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界全系列】蚁总科—矛蚁亚科〈行军蚁亚科〉(下)

民生   2024-11-09 06:57   上海  

蚁总科—矛蚁亚科〈行军蚁亚科〉(下)


8.东方行军蚁

东方行军蚁(学名:Dorylus orientalis),俗称黄蚂蚁、黄白蚁、黄丝蚁,农业有害生物,是一种杂食性蚂蚁,能啃食农作物的表皮、皮层和形成层,甚至木质部,影响地上与地下物质交换,导致受害植株死亡。

1)形态特征

东方行军蚁,成虫工蚁有大小二型:大型体长56mm,体褐、栗褐色,腹部色较胸部淡;头近方形或矩形,后缘深凹,额中央具一条纵沟,触角9节,上颚内缘具2齿;无复眼、单眼;前、中胸背板之间缝不明显;腹柄节1节,胸部及腹柄节背面扁平。小型体长2.53mm,体密黄色,额中央无纵沟。雄蚁体似胡蜂,具二对翅,体长1723mm,体表密生黄毛,翅黄色透明,复眼、单眼均发达。卵长椭圆形,长1mm左右,乳白色。幼虫长2mm左右,米黄色。蛹椭圆形,长4mm左右,米黄色。

2)生长特性

东方行军蚁有翅雄蚁有趋光性。卵多集产在寄主蔸部上下35mm处,一处有卵数十至二百多粒。工蚁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低海拔区部分年份全年可发生为害,但以34月、57月、811月上旬共有3次繁殖、为害高峰,大多群集在植物蔸部地面上、下3cm内的根、茎部或地面瓜果上为害,并在寄主根部土表以粪泥形成蚁丘,在根下土中形成地道,多经地道迁移,最深可达土下15.5cm深处正常生活。

3)为害特点

东方行军蚁的寄主是十字花科的萝卜、甘蓝、苔菜、芥菜,茄科的茄子、辣椒、西红柿和马铃薯,豆科的四季豆、豇豆,伞形花科的芫荽(胡荽),菊科的莴苣等蔬菜植物,还有西瓜、凉薯、红薯等,偶害柑橘。另有菊科的两种重要中问杂草寄主——小飞蓬和香丝草。

东方行军蚁主要是工蚁咬食寄主植物的茎、根、块茎和块根,形成孔洞或吃光,致茎叶枯黄致死;也可咬食贴近地面的西瓜、西红柿和茄子等瓜果。

9.非洲行军蚁

非洲行军蚁(driver ant)有十多种,其中最著名的是西亚福,和中国的东方行军蚁(原东方植食行军蚁)是同一个属的,属于行军蚁亚科行军蚁属。

1)繁殖特点

行军蚁的繁殖特点的,它是当它在一次休息期,也就是它在休息的过程中,在休息期,就是两三周之内,它在产大量的也就是25万粒卵的时候。同时能够产6粒左右的卵最后孵化成为新的蚁王,新的蚁王或者叫蚁后是雌性的,但是它也同时产出了一千多枚能够发育成为雄蚁的,也就是drone的这种蚂蚁。最后它们发育成了之后都会产生翅膀。雄蚁为了避免兄弟姊妹之间的交配,近亲繁育,雄蚁尽快飞走,飞到别的蚁群里边,寻找别的蚁群里边的处女蚁王进行交配。

2)捕猎能力

行军蚁行动非常迅速。虽然每一只行军蚁都非常小,一滴水就可以将它冲走或者淹死,但是它们合起来的力量太大了,没有什么东西能将它们挡住。碰到沟壑,它们就抱成团,像球一样滚下去连接到对岸,形成一个蚁桥,让大军通过。更宽一点的,前面的毫不迟疑的冲下去,好像盖房子夯实基础一样,直到将沟壑填平,让大军通过,当然,这种场面是很悲壮的,因为这和自杀差不多,不少蚂蚁都被冲走或者掉队了,但是没有蚂蚁会退缩。

