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香绽芳华,青春著华章——郑州市第七初级中学八年级学生佳作展示

教育   2024-12-18 21:26   河南  

笔墨留香,绽放芳华。在青春的八年级时光里,同学们以笔为剑,以墨为锋,在洁白的纸张上纵横驰骋,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故事与梦想。每一字,每一句,皆倾注心血,饱含深情,如点点繁星,在文学的浩瀚星空中闪烁独特光芒。此刻,让我们一同走进这充满墨香的习作天地,去感受文字背后的蓬勃力量,见证青春芳华的绚烂绽放,领略我校八年级学子们用笔墨勾勒出的“绮丽画卷”。






八1班 王思齐

心语:

写作,对我而言,是一种自我表达的方式。每当我心中有所感悟,或是对某个话题有着深刻的思考时,我总是迫不及待地想要将这些想法化为文字。在文字中,我找到了自己的快乐和幸福。每一次落笔都是一次释放,让我在疲惫和压力中找到喘息的机会。感谢写作,让我找到了内心的平静。



越走近,越懂得


越走近生活,越懂得人生的真谛,在枣香的回味中明白等待的意义。

——题记


鸡鸣响彻天空,我伸了个懒腰,在雨后的院落里踱起步来。湿润的泥土味交杂着枣香冲进了我的鼻孔。我走近那股气味,一树青枣映入眼帘,在初阳的映照下每一颗仿佛都晶莹闪亮。我望着枣儿,不由得舔了舔嘴唇。


大门“吱呀”一声,姥姥回来了。我迫不及待地跑到门口。“姥姥,这枣是不是熟了?”她见我双眼透出丝丝渴求的目光,咧开嘴笑了起来:“想吃枣了?小丫头懂得什么,等几天才行呢!”当时的我并不太懂得姥姥的话语,也从未走近真正的生活,只得叹了口气。


午饭后,姥姥去了屋后的地里,我走在门外的土路上,又走近了屋顶上伸出的枣树枝条,一颗颗枣子青中带着一抹诱人的红,欢笑着挂在上面。我见四下无人,快步走近枣树,拿出根长竹杆在枣树枝上一阵乱打。枣儿“扑扑”地砸在路上,发出深沉而又厚实的声音,我走近捡起一个送进了嘴里,那枣却没有想象中的甘甜,清淡无味,甚至有点涩。


姥姥回家后看见了墙角的一堆枣儿,不禁笑了起来。我有些不好意思,露出一副把戏被揭穿的窘迫模样。姥姥放下农具走到我身边意味深长地说:“你呀,还是太心急,就像这打落的枣,等一等才更有味道。”我似懂非懂,却还是点了点头。


几天后,村里小路上,人们吃着枣来来往往。姥姥带着我到里屋找到早已备好的竹竿走近那棵枣树。这一次,枣儿已变成了深红色,没有了几天前的青涩。一口咬下,一股清甜在我唇齿间回荡。见我吃得开心,姥姥微笑着说:“这些枣啊,不能着急打。这就像庄稼不能收太早,多等等才更有收获。你往后越走近生活,也就越懂得这些道理了……”


从前还不太懂得姥姥的话,之后逐渐走近生活、走近现实,才慢慢理解。我们厚积薄发,只为最美的绽放。正如那家乡的枣儿,只有多等一等,才有最甘甜的味道。


正所谓,越走近,越懂得。






八2班 王怡涵

心语:

家乡的美丽景色让我深深怀念。‌每当回到家乡,心中便涌起一股暖流。家乡的每一处风景都让我感到无比亲切,仿佛回到了童年无忧无虑的时光。


最美的家乡


美无处不在,夕阳下的蝴蝶,或是一束鲜花,这些都是美的象征。而我认为,最美的,是我的家乡,它的美是四季的美,是不可替代的。


家乡,我向往的地方,那里留住了家门口桂花树的芳香,留住了我童年时的记忆。


我家乡的四季都是美的,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开端。我便常常去那刚刚从冬眠中的小草地上玩,带着它特有的草香,是大自然的味道,这时候,燕子也从南方回来,叽叽喳喳,是在思念我吧,春天的时候下雨不多,我会跟着爷爷一起到集市上去,那里什么都有,爷爷经常会给我买一串冰糖葫芦吃。


