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腐色变,随着成分党的队伍崛起,市面上“无防腐”和“防腐剂危害”的噪音越来越大,不少消费者仍然会“谈腐色变”!
要想了解化妆品的防腐剂知识,要了解化妆品为什么要加防腐剂?
化妆品为什么要添加防腐剂?
化妆品中的“防腐剂”作用是抑制微生物生长,确保化妆品的安全。
化妆品生产过程中引起微生物污染,包括原料、仪器、设备、生产及包装过程等引起的微生物污染。
化妆品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污染,包括手部接触化妆品后将微生物带入,或空气中的微生物落入而使化妆品被污染。
化妆品中微生物要求
化妆品出现腐败是由于无处不在的微生物(包括真菌和细菌),致病菌一旦出现不但会影响外观气味,更有可能导致用户感染。
《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版)明确规定了化妆品中的菌落总数限值,其中“不得检出”的都是致病菌,规范要求不达标不能上市售卖,而要想达标,很难做到不添加防腐剂(一些特定剂型和配方除外)。
除此之外,要做好良好的生产规范,并且做好防腐体系筛选,并且对消费者使用过程保存和管理做好必要的警示。
防腐剂如何规避雷区?
《化妆品常见过敏原》一文中就列举了化妆品中常见四类防腐剂过敏原,敏感肌消费者挑选产品时,应谨慎筛选含此类防腐剂的产品。
而往往很难做到无防腐这一点,毕竟实际生产中也要考虑产品的成本和剂型。
看了一份防腐剂检验的公开数据,发现苯氧乙醇、4-羟基苯甲酸甲酯两种防腐剂在护肤类添加频率是遥遥领先的,主要的原因是这两种防腐剂便宜又好用,配方师肯定会喜欢呀!
化妆品可以做到“无(准用)防腐”吗?
化妆品宣称“无(准用)防腐”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
a.使用“表外防腐剂”替代“表内防腐剂”
如果产品包装上标识“无准用防腐”,通常是采用“表外防腐剂”替代“表内防腐剂”。
b.护肤油类产品
护肤油产品中一般不会添加水,纯的油类产品中很难滋生细菌,但是这类产品毕竟在护肤产品中占比较少。
c.冻干粉
冻干粉通常以冻干粉和溶媒液组合的形式出现,冻干粉不使用防腐剂,但溶媒液含防腐剂。
为了大家更方便,我也总结了一些不容易滋生微生物的栗子!
防腐剂的争议
在化妆品开发过程中,化妆品用51大类“表内防腐剂”都有很深刻的认识,“表内防腐剂”在规定浓度下是安全的。
“表外防腐剂”随着深究的深入,部分“表外防腐剂”的风险逐渐被认识,需要做好充分的风险评估和管控。
许多消费者都认为“无防腐”和“表外防腐剂”的化妆品优于含“表内防腐剂”的化妆品,或者说它们认为“无防腐”和“表外防腐剂”的宣称安全性更高。
作为一个配方师,认为上述观点不存在科学依据!
“表内防腐剂”是指《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版)中的51类防腐剂,有着比较久的发展史,安全性数据相对完善。
常见的有:羟苯甲酯、羟苯乙酯、羟苯丙酯、苯氧乙醇、山梨酸、山梨酸钾、苯甲醇等。
“表外防腐剂”最主要的还是醇类(1.2-己二醇、1.2-戊二醇、辛甘醇和乙基己基甘油等)、对羟基苯乙酮、覆盆子酮(对羟基苯丁酮)、辛酰羟肟酸以及明串球菌/萝卜根发酵产物提取物等,相比较51类防腐剂,有些成分发展史不长,安全性数据相对不完善。
这些“表外防腐剂”其实都有防腐/抑菌功能,不能因为他们在备案时换了功能(抗氧化剂或皮肤调理剂)就放松警惕。
在化妆品开发过程中,化妆品用51大类“表内防腐剂”已经有比较完善的数据,“表内防腐剂”在规定浓度下是安全的。
“表外防腐剂”随着研究的深入,部分“表外防腐剂”的风险逐渐被认识,一般配方师会做好充分的风险评估和管控。
所以成分党和消费者应该理性看待“防腐剂”!
总 结
a.目前为止,没有一个万能的防腐剂。
b.没有证据表明无防腐和表外防腐剂的安全性高于“表内防腐剂”,但是往往市场上的用户愿意为无防腐/添加的宣称买账!
c.防腐剂应该向一个良性健康的方向发展,过度夸大防腐剂危害,最后受伤的往往是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