行军蚁的捕猎能力惊人。蟋蟀、蚱蜢等身体比它们大上百倍千倍的大块头,都是行军蚁的美食。虽然一只蟋蟀很有力气,对付一两只行军蚁很有把握,但是当成百上千只行军蚁源源不断的迅速爬上它的身体咬它的时候,它最后也只要被消灭掉。电视上介绍说,甚至一头猪或者豹子碰到行军蚁,半天内也能被吃的只剩下骨头。电视上说,行军蚁之所以这么厉害,一是因为它们数量多,二是因为它们的唾液里有毒,猎物被咬伤后,很快就被麻醉失去抵抗力了。而且,行军蚁一个小时可以移动20米左右。所以说,当地人最怕的就是行军蚁。

狮子、老虎、熊没什么可怕,就连我们这些以好战著称的人类也不足为惧。若论作战之道,只有行军蚁才会让你胆寒心颤,吓出一身冷汗。这些优秀的女战士披坚执锐,躯壳硬似铁甲,大颚利如弯刀,以蚁海战术采取攻势,数量之大超乎想象,倚仗势众砍劈削切,即使体型远胜它们的猎物也得碎尸刀下。试想一大群人在猛犸象脚边挥舞长矛的景象——行军蚁大举进攻捕鸟蛛或者蝎子时,双方比例之悬殊正是如此。每天,行军蚁群能在数万场这样的厮杀中取胜。

前往科罗拉多岛,它是观察行军蚁活动的最佳地点之一。这座面积15平方公里的小岛位于巴拿马运河所形成的一个湖泊中,上面生活着大约50个鬼针游蚁群——它们是世界上研究得最多的行军蚁。

3)猎物逃脱方式

行军蚁是货真价实的超级捕食者,不过还是有可能逃离这种饥饿蚁群的攻击。有些目标猎物

利用「日常」的逃脱机制(苍蝇飞走,蚱蜢跳开),有的则演化出特殊的行军蚁防卫术。有一种逃脱机制利用行军蚁眼盲的特点,但需要极大的胆量和内心的镇定:面对数百万只蚂蚁时,竹节虫会完全静止不动;如果它有所动静,行军蚁会侦测到震动并展开攻击。同样地,甲虫也信赖自己的防护装备,等待蚂蚁大军过去。

各种蜘蛛和会吐丝的毛虫利用它们独特的生理构造,以丝吊挂在植物下;由于丝太过纤细,导致蚂蚁无法穿越。某些鼻涕虫的丝线上有轻微的旋转,在树叶上被蚂蚁逼到角落时,它会分泌保护性的粘液。如果更多蚂蚁出现,鼻涕虫会再往后退,最后滑下树叶,吊挂在无法通行的粘性丝线上。

4)捕食其它社会性昆虫

行军蚁会捕食其它社会性昆虫,如黄蜂、白蚁与其它蚁类。如果两种昆虫对峙,或许会平手?并不会,行军蚁通常会胜出。某些亚利桑那州的蚂蚁遭受行军蚁攻击时,会引起强烈的护巢行动,同时整个群集进行撤离。行动迅速的工蚁负责运送卵、幼虫和蛹。接着它们会爬上附近的植物,好几个小时保持不动,只不过稍后会再缓慢而小心翼翼地返回遭洗劫一空的巢。

黄蜂遭受行军蚁攻击时,一般的反应是逃离,接近时,会大批驻守在蜂巢入口,疯狂地拍动翅膀来震动蜂巢,以警告巢内的同伴。另一种则会把头放在巢外,敲击上颚并发出嗡鸣声,这声音连七公尺之外都能听到。比较好斗的黄蜂则会试图飞进行军蚁集群,挑选个别的蚂蚁,把它们丢到远方,好保护蜂巢。可是蚂蚁实在太多,这么做发挥不了什么效果。还有些黄蜂会几只聚在一起,用身体挡住蜂巢入口,但不久蚂蚁就会抵达,用触须拖走它们。

行军蚁的攻击会引发潜在猎物的罕见行为。在西非,大型蚯蚓发现行军蚁大军迎面而来,它们会钻进土里吗?不,它们会溜上最近的树。有些蜗牛会吹泡泡,足以掩饰并保护自己。即使脊椎动物也不得幸