到了夏天,各种花都开出来了,我走在林间小道,感受花香,那一路开满了花,花瓣纷纷飞舞,好像身处另一个世界。与城市的吵闹大不相同,家乡静静的,静到你可以听到山间小溪流动的声音,那是夏天在向你招手,我时不时会去小溪玩耍,“水皆缥碧,千丈见底”,这句话就是来形容它的美的,我会带着小虾小鱼,满载而归。


秋天,大门口的桂花开了,我坐在石狮子上看桂花飘飘然落下,落在地上,拿起来,淡淡清香,做成手环可好看了。到了秋季末的时候,我便吵着让奶奶做桂花糕,可好吃了。但是秋季多雨,是因为冬天要来了吗?“一场秋雨一场寒”,天气果真验证了这句话。那林间小道被雨淋得都成什么了,枫叶时常从上掉下来,那枫叶比我的脸还大,比城市的枫叶也大上好多,不过打伞在雨中,看商人们卖商品、看小孩子们踩水坑、看地上的蚂蚁爬高爬低,也是一种乐趣。


冬天,那雪可谓是鹅毛大雪。落下来都到腿跟了,我和弟弟最喜欢冬天,一起跑到外面堆雪人、打雪仗,一回家手冻得冰凉,奶奶就会给我们准备豆奶喝,豆奶的温度,流进了我的心房,让我的心也暖暖的……


家乡的美是描述不完的,只有亲自去看,去感受,才能了解家乡的美。






八3班 陈泰宇

心语:

写作是一件快乐的事,心中有风景,笔下有故事。


终于明白


多年未见外婆的身影,最不能忘记的是那平淡而清香的白粥。


记得小时候,外婆从乡下到城里照顾我。每天清晨,外婆便穿着布衫,盘着头发,忙着淘米做饭。刚将锅放上煤气灶,便又忙着叫我起床,为我整理床铺。当我揉着朦胧双眼走出来时,一切都已井然有序。那时的我却不懂一点珍惜,一坐到桌边,便嚷嚷:“怎么又是白粥?这有什么好吃的?”我自以为是,将盛好的白粥推到一边,自顾自打开包中零食,吃得津津有味。外婆苦口婆心劝我:“一大早,吃那些东西多有害健康。”我没听完她絮叨,便跑出门外,还暗笑她的守旧,真不知道白粥能吃出什么滋味。


就这样,每天早晨我都无法避免外婆的唠叨,往往在我逃跑后,她便默默坐在桌边,静静拾起碗筷,一个人默默在屋里劳作着,显得十分憔悴。


如今的外婆已回到乡下,只偶尔来看我一次。我逐渐受不了那永不停下的快节奏,耀眼的灯光闪得我迷茫而无所适从。回到外婆居住的小镇,白墙黛瓦上映着杨柳的舞姿,整个世界仿佛静止了,翠绿与寂静,带着潮湿的水汽,简单,平凡。


再见到外婆,她似乎苍老了许多,眼角的皱纹不住地延展,爬满了脸庞。她仍旧穿粗麻线布衫,灰白的头发盘在脑后。外婆一见到我,便笑着放下手中锅具,一股淡雅的清香飘向我,还是那熟悉的粥香。我搬了一把小凳子坐到外婆身边,火苗跳动在锅炉旁,热腾腾的水汽将锅盖顶得隆隆作响,不时有水泡在锅边冒出,炸裂,留下清脆之响声。


外婆见我难得有心思坐在这,便高兴得时不时掀开锅盖,又坐下,希望为我盛上一碗暖暖的白粥。我撑着头,听着絮絮叨叨的外婆讲着以前的故事,陈旧的故事变得异常新鲜,讲乏了,外婆就抬起头,看着群鸟掠过,围着温暖的火炉,看着外婆天真快乐的脸庞,如冬日暖阳温暖了我的心间,我不再像小时候那般厌烦外婆,反而感到无比的温暖。随着咕嘟咕嘟的气泡声,外婆用铁勺舀起一勺,放入明亮的陶瓷碗中,撒上几点葱花,慢慢递与我。


不知是粥香,或是葱香,占据了我的鼻腔,那双粗糙的大手,缓缓抚摸着我,说道:“其实啊,白粥就像平淡的生活,不必追求多么繁华,平平淡淡地过好一天,也是乐趣。”


