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界全系列】胡蜂总科—胡蜂科

民生   2024-11-01 07:04   上海  

胡蜂总科—胡蜂科


真核生物域

动物界

真后生动物亚界

蜕皮动物总门

节肢动物门

六足亚门

昆虫纲

有翅亚纲

新翅下纲

膜翅目

细腰亚目

胡蜂总科

胡蜂科

胡蜂科(学名:Vespidae)是膜翅目胡蜂总科下的一个大科,其下有将近五千种生物,既有群居的蜂;也有独居的蜂。其下的多种生物都是花粉的传播者。

1.分类史

关于胡蜂科的分类体系,研究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De Saussure 1852年首次将胡蜂分为3族,即蜾蠃族Eumenini、胡蜂族Vespini和马萨胡蜂族Masarini1902Ashmead 分别将三族提升为3个科;1918Bequaert 3科合并为胡蜂科Vespidae,科下分十个亚科;1962Richards 又将胡蜂科提升为总科,沿用了很长时间;1982Carpenter基于系统发育研究结果,将胡蜂总科降为胡蜂科,科下分为6个亚科,一直沿用。

这套系统被学者普遍接受并沿用,这6个亚科分别为,胡蜂亚科,马蜂亚科,狭腹胡蜂亚科,蜾蠃亚科,犹胡蜂亚科,马萨胡蜂亚科。前五种以肉食性为主,而马萨胡蜂亚科取食花粉。

胡蜂科下的马蜂亚科(Polistinae)和胡蜂亚科(Vespinae)全部是群居性生物,而EuparagiinaeMasarinae与之完全相反,全部是独居生物。只有狭腹胡蜂亚科的生物二者兼具。

马蜂亚科和胡蜂亚科的生物并不直接取用猎物,而是在将其喂给幼虫后食用幼虫排出的含有高氨基酸的液体。

2.外貌特征

体细,黄色及红黑色,具黑色及褐色斑点及条带。胸部与腹部宽相等。翅狭长,静止时纵折,前翅第1盘室狭长。触角膝状,雌性12节,雄蜂13节,复眼大,内缘中部凹入。胡蜂和蜜蜂一样都是细腰,腹部真正的第1节并入后胸,形成并胸腹节,真正的第2节即第1节基部极端变细与胸部相连。腹部末端是雌性产卵器特化而来的著名防御武器——螯针。有母蜂、雄蜂及工蜂等个体,社会结构较简单。

卵:呈椭圆形、白色、光滑,卵端部形成胡蜂未来的头部,基部形成腹部。

幼虫:体粗胖,两端略尖,梭形、白色,无足,幼虫消化道不与排泄孔相通,而于中肠部由围食膜形成一封闭的囊,排泄物被贮存在这囊中,化蛹后此囊干硬变黑,随蜕掉的皮一起脱出;蛹为黄白色,随老熟程度逐渐加深,头、胸、腹分明,主要器官均明显可见,蛹不食,在蜂室内羽化成蜂后,以上颚咬破室口钻出。

成虫:头部前后略平,大型复眼位于头上部两侧,呈肾形,胸部近似圆柱形,端部略细,胸部分3节,每节生有1对足,中、后胸上各生有1对膜质的翅,即为前、后翅。成虫3对足均灵活有力,有抓捕昆虫、辅助取食、修筑蜂巢之用。

雌、雄蜂主要差别为:雄蜂腹节和触角均较雌性多1节,很多种的触角端部节常弯成钩状;雄蜂腹部末端有一雄性外生殖器,外生殖器基部为1对粗壮的生殖突基节,端部为较细而突出的生殖刺突,有握抱作用;雌蜂腹部末端有能伸缩的蛰针,可排出毒液,故仅雌蜂蛰人。

3.生活史

胡蜂属于完全变态的动物,一生经历四个阶段:卵、幼虫、蛹、成虫。

我国闽南山区黑盾胡蜂一年可发生56代,闽东地区的墨胸胡蜂一年45 代。由于种类不同或地区气候条件的差异,就是同一种类也由于越冬蜂王营巢产卵的始期差别较大,均可直接影响世代数的差异。

4.生活习性

胡蜂营社会性生活;群栖;夏季在屋檐下及树枝等处造椭圆形的巢,巢由密集的六角房构成生活:工蜂常采集花蜜或捕捉其他虫类,作为幼蜂的食料;有时对鲜果形成大害。成虫主要捕食鳞翅目幼虫,也取食果汁及嫩叶等。

