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峥:《一轮明月》的创作历程

文摘   文化   2024-12-19 06:30   陕西  

《一轮明月》,是一首20世纪30年代产生于中国教会的圣诞诗歌,歌词优雅隽永、意味深长,曲调悠扬动听、引人入胜。《一轮明月》问世近百年来,一直在华人教会广为流传,每年圣诞佳节,各地教会都会传出这首熟悉的旋律。不但如此,《一轮明月》也早已传至国外。据悉,早在20世纪80年代,这首诗歌就有四个不同版本的英文译词风行国外。我们今天听到的圣诞诗歌,大多译自外国诗歌,产生于中国并且能够传至外国的中国圣诞诗歌并不多见,《一轮明月》能够风行海外,可见其艺术价值和属灵价值均有其与众不同之处。
诗歌的词作者为中国教会人士田景福(1911-2002)先生,曲作者为美国传教士范天祥(Bliss Wiant,1895-1975)博士。
田景福
田景福,1911 年 5 月 13 日生于山西汾阳董家庄的一个基督徒家庭,父母都是虔诚的基督徒,系华北公理会的教友。早年,田景福即在公理会受洗,并在教会学校完成了小学和中学的学业。中学毕业后,先后担任过教员、校长、布道员等职。1932年至1935年在燕京大学宗教系就读,毕业后到太原基督教青年会担任学生干事。“七七事变”后,田景福全身心地投入到抗日救亡运动中,在太原发起并推动抗日救亡歌咏运动。1938年,田景福被调到陕西宝鸡工作,1939年在宝鸡成立基督教青年会,并亲任总干事。1948年,出任西安基督教青年会总干事。解放后,一直在陕西教会工作,先后任陕西省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陕西省基督教协会会长。1988年,与陕西教会其他牧长一道创办了陕西圣经学校,并亲任校长(笔者就读陕西圣经学校时,田景福先生任圣经学校名誉校长,有幸见过先生一面)。2002年在西安辞世,享年91岁。

田景福自幼爱好文学,早在15岁时就开始发表小说,仅短篇小说就发表有数十篇之多,可见于当时较有影响的《东方杂志》、《新中华》、《太原报》等期刊,其短篇小说作品有《钱的作祟》、《刘二哥》、《卖鸡子的妇人》等,这些作品真实反映了旧中国农民的苦难生活。由于爱好文学,田景福在燕京大学求学期间,选修了文学课程,他的老师包括周作人、许地山、郑振铎等文学大家。在此期间,田景福也曾在刘廷芳博士主编的《紫晶》杂志上发表过诗歌。在太原青年会工作期间,田景福发起和组织了太原青年文学研究会,并担任主席,该会成为当时几个进步团体之一,得到了鲁迅先生的支持。1935年,田景福有意将其创作的小说结集出版(其中包括一些已经发表的作品,亦有一些因为国民党当局禁止发表的作品),定名《冬天的事》。为使小说集顺利出版,特去信给鲁迅,望其指点并作序。鲁迅接信后很快复信,并欣然答应作序。遗憾的是由于鲁迅当时身体欠佳,田景福不忍及时将书稿寄去,而不久鲁迅便溘然长逝。加之田景福的小说中多有揭露、鞭挞旧社会的内容,国民党当局禁止出版,田景福小说选的出版计划因此搁浅。直到1981年纪念鲁迅诞辰100周年时,有人从鲁迅的日记中看到了田景福的名字,并得知他有出版小说选的意思。几经周折,终于找了田景福其人以及差不多50年前编好的小说集。1986年,由著名作家杜鹏程作序的《田景福小说选》由陕西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算是了却了田景福先生50年的一个夙愿。

《一轮明月》系田景福在燕京大学求学时期的作品,时在1933年,先生年22岁。当年圣诞节,燕京大学的校园里弥漫着浓重的节日气息,同学们正在按着教会的传统庆祝圣诞佳节,唱圣诗、报佳音,极其快乐。当年圣诞节的前一天,北平(北京)普降大雪,天气却在圣诞节当天放晴。圣诞节的晚上,晴空万里,皓月当空,皎洁的月光映衬着树枝上的皑皑白雪,就好比无数盏闪闪发光的灯泡。面对时情此景,田景福的耳旁又传来了同学们“缅想当年时方夜半,忽来荣耀歌声”的诗歌。此刻,他的思绪回到了救主降生的那个晚上,这个如诗如画的夜晚,与天使向牧羊人报告大喜讯的那个夜晚何其相似。有此感动后,田景福迅速回到宿舍,提笔作诗,两个小时内即写成了这首动人的诗歌,定名《圣诞歌》:

一轮明月,数点寒星,映照羊身色如银,

数位牧人,和蔼可亲,围坐草地叙寒温;

奇光灿烂,歌声绵蛮,牧人俯伏愕且惊!