又是一个清晨,我特地起了个大早,为外婆熬粥,翠绿的葱明亮,未黄的粥淡雅,在无穷的水汽中散着清香,我终于明白了外婆的话,平平淡淡的生活,也是快乐。






八4班 朱邦一

心语:

我把过去、现在、将来的思考凝结在这篇文章里,书写着属于自己的青春梦想。


与西施对话


在一个月华如练的夜晚,我穿越时空的长廊,来到了春秋末年的越国。有幸与那位传世中的绝世佳人——西施,进行一场跨越千古的对话。


我轻步走在古林的石板路上,周围是轻纱般的薄雾,仿佛一切都笼罩在一种神秘而又宁静的氛围之中。突然,前方出现了一抹温婉的身影,她身着素衣,发髻轻挽,眉宇间流露出淡淡的忧愁却又不失高雅与脱俗,那便是西施。


我缓缓上前,轻声问道:“西施姑娘,世人皆传你之美,说你有沉鱼落雁之容,不知你对此有何感想?”


西施微微一笑,那笑容如同春日里最温暖的阳光,瞬间驱散了我心中的阴霾。“美,不过外在之物,若能以此容颜为国分忧,便是我最大的荣耀了。越国危难,我身为一介女子,虽不能上阵杀敌,却也能以另一种方式为国家的复兴尽一份力。”她的语气中透露出坚定与牺牲,让我深感敬佩。


我继续问道:“你与范蠡的故事,也是流传千古,对于那段经历,你心中可有遗憾或是怀念?”


西施的眼光变得深远,似乎在回忆着那段既甜蜜又苦涩的往事。“范蠡,他是我生命中的过客,也是我们那个时代的英雄。我们曾共同经历过风雨,那份情谊,我会永远珍涛在心底。虽然最终我们的道路不同,但他教会了我许多,关于爱,关于责任,关于牺牲。我无悔于我们的相遇,也无愧于最终的别离。每个时代都有其使命,而我,只是当时洪流中的一朵小小浪花。”


随着夜色渐深,而施的身影逐渐模糊,我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拉回现实。这场与西施的对话,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什么是美——它不仅仅在于外表,更在于内心的坚韧与高尚的情操。


翻中九十九页诗篇,穿过九十九场烟雨。


二十四桥的月亮,又照着谁的心事写作无字诗行?






八5班 张圃睿

心语:

我认为,想要写好一篇文章,没有好词好句的积累,精炼严谨的结构,凝练鲜明的主题,是不可能的。而阅读文学作品与书籍,对我们的写作有着极大的帮助,我们可以从中获益颇多,如文学作品中优美的语句与扼要的思路。这使我们的文章集百家之长,自然就会变好,有时甚至达到“洛阳纸贵”的效果。因此,我推荐大家多阅读,多积累。


岁月铸长城 奇迹绘丹青


借问长城侯,单于入朝谒。浊气静天山,晨光照高阙。

——题记


斜阳西沉,泼下层层云雾,归雁南飞,翼尖点过秋霜。长城东出山海关,悬燕山挂渤海,我立于雄关之上,遥望秦陇,却被长城的险峻与奇幻打动。长城创造了奇迹,同样成为了奇迹。


走下城楼,抚摸千年前的砖瓦,雄关漫道,沧海桑田,我不禁追忆起那前世古人,是如何创造了这样一个奇迹。带着疑问,我走向了长城,长城也走向了我。


长城上斑驳的石壁,诉说着历史的故事,来自秦、汉、唐等数不清的朝代,数不清的匠人们用血肉创造了它。他们的汗水滴落在燕山脚下,筑起一座座城堡,搭起一座座峰燧。他们无法青史留名,却在万山丛中,用双手与智慧,让青史开辟了新篇。砖缝中的米浆,用于黏合缝隙,巧妙的垛口、障墙,来防范游牧民族。它们构成了这个奇迹,它们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我走上烽火台,眺望塞北,西风拂过山林,红枫似血,可千百年间,将士们却用真正的鲜血去捍卫家园。明朝时鞑靼突破长城防线,位于山西忻州的老营堡守军奋起抵抗,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誓死不退,全部战死。1933年,在古北口长城的山头上,7位中国战士抵抗2000余名日军进攻,杀敌200余,最后在重炮轰击中以身殉国。想到这里,我再看山上的红枫,与残阳映衬,铺开血色的山河。


