。不可能出现妈妈担心的问题。
听到这里后,王玲急转弯,把筱婷想说,但又不敢说的话直截了当地说出来,就是爸爸妈妈不是一条心,才会有诸多问题出现。
她列举了一条心的夫妻,就是宋阿姨和林叔叔。他们一条心,林叔叔高薪,完全养得起宋阿姨。但宋阿姨还是起早贪黑去买早餐。
这个案例赤裸裸地击垮了筱婷的坚持。最后同意回去苏州参加面试。
黄玲只有初中毕业,是棉纺厂的工人,丈夫是学校的教导主任,是知识分子。他们之间有着悬殊的文化水平,但她却能劝告成功,凭的就是这两点。
亲密关系里的教育,关系建设是第一,好的关系,才是家庭教育的基石。
作者: 头条,百度情感领域创作者。一个企图用文字理解生活的普通女人。个人公众号:絮语心说,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