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分局丨防腐剂与敏感肌是天敌吗?

时尚   2024-08-03 22:18   山东  
经常碰到这类问题:添加防腐剂的护肤品就一定不是好的,敏感肌就不能用?
我想说都什么年代了,还在妖魔化防腐剂!
看过太多博主污名化「防腐剂」,想当然的认为《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之外的具有防腐作用的成分更安全。

消费者在这种错误引导下,对「防腐剂」弃之如敝屣,唯恐躲避不及,作为资深从业者,我想大声说出我的观点:
a.没有「防腐剂」,消费者危险指数将爆表!
b.没有证据表明「表外防腐剂」安全性高于「表内防腐剂」。

不同地区的对微生物要求不同,但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致病菌的要求都是不得检出。
另外从婴幼儿化妆品领域防腐剂的使用情况看,也能看出护肤品中防腐剂是必不可少的。
 
从儿童防腐剂使用现状上看,苯氧乙醇使用情况还是远超于其他剂型防腐剂。
 
国内防腐剂使用情况(数据来源于英敏特)
从国内近些年婴幼儿产品防腐剂使用情况看,苯氧乙醇也是远超过其他的产品。

儿童产品一直以来强调的一点就是安全,儿童产品都要用防腐剂,敏感肌能更高人一头吗?当然不能!
作为一名配方师,我比较喜欢用苯氧乙醇这种防腐剂的,原因有两点:
1.与甘油辛酸酯搭配使用,效果还不错,偶尔也会单独使用!
2.原料成本相对可控!

当然也并不是没有缺点,一是苯氧乙醇可能含有二噁烷和苯酚的风险物质,需要做好质量控制,另一个缺点就是添加苯氧乙醇超过一定量时产品使用可能会有热感。
另外,我也喜欢用防腐剂羟苯甲酯、羟苯丙酯,好用且成本也很低。
但现实中产品需求,往往不是这样的,不少消费者被一些人误导,让他们看到甲酯、丙酯掉头就跑!
所以在开发过程中会使用一些表外防腐剂,比如对羟基苯乙酮、1、2戊二醇、1、2 己二醇、辛酰羟肟酸等。

选择防腐剂之前,必须要了解防腐剂几种作用机制:
第一类是引起膜的通透性丧失,导致 细胞内容物渗出,丧失电子动力产生的能量;
第二类是抑制 或使必须的细胞酶失活,通常在酶的活性部位与巯基或羟基反应,直接攻击酶的活性物;
第三类是对基因物质的破坏, 阻止细胞复制,影响细胞的合成与呼吸活动。

第一种作用模式为主的代表有:苯氧乙醇、对羟基苯甲酸酯类等;第二类作用模式主要代表有咪唑烷基脲类、异噻唑啉酮类、碘丙炔醇丁基氨甲酸酯等防腐剂。不同的防腐成分,其适用范围及对微生物的抑制能力各有不同。

虽然我并不排斥表外防腐剂,但我还是希望消费者和成分党有一个充分的认识,需要强调的是:
1.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表外防腐剂比表内防腐剂更安全。
2.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表外防腐剂比表内防腐剂更适合敏感肌。

关于防腐剂的安全数据,其实大家可以去看看化妆品成分评论(Cosmetic Ingredient Review)官网。
以羟苯甲酯为例,其最早公开的数据显示时间为1984,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更新完善其安全性数据。
而常用的对羟基苯乙酮,2022年3月份才有公开的报告。
对化妆品成分来说,成分使用时间越长,对其风险物质和安全评估都会不断调整,成分的认识更深刻,所以不能误认为使用时间短用量高就代表安全系数高
这并不是空口无凭的,而是有依据可以查的!
以欧盟对防腐剂碘丙炔醇丁基氨基酸酯的要求为例,从最早期使用的最大允许用量0.1%,到现在淋洗产品中最大用量为0.02%,驻留产品中最大用量为0.01%,其中还有很多限制条件。
 
而对苯氧乙醇来说,使用这么多年来,最大允许使用量一直是1.0%,它也算是经过了时间验证的一个典型“防腐剂”。
其次,敏感肌关注产品的一个重要点:产品的刺激性
配方师大部分时间也是小白鼠
配方师在开发产品是会进行一系列的安全性评估,包括内部的皮肤斑贴试验,上面的斑试器也是配方师必备神器。
 
而且化妆品新规实施后,化妆品宣称适用敏感肌的产品需要进行人体功效评价或消费者测试,再加上企业的内部产品综合评估。
总之,有些防腐成分的确不太适合敏感肌,但不能说明所有的防腐剂都不适用敏感肌,正确认识防腐剂才是成分党真正的进步!

妆说
化妆品科学解读不困惑,专业领域不迷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