我刹那间明白了,长城,那是亿万万个肩膀挑起亿万万筐砖石,在这狂野千峰之间筑起的一道奇迹。鲁迅先生曾言:“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便是中国的脊梁”。长城内外会聚着这群被视为“中国脊梁”的人,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


我再次瞻仰远方延绵的长城,心中默唱“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八6班 万书瑶

心语:

我认为写作是一件十分美好的事情,写作可以记录生活、可以记录感受,每当拿起笔时,我的内心是平静的,而我的笔下是波涛汹涌的大海。想要写出作文其实并不困难,只需要去细心观察这个世界,但是想要写好作文需要用心去感受这个世界。


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


当我转过身回望我这十三年的成长历程时,发现的是泪水、笑容与无处不在的美景,这些美景藏在我最熟悉的小路上,藏在蓝天白云中,藏在泥土里。


我家门前,有一棵银杏树,它从我出生时就扎根在那里,同我起床,伴我入眠。


那棵银杏树如今已经无比高大,在刚入春时,它的树叶便已生得无比茂盛,入目便是满满的淡绿色,透露出生机勃勃,微风一吹,泥土的气息夹杂着微微甘甜便涌入了我的鼻腔,我并不知道这丝甘甜从何而来,我家门前并没有种花,这也许就是独属于银杏叶的气息吧!


盛夏时,银杏叶的颜色转变为深绿色,远远一看,像是银杏树戴了一顶毛茸茸的绿色帽子。


入秋,银杏树的叶子远看并没有什么变化,但如果仔细看便会发现,叶根处已经变黄了一部分,一个叶片上有两种颜色可不是多见的!再过段时间,叶子便完全变黄了,金灿灿的树叶挂在树上,阳光照耀时,金黄的树叶发出并不刺眼的光,仿佛是为我枯燥无味的生活渡上了一层光。没多久,随着第一片叶片的落下,正式进入了深秋,树叶上叶片摇摇欲坠地挂着,一阵秋风袭来,树叶便落了大半,每当看到这幅场景,我的心情便没来由得悲伤,但仔细一看,在空中的树叶像蝴蝶一般“飞”着,最后才落在了泥土上,我想叶片的落下是为了更好的新生,是为了迎接下一次春天的到来,像蝴蝶一样的“飞”,便是为这一次落叶做纪念,也是庆祝下一次的新生。


随着初雪的降落,冬天来了。大地银装素裹,银杏树的树干上也落了厚厚的一层雪,并不显得光秃秃,反而更添加了几分韵味。


又是一年二月,又是一年立春,银杏树上的积雪还没有完全融化,但我相信,马上就要步入下一次的季节循环了。亲爱的银杏树,马上就要又一次的成长了。


在我十三年的成长历程中,这棵普通而又不普通的银杏树,无数次的出现在我的眼中,也是它让我明白了——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






八7班 李孟翰

心语:

阅读,是与智者对话的旅程,让我在字里行间遇见不同的灵魂;写作,则是心灵独白的舞台,让我学会倾听自己,与世界共鸣。每一次读写,都是成长的印记。


与大屠杀罹难者对话


2023年的某个秋日,我随父母来到了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秋风瑟瑟,凝聚着30万同胞的呜咽,金色的阳光穿透云层,洒在冰冷的石碑上,仿佛连阳光、石碑乃至空气都沉浸在悲伤中。纪念馆内的灯光昏暗,一张张历史照片、一件件实物展品,无声地诉说着那段血腥的历史。


我静静地走过每一张照片,目光不停地扫过罹难者们的面庞。我猛地停下脚片,凝视一张老照片。照片之中,一个瘦弱的孩童倒在化为废墟的城市之中,眼睛微微睁着,却没有同龄孩子眼神中的光彩,他暗淡的目光仿佛在诉说着不甘与对日寇侵略行径的痛恨。他的身旁,是无数同样遭遇不幸的人们。他们的面容被永远定格在了那一刻,无法再微笑、再言语。这些照片无不诉说着那段黑暗岁月中悲惨的遭遇。它们诉说着、它们倾诉着,诉说着那日本侵略者的残暴,倾诉着家园的毁灭、亲人的离散。它们化为一记记重锤,狠命地敲中我的心。