免:非洲尖鼠的长腿和惊人的跳跃能力,发展为快速逃避行军蚁群的方法。

行军蚁的凶猛攻击对森林也有好处,有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当森林中有一棵树倒下,会形成一个混乱的栖地,让各种物种进入、移居、生长。同样地,行军蚁群进驻之后,动物的生命也会彻底毁灭,仿佛被清除殆尽。行军蚁离开后不久,该区域会成为生物多样性的温床,各种生物都有机会……直到行军蚁再次光临。

10.矛蚁属

矛蚁属(学名:Dorylus),烈蚁属,又称狩猎蚁属(英语:Safari ants),隶属于蚁科矛蚁亚科(Dorylinae)。主要分布在非洲大陆中部的南部地区,亚洲热带地区也有分布。一个蚁群形成的时间为几天至三个月左右,所拥有成员的数量可超过二十万只,部分物种兵蚁头部巨大且大颚特化。

它们周期性地活动,觅食阶段的时候,它们会形成数列的蚂蚁大军,在栖地中移动狩猎。这经常影响到人类,尽管每小时二十米缓慢的移动速度,足以让人们尽快地转移到安全的地方,由于它们在前进的过程中几乎会摧毁一切路上的事物,因此行军时穿越人类居住时能够造成极大的危害,若人不进行安全转移可造成窒息或被杀害的危险,尤其是体弱者和年轻人。所谓事物利弊共存,它们的觅食行为也会消灭对农业有害的害虫和大田鼠等等对人类不利的事物,有人将其昵称为病虫害防治服务

11.粗角蚁属

粗角蚁属(学名:Cerapachys),几乎在全世界均有分布,以印度至澳大利亚区最为丰富。全世界有100多种。粗角蚁属的模式种:Cerapachys antennatus Smith1857

1)特征

粗角蚁(Cerapachys spp.)的工蚁:触角9-12节,鞭角末端常膨大;须式4,32,2;复眼很大、小或消失;部分工蚁有单眼。结节一节。后腹第一节与第二节之间十分缢缩,甚至使后腹第一节看起来似第二结节。雌蚁:常有翅,有时出现无翅雌蚁及工雌蚁。有复眼,体较宽,其余似工蚁。雄蚁:触角13节,上颚三角形。其他似工蚁。

2)分布

中国福建、甘肃、广东、广西、贵州、海南、湖北、湖南、上海、四川、台湾、西藏、云南、浙江;日本,缅甸,孟加拉国,印度,斯里兰卡,澳大利亚,美国,东南亚。

3)槽结粗角蚁

槽结粗角蚁(学名:Cerapachys sulcinodis)隶属于行军蚁亚科的粗角蚁属,分布于中国广东、广西、四川等地和东南亚。

①体型特征

工蚁体长5.27.2mm,体黑色,后腹部或多浅少深棕色;头部两侧、触角、上颚、唇基呈淡红褐色,全身具丰富的淡黄色毛,柔毛缺。体光亮,具稀疏刻点;上颚具细纵条纹;结节刻点较粗,有8条纵向高耸的脊,中央为一纵光亮的沟。头长方形,前部稍凸,后部略窄,后头缘微凹;上颚宽,无齿;唇基十分窄,下陷;额脊高,触角裸露,外侧有突起的脊;触角短而粗,12节,鞭节末节长;复眼小,位于头侧方中线之后;复眼下至上颚着生处有一浅沟。并腹胸上方略凸,后部略窄于前部;前胸背板缘具横脊。结节长大于宽,前面垂直,背面凸,后面圆,下方具一三角形向下伸的楔型薄片。后腹部细长,基部两节间具宽的缢缩,缢缩部分具横纹;第一节后部明显宽于前部,第二节比第一节宽,其余各节逐渐变窄;臀板凹,边缘具深褐短齿20余个;腹末具螯针,足粗,腿节及胫节圆,密生黄毛。

②生活习性

土中营巢,巢穴入土较浅,分为简单的二三巢室,以捕食小昆虫为食。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球生物与人类文明


地球生物与人类文明
从生物诞生到人类文明,专注地球史、人类史、民族史、文明史。已发表《地球生物全系列》、《人类源流》,《世界古代民族与文明》,《世界古代列国志》等系列作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