1)群体组成

每群均由蜂王、工蜂和雄蜂组成,墨胸胡蜂三型蜂的发生及其作用:

蜂王:越冬后的蜂王经过一段时间活动和补充营养后,各自寻找相对向阳避风的场所营巢,边筑巢边产下第一代卵,还担负御敌捕猎食物,饲育第一代幼虫和羽化不久的蜂等内外勤一切工作,它是这时巢内唯一的成年蜂。从第二代羽化后的雌蜂中少数个体与雄蜂交尾成功成为当年正常产卵的首批新王,接着越冬蜂王被交替了。

雄蜂:墨胸胡蜂第三代就出现雄蜂10多只,它是第二代雌蜂中未经交尾授精的个体产卵繁育而来的,它们可与同巢或异巢的少数雌蜂交尾,亦可与同代或母一代雌蜂交尾,交尾后不久陆续死亡,而最后一代雄蜂数量多占总蜂数1/6~15/。可见,墨胸胡蜂一年中雄蜂至少发生2代以上。

工蜂:专司扩大蜂巢的建筑、饲喂、清巢、保温、捕猎食物、采集、御敌和 护巢等内外勤活动。这些工蜂性情暴烈凶狠,鳌针明显,排毒量大,有攻击力,第一代的成蜂全为担任内外勤工作的工蜂。第二代雌蜂中除少数交尾成功成新蜂王和个别个体未经交尾产雄性卵的雌蜂外,余下大部分是工蜂。

2)群势

因种类不同有很大差异,最后一代的墨胸胡蜂三型蜂总蜂数有的可达4000只以上,其成蜂数约为同期基胡蜂29 倍左右。而同一种类群势最大多出现在越冬代的前一代。

3)营巢

黑盾胡蜂或墨胸胡蜂顺利越冬的授精雌蜂,最早3 月中旬开始活动,4 月上旬单独觅寻屋檐下或避风向阳的小灌木丛中第一次筑巢并开始产下第一代卵,这时蜂巢单脾悬挂,巢房口向下,巢房数仅20 ~ 30个。整个巢脾边缘开始有巢壳,但仍自然可见巢内蜂王逐房饲喂幼虫的情况。第二代出现第二片巢脾(有的还筑成第3 片巢脾),总巢房数10 150 个,这时巢脾已被巢壳所包裹,蜂巢呈球状,仅留直径约2 厘米的巢口出入,因此,巢内生物学习性观察困难。胡蜂一般都选在冬暖夏凉、温湿度适宜的场所营巢,它们在隐蔽的大树洞内营巢,洞内能保持适宜的温湿度,又有利于御敌、护巢。但不同种类选择营巢场所颇有差异。

4)出勤

夏、秋两季胡蜂每天出勤通常都有明显的两个高峰,夏季530 分和16 30 分前后,而秋季均推迟1 小时左右。

5)食性

通过越冬代(12 月中旬) 观察胡蜂采回的东西,可以辨认的多为昆虫类,它是杂食性的,但山区的蜜蜂为主要的捕食对象,特别在食物短缺季节,更集中捕杀蜜蜂。

6)越冬

闽东、闽南黑盾胡蜂、墨胸胡蜂和基胡蜂越冬代交尾成功授精的工蜂均于1 月中旬至2 月初分批逐渐弃巢迁飞到暖和、气温较稳定又干燥避风的山村屋檐下、墙洞裂缝、腐蛀的树洞孔隙、蜜蜂土蜂箱盖下和墓洞裂缝等处,通常集结越冬,越冬期50~70天。

5.益处与害处

1)有害方面

对人畜的伤害:胡蜂除蜾蠃外, 一般群居巢上, 一群蜂少则几十至几百,多则上千, 最多的达5000头~8000, 当人、畜接触或碰到巢穴后, 就会引起群起而攻之, 螯伤人畜。严重者会引起死亡。

在蜜蜂饲养上的危害:胡蜂是蜜蜂的天敌。一些个体较大的胡蜂常常飞到城市、村寨、住宅附近和养蜂场内捕捉蜜蜂, 捕捉的蜜蜂大部分用来饲喂幼虫, 一部分是用来奴役做工。

对水果和森林的危害:胡蜂常出没于森林、村寨、农田、果园、菜园间, 取食植物嫩叶和咬坏水果、番茄等。咬坏的水果等受病原菌的感染, 导致水果、蔬菜产量减少和影响林木的正常生长发育。

