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政策资讯
01
万名乡村职业经理人培养计划正式启动—中央农广校、腾讯公司、中国农大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京举行
8月14日上午,中央农广校与腾讯公司、中国农大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京举行。仪式前,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副部长、中央农广校校长吴宏耀与腾讯公司副总裁陈菊红、可持续社会价值副总裁肖黎明,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田见晖等进行了会谈,提出要发挥中国农业大学师资优势、腾讯资金和数据平台优势,以及农广校桥梁作用,为乡村全面振兴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会谈后,三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启动万名乡村职业经理人培养计划。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围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明确提出,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这次三方合作是专门机构、企业、大学携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发挥各自优势,推进乡村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改革创新的重要探索。旨在构建乡村职业经理人培养体系,形成全国通用性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资源,建设全国乡村职业经理人培育联盟,推动人才培养在全国大范围、规范化开展,为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支撑。
地方政策资讯
01
重庆:发布全国首张乡村文化地图
近日,“大地流彩”全国乡村文化地图·巴渝农耕文化数字一张图发布暨乡村民俗展示展演活动举行。活动中,全国首张乡村文化地图——“巴渝农耕文化数字一张图”正式发布并上线。
农耕文化是我国农业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农业生产为中心而形成的一种民俗文化,包括农事、农具、农艺、农俗等内容。近年来,重庆结合自身农业特点与巴渝人文特色,深入挖掘优秀农耕文化,积极开展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截至目前,重庆已挖掘出近1000个农耕文化遗产,比如江津花椒栽培系统、石柱黄连生产系统、万州红橘栽培系统等。
为了将挖掘出来的农耕文化“活化”利用起来,推动当地农业发展、带动农民就业增收,农业农村部与重庆市农业农村委、丰都县农业农村委共同发布了“巴渝农耕文化数字一张图”。
该地图以分布在重庆广袤乡村的农耕文化遗产点位为基础,包括周边的特色美食、乡村民宿、节庆活动、体育赛事、农事体验、优品土特产等,汇集形成乡村文化导览导航服务。简言之,通过点位可将周边1小时车程内的吃住游购乐“一网打尽”,为市民提供便捷式服务,满足多元化和高品质需求。
记者微信搜索“巴渝农耕文化一张图”小程序,全市农耕文化遗产分布一目了然。点击其中一个点位,名称及简介、地理坐标、创立时间、图片素材、历史文化及周边的吃住游购乐配套服务信息等就会一一呈现。
目前,“巴渝农耕文化数字一张图”汇聚了全市农耕文化遗产点位近1000个,与之相匹配的周边配套信息有2000多条。
“下一步,将逐步完善数据和功能,更好地把重要农耕文化遗产‘活化’用好,实现巴渝农耕文化遗产在发掘中保护、在利用中传承。”市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说。
02
辽宁:发布四条县域(乡村)精品旅游线路
在近日举行的2024辽宁省暑期县域文化和旅游消费季主场活动上,辽宁省发布了4条县域(乡村)精品旅游线路,邀请八方游人畅游辽宁乡村,探索辽宁夏日独特魅力。
这次发布的4条精品旅游线路各具特色。当下正是辽宁海滨乡村旅游黄金季,在“蝉鸣暑气盛 滨海避暑忙”线路中,大连庄河市步云山村素有“避暑山村”之称,盘锦大洼区北窑村的芦苇、水鸟和浅海滩涂筑起了一条生态风景廊道,游人可体验滨海乡村的宁静与美好。
辽宁段长城亘古蜿蜒,壮美巍然。在“古迹润长城 浩瀚撰长歌”线路中,辽阳灯塔市城门口村现存历史遗迹燕州城,葫芦岛市绥中县新台子村九门口长城有最美“水上长城”美誉,绥中县西沟村坐落于青砖包砌、白灰勾缝的明代古长城脚下。
“闹市藏古建 遗韵抚人心”线路中,人文古迹与自然风光交相辉映。东港市大孤山镇的古建筑群大气磅礴,庄河市青堆镇至今仍保存着很多明清老式建筑,漫步其中,恍若穿越了时空。
