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处于夏秋之交,是一年之中气温由升温向降温的转折期,昼夜温差逐渐变大,又正值开学季,人群聚集,流动性强,给传染病的流行和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提醒广大市民朋友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手足口病、其它感染性腹泻病、百日咳等疾病的预防。
目前我区新冠感染疫情处于低水平波动态势,建议群众应继续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防控建议:
1.建议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或者18-59岁患有较严重基础疾病人群、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感染高风险人群等重点人群按程序接种新冠病毒疫苗,优先推荐接种含XBB变异株抗原成分的疫苗。 2.做好日常防护,科学佩戴口罩,注意卫生习惯,勤洗手,注意咳嗽礼仪,居家和工作场所定时开窗通风,做好居室日常卫生。 3.加强个人健康管理。日常要密切留意家人和自己的健康状况,如有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不适症状时,避免带病上学或上班,视情况及时到附近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就医途中全程佩戴口罩,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我市每年4-7月是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10-11月还会出现秋季小高峰。 手足口病传染性强,多在托幼机构和学校等集体场所暴发,托幼机构和家长应携手预防手足口病。 1.勤洗手。饭前便后以及外出游玩回家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和流动水洗手。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彻底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2.勤通风。居室应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每天保持通风至少半小时。 3.饮食卫生。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不要与他人共用餐、饮具。餐饮具要彻底清洗,定期煮沸消毒。 4.出行卫生。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5.家庭环境卫生。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勤晒衣被、毛巾等,定期清洗玩具。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身体状况,每天晨起检查孩子皮肤和口腔有没有异常,注意孩子体温变化。 6.接种EV71疫苗。接种EV71疫苗可以有效预防EV71型手足口病及相关疾病,会显著减少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发生。6个月至5岁易感儿童家长可以到就近预防接种门诊进行咨询和预约接种。 其它感染性腹泻病是指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腹泻,由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或寄生虫所引起,以腹泻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组肠道传染病,每天排便3次或3次以上,粪便为稀便、黏液便、脓血便等,可伴有恶心、呕吐、腹痛或发热等全身症状。 1.预防感染性腹泻病的关键是切断传播途径,即把住“病从口入”关,搞好环境卫生、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 2.搞好环境卫生。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及时清除、处理垃圾和粪便,不随地大小便,不乱倒垃圾污物,不污染水源,病人的粪便及呕吐物应加漂白粉消毒,做好水源保护和饮用水消毒。 3.做好饮食卫生。提倡喝开水,不吃生的、半生的食品。选择优质、新鲜的食物,避免吃过期食品或不洁的食物和饮料。水果和蔬菜在食用前要认真清洗干净,瓜果也最好削皮后再吃;烹饪时应将肉类和海鲜彻底煮熟,并且不要长时间存放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中。同时要注意餐具卫生和使用,避免交叉污染。 4.做好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婴幼儿的玩具应定期清洗、消毒,避免病菌污染玩具而感染。不到病家或流行地串门访友,减少聚餐。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鲍特菌感染所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从潜伏期开始至发病后 6 周均有传染性,尤以潜伏期末到病后卡他期 2~3 周内传染性最强。典型临床症状以阵发性、痉挛性咳嗽、鸡鸣样吸气吼声为特征,临床表现分为卡他期、痉咳期、恢复期。非典型病例可能因年龄和距末次疫苗接种的时间而异,一般出现在有百日咳病史或免疫接种史的儿童和成人,可能无症状,或者有轻微咳嗽但无任何典型特征。病程可长达2~3月,故名百日咳。百日咳的病程不一定是一百天,一般4—6周。人群对百日咳普遍易感,但婴幼儿更为敏感。无论接种百日咳疫苗还是自然感染百日咳,均不能产生终生免疫。 1.病人管理:呼吸道隔离至少到有效抗菌药物治疗后5天,对于未及时给予有效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隔离期为痉咳后21天。做好住院患者所在房间通风,并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做好房间物体表面的清洁和消毒。接触患者时佩戴医用防护口罩,并严格执行手卫生。 2. 接触者管理:观察接触者是否出现症状,如有症状应及时前往就医。核实所有接触者的免疫史,对于未全程接种含百日咳成分疫苗的0-6岁儿童及时查漏补种。 3.暴露后预防:百日咳暴露后应急免疫不能防止被感染,但如果暴露持续发生,需要对免疫史不全的3月龄-5周岁的儿童补种。综合判断病例传染性、暴露持续时间与强度、及与百日咳高危人群(如婴儿)接触的可能性来确定是否开展药物预防。 DTaP(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分别于3、4、5月龄进行3剂次基础免疫,18月龄进行1剂次加强免疫,共4剂次。如儿童已按疫苗说明书接种含百白破疫苗成分的其他联合疫苗,可视为完成相应剂次接种。3月龄-5周岁未完成DTaP规定剂次的儿童,需补种未完成的剂次,前3剂每剂间隔不小于28天,第4剂与第3剂间隔不小于6个月。 5.合理睡眠,充足休息,科学饮食,加强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 6.在日常生活中,公众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咳嗽或打喷嚏时遮掩口鼻;注意劳逸结合,合理作息,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自身抵抗力;在照顾婴幼儿时,成人出现咳嗽等症状,应及时佩戴口罩,加强手卫生,避免传染给孩子。 新学期即将开始,秋季是流感、新冠等呼吸道传染病和诺如等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学校和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由于人员密集,增加了感染风险。特此献上一份开学健康提示,助您远离疾病,元气满满地开启新学期! 1. 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保持良好的手卫生习惯,饭前、便前便后、触摸眼口鼻前、接触污染物后均应用流动水按“七步洗手法”洗手,或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湿巾进行手消毒。 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要遮掩口鼻并及时洗手。 进入秋季,注意早晚适时增减衣物,预防着凉。 2. 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出现发热、呕吐、腹泻等症状,及时报告学校,规范就医,不带病到校,尽量减少与他人的密切接触。 3. 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家庭生活场所日常应以常规清洁和通风为主,如家人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或罹患传染病时,应加强消毒,避免在家庭内造成传播。 4. 合理日常膳食。进食要规律,一日三餐进食时间相对固定,不暴饮暴食。饮食要营养均衡,食物种类要多样化,荤素搭配。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奶类和豆制品,多喝白开水,不喝含糖饮料,少吃零食、油炸食品,不生食或半生食海产品和水产品。 5. 规律生活作息。 每天保证充足睡眠时间,托幼儿童和小学生至少10小时,初中生至少9小时,高中生和大学生至少8小时。 早睡早起、避免熬夜,循序渐进加强体育锻炼,日常学习生活中保持身心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