我拖着沉重的脚步继续前进,我看到了展柜中陈列的遗物:残破的、被鲜血染红的衣物、烧焦炭化只留下一部分的书籍、生锈的铁器……每一件遗物都承载着一段尘封的记忆,让人能够感受到那个时代的苦难与艰辛,我盯着这些遗物,试图从中捕捉到一丝一毫的生命气息,却只能感受到无尽的哀伤与沉痛。


“走上人生的旅途罢了,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前面才有路。”鲁迅这么评价希望。纪念馆的别处就展示着希望与力量,也展示着国际友人对设立大屠杀纪念日以及对世界反法西斯事业的支持。馆里还陈列着国际友人捐赠的珍贵相册,一封封信件,一份份捐赠单。它们无一例外,都见证了国际社会对历史正义的追求与坚守。


在这场“对话”的尾声,我走出博物馆,抬头望向曾被战火硝烟笼罩的天空,希望这盛世如你们所愿吧!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警示未来,每一段历史都是我们不可忘却的记忆,每一位罹难者都是值得我们缅怀的生命。他们的遭遇是对人性最为残酷的拷问,也是对文明最彻骨的警报!与历史、与大屠杀罹难者的对话虽已结束,但对生命的尊重与对和平的渴望将被我牢记,成为我今后奋勇前行的力量!






八8班 顾溪瑶

心语:

写作丰盈生命,光亮思想,无论是在学习还是生活中都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写作引导我在课外进行自主学习,自我思考,自行感悟。


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


说到熟悉的地方,我总想起祖父所居住的小区前那条狭长的小路。


那条小路不算平坦,反反复复水泥的浇灌让它变得崎岖而不大气,而且很容易崴着脚。从两边开始,中间的地势开始降低,形成一个“V”字型。


但我并不讨厌它。那条小路就像是我的长辈,脸上爬满皱纹却依然和蔼可亲。


我最爱夏天的它。我们家的楼层高,从上面可以俯瞰整条小路:两旁低矮的平房簇拥在一起,路旁郁郁葱葱的林木伸展胳膊,护出一片阴凉。夏夜,老人们搬出小凳,用宽大的蒲扇扑打着蚊子小虫,闲适地拉着家常。孩子们奔跑在路灯下,你追我赶地踩影子,四周充斥着夏蝉的鸣叫。月光淡然若水,透过云雾撒在凹凸不平的水泥路上。


离我们家不远处还有一个小区。每到黄昏,我在卧室里总能听到这样的叫声:


“老——头——子,饭煮好了没有?”


这时候总有一个年迈的声音会缓慢地回答道:


“还没有呢!”亦或者“快煮好啦!”


闲时与你立黄昏,灶前笑问粥可温。


学生们骑着自行车归来了:他们抓住车把,松开双腿,欢呼着任由自行车顺着斜坡滑下去。东边的天空依然碧蓝澄澈,晴空万里;西方的天空却早已被斜阳的余晖染上颜色。蓝橙辉映,美得胜过维克多的光影构图。


这条小路对于我来说是多么熟悉,这幕景色对于我来说又是多么熟悉。如今我却觉得它美得有些失真,有些陌生。


这一条由小路延伸出的曲径中,种着一株盘虬卧龙的老梨树。花开时节,一朵朵丰盈的花探过大红的墙头,微微地抖动着。落花时节,却轻巧无声,幽静淡美。像散落下来的皎洁的月光,又像雨后的积水。风一吹,无牵无挂地走了。让人忆起元稹的那句诗:“我在山馆中,满地桐花落。”


倒真可以改改:“我在乡关中,满地梨花落。”


对于我来说,那条小路盛载着太多太多的回忆。人们对那声呼喊,那口粥,那抹阴凉魂牵梦萦。但人们拥有自己的人生,总要继续往前走。但它又是那么特殊——具有在一个人的存在中,类似于锚地的特殊价值。这条路上的风景和人一直在变,但不变的是它在我心中熟悉的模样和头顶的那方晴空——这就是家的价值,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






八9班 黄裕涵

心语:

