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人家》:红薯情,治愈力

文摘   情感   2024-11-15 16:39   海南  

絮语心说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第206篇原创



Hi,我是淞淞,一个企图用文字理解生活的普通女人。

今天是我第206篇原创文,《小巷人家》:红薯情,治愈力

因为喜欢演员闫妮,最近追了年代剧《小巷人家》。

剧情讲述了70年代,苏州一家棉纺厂的一条小巷,

几户人家的生活琐碎。

几户人家上演了七八十年代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故事,

聚焦那个年代的人情世故,

知青返城,求学,就业,择业,等社会话题。

整部剧,主要围绕着小巷的三户人家,庄家,林家,吴家的生活展开,

透着七八十年代普通老百姓浓浓的生活气息。

闫妮主演的黄玲,

蒋欣饰演的宋莹,

都是棉纺厂的女工。

工厂分房,

黄玲和宋莹被分在同一个院子。

同一个院子的两户人家,

两对夫妻,

三个娃,

开始了新的生活,

开启了建设浓厚邻里之情的岁月过程。

演员蒋欣说,这部剧最打动她的是邻里之情。


在追这部剧时,我也被邻里情所打动。

勾起我儿时的很多邻里邻亲的情感记忆。

其中一个小情节,吃红薯,

让我的记忆大门瞬间被撬开。

往昔的邻里情,

像一部曾经看过的黑白片子,在我的脑海里,

一幕幕上演。

庄超英和黄玲因为家庭琐事吵架。

两户人家的房子,

是原来一个大厅改造隔开的。

东西房只是一堵墙隔着,

隔音效果可想而知。

宋莹的儿子林栋哲是个淘气包。

宋莹和老公林武峰很头疼。

但自从庄家搬过来后,

庄家大儿子和女儿,品学兼优的的庄图南,

庄晓婷和古灵精怪的林栋哲成了好玩伴。

特别是庄图南这个哥哥,

林武峰和宋莹上班后,

图南承担起照顾林栋哲的任务。

林栋哲很听图南哥哥的话,

让宋莹和林武峰少操了很多心。

宋莹虽然性格泼辣,

被称为刺头,

但她有一颗懂感恩的心,

很心疼庄家两个孩子。

她担心两个孩子被父母的吵架影响。

听到吵闹声后,

赶快叫林栋哲去叫图南和晓婷过来吃烤红薯。

两个孩子过来后,

宋莹从厨房里端出一盘热气腾腾的红薯。

纯真无邪的三个孩子一边剥着红薯皮,

一边聊天,不亦乐乎。完全忘却了父母吵架的事情。

看到这里,我内心感到特别的温暖。

儿时邻里之间温馨的画面突然跃入我的脑海,

特别是红薯情。

我们小的时候,

我爸爸妈妈经营一家小酒厂。

他们靠酿酒卖给当地的渔民来维持我们一家大小的生计。我们家酿的是米酒或者是地瓜酒。

地瓜季节到时,

我爸爸妈妈每天都煮地瓜。

每次地瓜煮熟了,

邻居的阿姨们都喜欢过来吃点地瓜 ,

然后跟我妈妈一起聊天。

一起吃地瓜,

一起聊家常,

是妈妈们解压的方式。

谁家都有家长里短,

大家在一起吃吃聊聊,

生活的苦和闷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释放。

那时候,

看到妈妈们在一起吃红薯,

说说笑笑挺开心的。

这是邻里间大人吃红薯的情感链接之一。

现在回头想想。在那个生活艰辛的年代,

每一妈妈不但要干活,

还要照顾一帮孩子,

又没有任何的娱乐方式,

心中的苦可想而知。

一起吃几个地瓜,

一起吐槽生活的各种不容易,

对他们而言,

就是一种救赎。


还有一种红薯情,

就是小孩间的。

地瓜有不同种类,

有一种叫粉地瓜,

就是肉粉粉的。

小时候,

我们小孩都喜欢吃粉地瓜。

邻居家谁有粉地瓜时,

阿姨们都是特意留下来,

蒸给我们吃。

地瓜蒸熟后,

阿姨就叫他们家的孩子发动邻居的小伙伴一起过来吃。

这有点像《小巷人家》里的宋莹叫庄家孩子过来吃红薯的场景。

不同的是,

我们那时候,孩子多一些。

装在箩筐里的红薯,

从冒着热气腾腾的蒸锅里拿出来,

放在长凳子上时,

四周早已围着一群垂涎三尺的吃货。

贪吃的家伙,

没耐心等到蒸熟的地瓜凉,

就先下手为强,第一个去抓拿地瓜。

“哎呦,好烫呀!”

吃货被烫到了,

情急之下的馋嘴猫迅速把冒气的地瓜扔下,

赶快把烫疼的手指摸了摸自己的耳垂。

伙伴们哈哈大笑,嘲笑吃货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等到热气消后,

我们拾起地瓜,

开始剥皮,

往嘴巴里送。

粉粉的地瓜开始熏陶我们的味蕾,

让我们肚子鼓起来!

有些贪吃的,

因为吃得太快了,

脸已经变成地瓜脸,

嘴角上,

甚至是脸颊上,

早已挂满了地瓜粉,

一张张娃娃脸,

像涂着不均匀的粉底,

多了一份童真的可爱。

大伙边吃,

边聊着,

哪里有小人书看,

哪里有鸟窝掏,

哪里甘蔗啃,

还有那个家伙倒霉,从有牛背上摔下来。

聊着聊着,笑声唱响热烈的响午!



一筐粉地瓜,

把几家的娃拢在一起,

说说笑笑,

还拌嘴。

这种地瓜情的邻里关系,

多年后,

回头一想,

满满的温情。

在我们那个年代,

又地处农村,

零食少之又少。

能解馋的,

就是家乡土壤里种植出来的,

地瓜,甘蔗,烤腰果仁等等。

地瓜是我们重要的零食之一。

红薯,

这种朴素的粗粮,

没有华丽的外表,

却能撬动起如此大的链接力。

把左邻右舍的大人,

小孩聚在一起,

通过吃地瓜,

凝聚邻里感情,

还能吃出治愈力。

这种天然,

纯朴的红薯情,

就像是我们曾经洒落在岁月里的一串串珍珠。

串联起华丽的情感色彩,

让我们更懂得珍惜人和人之间的感情。

这也许是《小巷人家》传递的人文观价值之一。



作者: 头条,百度情感领域创作者。一个企图用文字理解生活的普通女人。个人公众号:絮语心说,欢迎关注!



长按二维码




絮语心说
以读书减压,用文字记录生活的一枚英语老师。愿鼻闻到的墨香,眼看到的繁华,都能变成温暖,治愈的文字,温暖着熙来熙往的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