“文脉越千年 民族融合情”线路中,游人可欣赏沈阳市沈北新区石佛寺村充满浓郁锡伯族特色的村落建筑,而朝阳市老城区方形空心十三级密檐式砖塔等具有独特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一定会让游客感到不虚此行。
03
重庆:“屋”尽其用 加“宿”振兴,已完成闲置农房及宅基地交易355宗
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房的存在,造成了资源浪费,如何才能唤醒这些“沉睡”的资产?8月14日,记者从重庆市农业农村委获悉,重庆通过出租、入股、合作等形式,累计完成闲置农房及宅基地使用权流转交易355宗,极大地实现了“屋”尽其用。
张永成没想到,没花一分钱,自己的老房子就改造成了民宿,而且自己也搬进了民宿里——2022年,家住北碚人民村的张永成,将自家100多平方米的闲置农房租给李国铖,打造集“花园火锅+乡村民宿”于一体的新业态。作为回报,张永成将获得8年、10多万元的租金,还能在新房里获得一间30多平方米的单间,继续居住。
和张永成一样,同村3户村民也将闲置农房出租给了李国铖。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农村青壮年的进城务工,农村宅基地空置现象较为普遍,盘活这些闲置资产,可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推进乡村产业振兴,进一步促进城乡融合。
“通过摸排,目前全市有40多万套闲置农房,但盘活情况并不理想。”市农业农村委合作经济处处长张世利说,一是很多闲置农房周边配套不完善或缺乏资源,很难吸引社会人士的关注;二是缺少规范出租交易平台,造成供需双方信息不通畅。
张世利表示,为了盘活这些闲置资产,重庆加快建设城乡要素流动市场,按照一体化、规范化、数智化要求,以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以下简称“土交所”)牵头,构建了“市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平台+区县流转服务公司+乡镇服务站+村级服务点”四级服务体系,成立了全市统一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
“这个交易市场相当于‘淘宝’。”土交所相关负责人说,区县负责上传商品基本信息、商品包装、商品买卖等,土交所则负责商场的搭建、交易规则、交易流程的制定等。于是,在北碚区农业农村委相关工作人员的协助下,张永成等4家农户的闲置农房图文信息被上传到了土交所交易平台,促成了上述交易。
据了解,在坚持宅基地及闲置农房集体所有的情况下,重庆通过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使闲置农房得到有效盘活利用,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闲置农房及宅基地使用权流转交易355宗、面积35.8万平方米、金额2906万元。
下一步,重庆将以发挥宅基地居住保障功能为重点,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实现路径,不断健全完善闲置宅基地和农房盘活利用机制,让广大农民享受更多改革红利。
04
吉林举全省之力推动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
8月13日,吉林省委书记黄强到长春中医药大学调研。他强调,要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再学习、再对标、再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吉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从体制机制入手,以改革思路破题,举全省之力推动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引领中医药强省和健康吉林建设取得新成效。
长春中医药大学培养了大批中医药人才,涌现出一批名医名师。黄强参观校史馆和吉林省中医药博物馆,希望学校继承发扬优良传统,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得知学校与知名企业合作推出多款中医药产品,黄强非常高兴,鼓励他们抢抓中医药产业快速发展的时代机遇,与企业合力研发更多新药好药,更好造福百姓。
黄强来到吉林省人参科学研究院、东北亚中医药研究院,实地察看科研进展、成果转化等情况。他强调,推动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广大科研人员施展才华提供了用武之地。希望研究机构进一步加大基础研究和科研攻关力度,重点聚焦林下参,围绕种质资源保护、质量标准完善、应用方法创新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要积极研发人参质量检测设备,助力吉林省提高市场监管能力水平。