写作是具象化的感情表现,是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融入语言文字与细腻思考的绚烂颜料,用流畅线条绘出的真情实感。


读之,就像一湖波澜不惊的水面,忽而坠入一块石头。只有内心真正被触动,才能泛起情感的涟漪、感情的共鸣。


未来的遐想


未来的遐想与时光之轴交织、延伸向远方,似乎遥遥无际,却又触手可及。时光流转在这学期末的尾声里,牵动着情感的线条,去勾勒、充盈出一幅我未来的人生宏图……


在未来之时,我或许会成为我理想之中的医者。


不畏艰险,冲锋前线,用仁心挽救一条条的生命,用意志主宰一场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或许平凡的身影不受万人瞩目,或许支援前线的誓言不被万人铭记。但我相信,平凡的角色亦可演绎出伟大的歌剧,埋没的付出也必定会迎来黎明的曙光。这种用奉献自我,换得众生平安的人生,又何尝不是一种插柳成荫的自豪呢!


在未来之时,我或许会成为我兴趣之中的画家。


泼墨挥笔,流光溢彩。纵使无人读懂画中人的复杂情愫,尽管旁人指责冷眼相看。但我只求那画中的一颦一笑由我来解读,那画中的一点一线由我来诠释。在艺术的漫漫长路上,我会用锦绣般绚丽的颜料去丰富充盈生命。或许我会在梵高的《星月夜》前,博览浩瀚的艺术星空,感慨一位画家颠沛流离的人生;或许我会在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前,思考笑容的深意,窥探眉眼间深远的奥秘;或许我会在蒙克的《呐喊》前,感受线条的舞动之美,体味人的情感隐藏。这种极富文艺,琉璃华彩的人生,又何尝不是一种妙手偶得的享受呢!


在未来之时,我或许会成为我崇敬之中的教师。


呕心沥血,辛苦操劳。就像张桂梅老师那样,用自己的双手将无数童心捧向未来,在大山中发散人生的光与热。三尺讲台上,句句箴言,将毕生所学传授给孩子们,将教育的薪火承接到新时代的手中。用满腹真情培育祖国未来的花朵,摇曳在良好的社会风气中,氤氲在繁华昌盛的祖国精神里,将师者如园丁的精神代代传承下来。这种牺牲自我,培育他人的奉献人生,又何尝不是一种蜡炬成灰的涅槃呢!


在未来之时,我或许愿望还没有实现,仍只是一直奔跑在追寻梦想的漫漫长路上,漂泊亦或是碰壁。


但这种漂泊或是碰壁,展开在一个个未竟的行程里,那追寻梦想的“过程”人生,决不比“结果”人生差!


青春恰似火,逐梦正当时。所以自此时起,让我毅然启航去追逐自己的梦想吧,让遐想成为未来的现实,充盈属于我们这代人的人生!






八10班 刘惜媛

心语:

写作是一场既充满挑战又极具魅力的心灵的旅行,能让我在字里行间中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也能让读者随着我的笔触感受不同的风景和情感。每一次落笔,都是一次自我表达和创造的过程,那种从心底流淌出的思绪和灵感,让我觉得很满足。


以文明之火,著盛世华章


“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槃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五千年来中华文明是唯一没有被历史洪流湮灭的长久文明。它经过历史的更迭,抵抗了侵略者的炮火,却依然如大鹏般扶摇而上九万里。所以,吾辈青少年更要以文明之火著盛世华章。


“夏,大也。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一也。”“中国者,聪明睿智之所居也,万物财用之所聚也,圣贤之所教也,仁义之所施也,诗书礼乐之所用也”……每每读到这些文字,作为中华儿女的自豪感就油然而生。就是在这片黄土地上,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足以令世界惊叹的文明:孤城绝塞,气势磅礴的万里长城,声势浩大,威严耸立兵马俑;有形象生动的甲骨文,有龙飞凤舞的狂草,有笔直端庄的正楷,有流畅连绵的行书;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一个个文化标签让国人如数家珍!


