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一白遮三丑”,白是现代女性关注的热点问题。
皮肤的色素物质主要包括黑色素、胡萝卜素等,黑色素广泛存在于人的皮肤、黏膜、视网膜、软脑膜、胆囊及卵巢等处。其中,白种人皮肤含褐黑色素居多,肤色较浅;黄种人的皮肤以真黑色素居多,肤色较深。
正常皮肤的颜色有三个因素决定:
a. 皮肤内各种色素含量和分布状况,主要包括黑素、胡萝卜素等;
b. 皮肤血液内氧合血红蛋白与还原血红蛋白的含量;
c. 光线的厚度及光线在皮肤表面的散射光学因素,影响因素包括皮肤表面的粗糙程度、表皮的厚度及照射在皮肤表面的光源等。
由于皮肤的颜色主要有皮肤色素含量及分布决定,黑色素是最主要的决定因素。
黑色素形成机制
黑色素的形成主要涉及三种酶:酪氨酸酶(TYR)、 DHICA氧化酶(TRP-1)和多巴色素异构酶(TRP-2)。 酪氨酸酶是一种铜蛋白,是黑色素生成的关键酶,其活性中心的双核铜离子在酶催化中起重要作用。
黑色素形成过程是一个氧化过程,络氨酸酶在黑色素形成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其将络氨酸转变为多巴,再到多巴醌。
此时处于一个分水岭,一条线路是多巴醌与半胱氨酸或谷胱甘肽发生反应到最终的褐色素;另一条路线是多巴醌转变为无色多巴色素,再到多巴色素,最终形成真黑色素。
在整个的黑色素形成过程中,涉及三个重要物质,分别是酪氨酸、酪氨酸酶以及氧。
a.酪氨酸为制造黑色素的主要原料;
b.酪氨酸酶是酪氨酸转变为黑色素的主要限速酶,为铜及蛋白质的组合物;
c.酪氨酸在酪氨酸酶的作用下产生黑色素,此种作用为氧化过程,必须与氧结合才能转变为黑色素。
常见的美白成分
1.抑制酪氨酸酶活性。代表成分:氢醌、甲氧氢醌、熊果苷、α-熊果苷、脱氧熊果苷、杜鹃醇、壬二酸、壬二酰二甲氨酸钾、覆盆子酮、覆盆子酮葡糖苷、4-己基间苯二酚、4-正丁基间苯二酚、苯乙基间苯二酚、酵母提取物、洋甘菊乙酸乙酯、山茶籽油、曲酸、鞣花酸、白藜芦醇、氧化白藜芦醇、光甘草定、绿茶提取物、甘草提取物、橄榄苦苷等。
2.抑制酪氨酸酶的转录。代表成分:维A酸、葡糖胺、视黄醇、视黄醛、N-乙酰葡糖胺等。
3.抗氧化。代表成分:维生素C及其衍生物、谷胱甘肽、光甘草定、姜黄素等。
4.加速表皮细胞更新。代表成分:维生素C、维生素E、硫辛酸、类维生素A、乳酸、甘醇酸、水杨酸、甘草酸。
5.抑制黑素小体转运。代表成分:亚油酸、烟酰胺、蔗糖二月桂酸酯和蔗糖月桂酸酯等。
6.抗炎成分。代表成分:烟酰胺、覆盆子酮葡糖苷。
7.阻断黑色素生成刺激信号。代表成分:传明酸、酰本胺、十一碳烯酰基苯丙氨酸、人参皂苷Rh4、人参皂苷Rf、鞣花酸、姜黄素、胡桃果实提取物、穿心莲内酯、芦荟大黄素、香草酸、阿魏酸、虎杖苷、4-甲氧基水杨酸钾
美白功效评价方法
总之,美白成分很多,选择也很多,要充分考虑起效浓度、原料配伍等因素,具有美白效果的成分还要确认能不能用于化妆品中,最终保证美白成分在化妆品中合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