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峥:《平安夜》的由来

文摘   文化   2024-12-17 07:04   陕西  

流传于当今教会的圣诞圣诗成千上万,数不胜数,但在众多诗歌中,最为大家熟悉,也最为大家喜爱的,当属《平安夜》,它几乎成了各地教会每年圣诞节的必唱曲目。然而,这样一首经久不衰的诗歌,来得却非常偶然。这首圣诗传遍世界,一定是作者没有料想到的。

《平安夜》的词作者名叫约瑟夫·莫尔(Joseph Mohr, 1792-1848),出生于今天的奥地利的萨尔斯堡,年轻时曾在该地主教座堂参加唱诗班(这座教堂就是德国音乐家莫扎特曾经工作过的教堂)。1815年晋升为司铎(神父),1817年到奥伯多夫的圣尼古拉斯教堂作助理司铎。
《平安夜》词作者约瑟夫·莫尔
1818年圣诞节的前一天,莫尔神父陪同几位信徒来到教堂,准备排练圣诞剧。然而,当琴师弹奏管风琴时,发现发不出任何声音。经过检查,原来是老鼠咬坏了风箱。管风琴无法使用,排练计划只有搁浅。莫尔神父无比沮丧,次日弥撒中的献唱怎么办?他一个人在默默地寻思。那天下午,莫尔独自到山谷探访了一个工人家庭,因为他们生了一个婴孩,看到他们贫穷的家境,使他联想到救主诞生时的情景。返回的路上,莫尔漫步在白雪皑皑的阿尔卑斯山麓,举目望天,月明星稀;遥望村庄,无比宁静。看到这幅美丽的图画,莫尔的思绪再次回到了《路加福音》所描述的圣诞夜:救主降生,天使报信,一样的月色,一样的夜景,一样的没有风琴的伴奏。然而,众天使却在天空中唱出了动人的歌声。这时,莫尔诗兴大发,随口吟出了“平安夜,圣善夜”的诗句。莫尔快步回到教堂,记下路上吟出的诗歌,写就了这首不朽的诗歌。次日(圣诞节)清晨,莫尔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早早地起床,找到他的朋友——小学校长兼教堂琴师格吕伯(Franz Gruber,1787-1863),请他为诗歌谱曲。格吕伯当时31岁,读完这首诗后,当即提笔谱就这首优美动听的曲子。当天晚上,圣诞夜的弥撒如期举行,由于风琴尚未修好,无奈之下,莫尔弹起吉它,和格吕伯一起演唱了这首新歌。他俩的二重唱,深深地打动了会众,不少人为之流下感动的热泪。
《平安夜》曲作者格吕伯

尽管这首歌曲的首唱就获得了极好的效果,但这个圣诞节过后,《平安夜》放上了格吕伯的书桌,差点就被历史遗忘。几个月后,莫尔神父请来了齐勒阿谷(Zillerthal)的毛拉赫尔(Mauracher),为教堂修理风琴,风琴修好后,毛拉赫尔请格吕伯试奏一下,格吕伯就以《平安夜》来试奏。毛拉赫尔听后,被这首歌打动,于是抄写了一份,带回到他所在的齐勒阿谷他教堂。

齐勒阿谷教堂中有一个名叫“施特雷塞尔(Strasser)四姊妹”的合唱小组(实际上是三姊妹和她们的一个弟弟组成的)。她们是缝制手套的工人,同时又是一个美妙的合唱小组。1819年,她们在齐勒阿谷教堂中演唱这首《平安夜》,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不久,这首美丽的圣诞颂歌又传到德国各处,逐渐遍及欧洲又传到美洲,现在已被译成90多种文字。

有一次,施特雷塞尔四姊妹应邀在德王宫廷演唱《平安夜》,腓特烈·威廉四世(Frederick William IV,1795-1861)听后大受感动,命令全国之后庆祝圣诞节时,都要把《平安夜》放在第一首。威廉四世很想找到作者,但当时却无从知晓,于是他派宫廷诗班到处查访。诗班班长先后到过很多图书馆,也咨询过好些音乐家,均是无功而返。多年之后的一天,诗班班长路过萨尔斯堡时,听到一只鹦鹉在唱《平安夜》,甚是好奇。这时,他突然想到,附近肯定会有一座教堂,要不鹦鹉是从哪儿学会的歌曲呢?于是,追踪而去,找到了格吕伯,但莫尔此时已经过世。

支持原创,赞赏作者

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


您还可以通过下列方式支持作者

点分享
点收藏
点在看
点点赞

李世峥的自留地
李世峥,男,70后,陕北人,好读书,爱文学,勤写作。开此公众号,记录衣食住行,表达喜怒哀乐,感悟悲欢离合,借以发现汉字之美,激发人性之善,见证福音之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