云中天使报告同声,神子已生伯利恒。

歌声完毕,奇光渐敛,牧人跃起同欣然,

抛弃羊群,向前飞奔,寻觅圣婴去拜参;

人声鼎沸,佳报频传,满城欢乐齐颂赞;

平民良友,万众救星,今日降生人世间。

旅店数间,屹立古城,几度沧桑废与兴!

今日何幸圣母投宿,降生救主在其中;

东方学者不远千里,来献礼物丰且隆;

博爱救主,和平真神,今日降生伯利恒。

歌词写好后,田景福自己给诗歌配上贝多芬之《欢乐颂》的曲调,当时的初衷是这首旋律比较熟悉,可以让学唱者比较容易地学会。 

范天祥夫妇

范天祥,1895年生于美国一个卫理公会的牧师家庭,在11个孩子中排行第7。1920年,毕业于美国俄亥俄卫斯理大学。1923年8月来华,在燕京大学任教,直至1951年回国,在华居住28年。在华期间,范天祥曾任燕京大学总务处主任、燕京大学音乐系钢琴教师(他擅长弹奏钢琴,曾在为孙中山先生举行的国葬仪式上担任司琴)。回美国后,范天祥在美国田纳西州和俄亥俄州主持宗教音乐行政及教育工作。1975年,在美国去世,享年80岁。

范天祥在华期间,曾多年指挥燕大学生合唱团演唱《弥赛亚》,这是华人第一次接触到亨德尔作品。此外,在华期间及回国之后,范天祥一直致力于研究中国音乐,先后写了题为《中国曲调复音处理的可能性》和《音乐在中国文化特点与功能》的硕士及博士论文,并在美国、东南亚各国介绍和宣传中国化的圣乐,曾出版过《中国乐歌》(1947年)、《中国音乐的特点与功用》(1966年),并担任过《普天颂赞》的音乐主编。范天祥曾为中国教会谱写了不少圣诗曲调,这些曲调大多是模拟中国原有曲调而创作出的新调,他对基督教音乐中国化做出了重要贡献。1936年出版的《普天颂赞》,选用了范天祥所改编并配和声的曲调多达47首,其中不少曲调可以说是他的创作。1983年出版的《赞美诗(新编)》中,采用范天祥曲调的共有6首。
田景福写好《圣诞歌》,并配上《欢乐颂》的曲调之后,将之作为圣诞礼物送给恩师刘廷芳博士。刘博士阅后,很是欣赏,全诗只改了一个字。其时,刘廷芳担任《普天颂赞》编委会主席,正在为该赞美诗集征集稿件,看过田景福的诗作后,认为可以编入《普天颂赞》,只是配以《欢乐颂》的曲调不太妥当,不如重新配上中国式曲调,于是将诗歌交给范天祥另行谱曲。范天祥接到这首歌时,很快便谱上了极具中国韵味的曲子,调名称为《燕京》。1936年《普天颂赞》第一次出版时,《圣诞歌》列为第81首,曲调用的正是范天祥谱写的《燕京》,而《欢乐颂》作为通用调。不过,之后的赞美诗集大多沿用了范天祥谱写的曲调,没有用《欢乐颂》的曲调。而歌名大多称为《一轮明月》,而不称《圣诞歌》。

《一轮明月》是中国圣乐史上一首极其重要的诗歌,影响深远,仅举一个例子即可证明。1985年,田景福随中国基督教代表团访问印度,在与当地教会共同崇拜时,同行的史奇珪牧师在当地教会的赞美诗集中发现了《一轮明月》,询问当地肢体时,他们表示非常喜爱这首诗歌,并希望中国教会同工介绍一些关于诗歌作者的情况。当得知诗歌的作者就在访问团中时,他们无比激动,要求代表团成员合唱这首诗歌,以为纪念。

以上所述,便是《一轮明月》背后的一些故事。了解这些故事后,当我们再唱这首诗歌时,便能更多地体会这首圣诞诗歌的意境。


往期回顾 REVIEW

《平安夜》的由来

一个奇妙的圣诞节

支持原创,赞赏作者

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


您还可以通过下列方式支持作者

点分享
点收藏
点在看
点点赞

李世峥的自留地
李世峥,男,70后,陕北人,好读书,爱文学,勤写作。开此公众号,记录衣食住行,表达喜怒哀乐,感悟悲欢离合,借以发现汉字之美,激发人性之善,见证福音之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