调研中,黄强强调,吉林作为人参产量第一大省,必须主动担当、扛起责任,下定决心推动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以改革精神抓好全产业链水平提升,切实把历经千年形成的百草之王“金字招牌”越擦越亮。要建立省级领导小组,从战略高度出发,研究制定五年规划,系统谋划改革举措,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主导、支持、监管等作用,促进产业标准化、规范化、体系化发展,努力实现人参产业综合产值大幅增长。要落实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具体要求,支持人参研究机构与企业直接合作,推出食品、药品、化妆品等各类产品,让更多科研成果变成产业成品和发展结果。要鼓励基层大胆闯大胆试,以机制创新突破体制障碍。要进一步加大市场监管力度,狠抓诚信体系建设,采取有力措施规范市场秩序,坚决打击假冒伪劣等行为,切实做到货真价实、优质优价,彻底解决当前“人参卖成萝卜价”等问题。要进一步明确人参药用食用分类标准,将林下参特别是15年以上的林下参主要用于医疗保健,将园参主要用于食补药膳。要深入挖掘人参古方名方,创新开发人参菜品食谱,大力宣传推广人参科学服用方法,用通俗语言讲清楚、说明白“人参为什么好”,真正让人参走进千家万户。
05
2024年天津市经济薄弱村高素质农民专题培训班正式开班
为持续推动天津市乡村振兴全面推进行动的实施,不断提高天津市经济薄弱村两委班子带动乡村产业发展的综合素质能力,打造乡村振兴高素质人才队伍,进一步推动经济薄弱村全面发展,日前,由市农业农村委主办、市农村中心协办、天津农学院乡村振兴培训学院承办的天津市经济薄弱村高素质农民专题培训班在天津农学院蓟州校区正式开班。来自蓟州、宝坻、武清、宁河、静海五个涉农区经济薄弱村的村两委、村级经济服务组织带头人、村级所属经营主体负责人等100余人参加培训,市农业农村委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处、市农村中心农民就业促进部和天津农学院乡村振兴培训学院相关负责人出席开班仪式。
此次培训班为市级高素质农民培育重点专题班,为期9天,以促进经济薄弱村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结合当前乡村振兴新形势、新任务、新目标,促进经济薄弱村在资源挖掘、产品推介、富余劳动力转移等方面拓宽思路,提升带头人综合素养和创业创新能力。立足于经济薄弱村发展需求以及农业生产情况,培训班专门邀请相关专家围绕新型村集体发展路径、农产品品牌营销、农业产业创新、都市农业发展路径等内容授课。培训班还将组织学员赴北辰区韩家墅村和双口镇中河头村、东丽区华明镇、天津劝宝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等进行现场观摩教学,学习优秀的经验、模式。通过集中授课、案例分享、实地观摩和互动研讨等多种形式,帮助学员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进一步坚定发展信心,不断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做到学以致用、学用相长。
06
天津市100名乡村“头雁”结业
100名乡村发展带头人参加了天津市第二批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正式毕业。
100名参加结业典礼的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来自宝坻、蓟州、武清等10个涉农区。联农带农作用突出的“头雁”学员,还分别获得了5000到7000元不等的奖、助学金。
20多名“头雁”还把自己的成果带到了现场,举办了丰收展。从2022年起,天津与全国同步启动来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通过课堂专题学习、赴浙江上海等地开展实践研学等多种形式,选拔和培育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的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第三批100人的“头雁”项目培训,也将在本月底开始。
经典语录
来源:各大政府网站 如有侵权 联系后台删改
■此文系由农道联众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
了解更多农道项目详情
扫描二维码登陆“农道联众”官网
农道基金会致力于资助传统古村落及传 ;统民俗、传统文化的修复与保护;救助乡村贫困群体;扶持乡村特色产业,改善乡村生态环境
↑↑↑
详细信息请扫描上方二维码
登陆“农道基金会”官网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