汉字之美,古来共谈。汉字是中华文明的结晶,是中华文化璀璨的瑰宝。从甲骨文古朴的刻痕开始,汉字就像一幅生动的简笔画。后演变有草书的龙飞风舞,自由酒脱;篆书的优美圆润,小巧玲珑;隶书的头燕尾,一波三折;楷书的横平竖直,端庄大方。一个“孝”字,上为老,下为子,生动的诠释了晚辈对长辈的敬重之意;“家”字,有屋有猪,象征着富足和安宁,那是古人对稳定美好生活的向往。“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那优美的韵律如同天籁萦绕在耳边,平平仄仄,读起来朗朗上口。我华夏以汉字之美,彰显中华文明,以文明之火,著盛世华章!


礼仪之邦,威仪四方。中国素有“衣冠上国”的美誉。古有孔融让梨教导人们谦让之礼,王祥卧鱼传承孝道之礼,更有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的诚意之礼。春秋时期廉颇向蔺相如负荆请罪,巧用礼仪解决矛盾,共同捍卫赵国荣辱;唐太宗文明友好的外交政策成就盛世大唐。人无礼则不生,信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守。中华民族礼仪文化似海洋,我华夏以礼仪为本,彰显中华文明,以文明之火,著盛世华章。


民族共存,共筑中华。在黄土高坡,粗犷的信天游挟着风沙,传唱着祖辈的坚韧与期盼,窑洞错落,承载起居与耕织岁月,那是陕北人民在厚土扎根、与自然苦斗又共生的质朴映照。长江以南,踏入江南水乡,粉墙黛瓦于烟柳画桥间绵延,昆曲悠悠诉说着才子佳人、市井烟火,尽显鱼米之乡的富足与温婉灵秀。岭南骑楼老街人声鼎沸,粤语铿锵,煲仔饭的烟火与早茶的氤氲交织,舞龙舞狮腾跃。商贸遗风携多元文化杂糅,活力四溢!再望西域,维吾尔族小院果香四溢,十木卡姆奏响千年丝路回响,驼铃悠悠虽成过往,民族融合、交流印记却深深刻入生活纹理,多元的民族文化拼接成锦绣中华。我华夏以民族活力,彰显灿烂文化,以文明之火,著盛世华章!


忆往昔,看今朝。文明之火正熊熊燃烧,驱散往昔蒙昧,淬炼出民族脊梁,熔铸时代精魂。从古老街巷到摩登都市,从乡野阡陌至科研前沿,点点火光已呈燎原之势,聚成夺目华光。吾辈青少年有责任成为文明传递者,守正创新、薪火相传,让中华文明永绽光芒,灼刻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盛世华章!






八11班 邓婷月

心语: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时序在匆匆的交替中不经意改变了一切。花开花落,人来人往,回首浮生若梦,那人那事可还依旧?唯有文字言语是岁月最温柔的载体。


我在幸福中成长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浮生。   

——题记


成长,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自古世人多以“挫折”或“努力”等为成长的前提。长此以往,这便成了一条公理。可于我而言,幸福才是成长必不可少的条件,我在幸福中成长。


夜来风雨知花落


“光阴飞,日月如梭;白驹过,逝者如斯。”大山般的压力接踵而至,内心的苦涩和烦闷像黑夜里前行的小虫,铺天盖地向我涌来。“还在学习吗?”关心打破宁静,门被推开,母亲随手递给我一杯清茶。一丝细微的清香从杯中袅袅溢出,我端起杯子清嗅茶香,茶叶上上下下,沉沉浮浮。“累了就休息会儿,别累坏身体”。我抬头应着,却无意被灯光下一抹银色刺得眼痛。岁月一深一浅地走过,无声无息,却也染白了母亲的青丝。茶香脉脉,关爱绵绵,意恐迟归,我在母爱的幸福中成长。


春华秋实蕴芬芳


春尽夏至,六一儿童节不期而至,本是欢乐与嬉笑主宰的节日,学校竟然让我们上课!只能极不情愿地闷在教室里,怀念着有空调与电视作伴的时光。作为一个尽职尽责的课代表,我照常帮敬爱的老师抱作业。一路上忍不住抱怨着,“难道我再也没资格过儿童节了?”老师笑了笑,从包中掏出三颗黄杏子,“这是自己种的,儿童节快乐,这是礼物。”我在惊讶与欣喜中收下那三颗杏,烦恼被抛掷在身后,连连道谢后转身离开。“别忘了。别忘了洗干净再吃......”师恩深重,桃李无言,三颗杏承载着真情与希望,我在师恩的幸福中成长。