2)有益方面

有益方面在于利用。目前胡蜂的利用主要在生物防治、医药和食品等方面。

生物防治在生物防治上:可利用胡蜂防治许多农作物、森林、果树害虫。已知胡蜂可捕食的农林害虫有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 Hubner、造桥虫, 如大造桥虫Ascotis selenaria Schiffermuller et Denis)、棉卷野螟Sylepta deogata Fabricius、二化螟Chilo luteellus Motschulsky)、三化螟Tryporyza incertulis Walker)、玉米螟Ostrinia mubilalis Hubner)、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Guenee、豆荚螟Maruca lestulalisGaradja、粘虫Leucaniaseparata Walker、白薯天蛾Herse convolvuLinnaeus)、豆天蛾Clanis bilineata tsingtauicMell 、菜粉蝶ArtogeiaPieris rapae Linnaeus、稻苞虫Parnara guttataBremeret Grey 等多种鳞翅目幼虫。据湖南省石门县报道,1978年利用胡蜂防治棉铃虫,即将每667㎡棉田使用农药成本由过去的15元降低到3元,施药日期由150天减少到40天,易市乡的1334h㎡棉田用药由1950担减少到510担,节省开支12.76万元,所以利用胡蜂在农业上消灭害虫成绩是显著的。

医药:医药上,我国明代古医药学家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早有记载:“蜂子气味甘平,微寒,无毒。主治:风头,除蛊毒,补虚赢伤中,久服令人光泽,好颜色,不老,轻身益气。治心腹痛,面目黄,大小儿五虫从口中吐出者,主丹毒,风疹,腹内留热,利大小便涩,去浮血,下乳汁,妇人带下病,大风疬疾。蜂子古人以充馔品,养用诸蜂子,盖赤足阳明,太阴之药也。胡蜂成虫、幼虫、蛹及蜂巢均可入药,可内服、外敷、治疗各种毒虫螯咬伤及各种疔毒肿疮和妇科等症。胡蜂毒其主要成分是由组胺、5-羟色胺、乙酰胆碱、胡蜂激酞、磷脂酶A、磷脂酶B、透明脂酸酶等组成。据有关报道,胡蜂毒有抗辐射及治疗关节炎等作用,具有高科技开发潜力,一旦攻破其价值不可估量。

食品方面:在唐代蜂子就已成为民间馈赠或出售的一种上好产品,见刘恂《岭表录异》公元877年已有记载:刘曾宣(今安徽宣城、歙(歙县),见彼中人好食蜂儿,状如蚕蛹而萤白,大蜂结巢于山林间,大如巨钟,其中不知几百层,村人采须用草衣蔽身,以悍毒螯,复以烟火逼散蜂母,然后攀绿崖树断其根,一房蜂儿五斗或一石者,三分中一翅足具矣。即入盐酪炒之,曝干,以小纸襄贮之,寄入京洛,以为方物。胡蜂幼虫、蛹、成虫,据王云珍等(1988)分析胡蜂体内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膳食蛋白的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胡蜂体内就含有7种,而且含量特别高。如凹纹胡Vespaau-rariaSmith氨基酸含量为45%(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含量的10%)与冬虫夏草氨基酸含量为22.7%相比,氨基酸的含量为全虫草的两倍。总之,胡蜂氨基酸的含量,特别是外源必需氨基酸含量较高,可作为滋补及营养食品,还可以为中药之用。

此外,胡蜂幼虫、蛹还是一种很好的化妆品原料。所以说对胡蜂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和经济价值。

6.下属亚科

马蜂亚科(Polistinae

胡蜂亚科(Vespinae

7.马蜂亚科〈长脚蜂亚科〉

马蜂亚科(学名:Polistinae)又名长脚蜂亚科,亦称为长脚蜂,是胡蜂的一个类群。

长脚蜂属于杂食性,幼虫时以成虫猎捕回来的毛毛虫等昆虫维生,成虫后会吃树液、花粉和花蜜。

长脚蜂制作蜂巢时,材料有类似纸的成分,因而有Paper Wasp之称。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球生物与人类文明


地球生物与人类文明
从生物诞生到人类文明,专注地球史、人类史、民族史、文明史。已发表《地球生物全系列》、《人类源流》,《世界古代民族与文明》,《世界古代列国志》等系列作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