人生何处不相逢


放学后,你喊着我,我喊着你,和三五个同学一起迈出校园。“嗨!”伴随一声清脆,一个熟悉的身影开心地笑着迎面而来。原来是我小学时候的同桌。好朋友相见,挽着胳膊,彼此诉说学习的快乐和烦恼。分享一本书,一个零食,温暖在冬天的空气里荡漾。走到路口,依依惜别。作为独生子女,我经常在说再见的时候十分留恋。幼儿园毕业、小学毕业,我都是哭得稀里哗啦的。但我知道,在下一个更美好的路口,我们会再次相遇。一句好久不见,依然是会心一笑。彼此鼓励,各自努力,我在友谊的幸福中成长。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成长便是由无知转变为成熟。不惧挫折的痛苦,不畏努力的艰苦,坚信在东篱下采菊,抬头定会望见幽幽南山。坐在书桌前,不惧风雨。不悔过往,勇往直前,才是我成长的姿态。回看浮生千万,我是幸福的,我在幸福中成长。






八12班 程敬涵

心语: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提笔之际,每一笔都承载着深远的意义。愿你我拥有和体会这一点一滴,阳光向上,蓬勃生长。


墨香浸润我心


墨香沁心脾,书法在我心。

——题记


何其不幸,出生于其家,自幼受那黑与白的折磨。


书法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在参差错落,浓淡搭配,黑白相间中尽显为人处世之道。爷爷是个书法迷,他把对书法的热爱也转寄到我身上,而且十分苛刻与严厉。我一日少则两次,多则无数次,日复一日的提笔练字。点墨运笔,当纸面与笔尖接触的那一刹,黑色的墨汁一拥而上,争先夺着那平滑的白纸,事态愈发不可控,洁白的宣纸已然被那深黑的墨汁侵蚀,柔软的笔锋划过纸面,难以现出字形。我已厌倦了黑与白的无道。


而看着眼前爷爷的作品,横有长枪的迅捷,竖有棍子的力道,撇有鞭子的韧劲,捺有弯刀的霸气,我十分羡慕。爷爷见我态度有所转变,语重心长的说道:“宣纸之上,着墨为黑,无墨为白,而留白亦无中生有。如颜真卿的《刘中使帖》,怀素的《自叙帖》,蕴含着虚实相生之理;横竖撇捺,柔中有刚,刚中带柔,如王羲之的《兰亭序》,刚柔并济。”书法不仅是白纸黑字,而且在黑与白之中蕴含着刚柔并济之道。


我再次拿起笔,点墨落笔,笔锋划过洁白的纸面,那黑墨便跟随笔尖井然有序的在白纸上行进着。黑与白的融合,刚与柔的并济,或许这便是书法吸引人的魅力吧。黑墨并非不可控,给予其恰当的力,它便能同白纸焕发出别样的光彩。


生活如白纸,困难如黑墨。困难对于强者是财富,对于弱者则是试金石。但生活怎又少得了几分困难?也正因为黑墨的存在,白纸变得典雅有分量,也正因为困难的存在,我们的生活才平添了无穷的色彩。


何其有幸,出生于此家,自幼便感受那黑白之道的熏陶。黑白有道,生活亦有道。书法是练字,更是练心,在黑与白之间给予其恰当的力,刚柔并济。它便会使我们单调的生活焕发别样的光彩,墨香浸润我心。 


本次初中生作文展示,仿若一场青春文学的盛宴。同学们用生花妙笔描绘梦想的轮廓,以真挚情感抒发内心的波澜。有的以细腻文字勾勒生活百态,有的凭新奇想象构筑奇幻天地,有的借深刻思考探讨人生哲理。


愿同学们继续在写作之路上砥砺前行,用笔墨书写更绚丽的青春华章,让文学之花在成长的旅程中持续绽放,香飘四季。


END

供   稿 | 刘诺言

编   辑 | 校   办

审   核 | 刘   宁

郑州市第七初级中学
郑州市第七初级中学,始建于1950年,全国中小学德育先进单位、河南省文明校园,郑州市首批新优质初中,多年来以博雅教育思想为指导,秉持“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校训,积极构建智慧校园、品质校园,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