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赵庄村走走看看。一圈走下来,发现村子里拾掇房子的人家挺多,玉米架却不多。尽管我去的不多,桔梗作坊和桔梗厂应该是整个池上镇最多的。准备去拍过道里的玉米架,巧遇了要回家的表姐,才知道这是她家的玉米架。
柿子树下的墙头上窝着一只小猫,看到我后,好奇地与我对视……
办公室前面正在修建新的房屋,据说,应该是村子里的会议室。过不了多久,这里将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大家光临。
再次看望这棵不幸的老槐树。8月5日早上,那一场飓风将健壮的树梢生生折断,历经千年沧桑的老槐树又一次遭遇了劫难……
那一条最美的村路,即317省道。无论哪一个季节,我们都能找到它的美……刮桔梗皮、批丝,大大小小的桔梗厂子大概有十多家。这是拥有桔梗厂最多的村子,我今天只走了一个……遗憾中,我忽然有了拍摄下一个主题的打算。
转回中心街。想买50元钱的羊肉解解馋,却眼看着我的手机无电关机,不得不去南面美眉家充电6%,才勉强完成今天上午的拍摄任务。黄美家的羊肉是赵庄的老字号,也是整个池上镇比较实惠的,45元钱一斤,味道也是美美的。不信你来尝尝?
赵庄村为池上镇所辖行政村,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7公里处。村庄背依青山,面临淄河。北有巍峨雄壮的三山,南有红叶似火的二郎山,西有跌宕起伏的八宝山,东有宽阔平缓的北坪。村庄东与吴家台村毗邻,西与陡沟村接壤,北与大南峪村一岭之隔,南和花林村隔山相望。村庄呈东西狭长型,北高南低,占地面积约13.36平方公里。327省道穿村而过。村中有一条东西向的古大街,街中间有一棵千年古槐。村东南有一蓄水池,池水与淄河相通。1977年底,赵庄大队有人口1225人,1978年有1221人。至2014年底,全村共有居民557户,1350人,耕地面积5000亩。村民由17家姓氏组成。王姓是第一大姓,约占全村人口的41%;丁氏为第二大姓,约占全村人口的18%;另外姓氏分别是鹿、刘、段、孙、翟、李、杨、唐、黄、康、阚、陈、张、尹、郭。全村都是汉族人。赵庄村西的山脚下原有一个古村落,名曰“上耩庄”。元末明初,村庄被大水冲毁,村民居无住所,于是四处寻找吉祥之地,后来找到了现在的地方定居,遂取名“找庄”。早年村西有一古墓碑,刻有“找庄”村名。随着日月变迁,村名逐渐演变为“赵庄”。据《王氏谱系图》记载:“始祖守信,元初迁此定居。”据此,元代已建村。清康熙九年(1670),《青州府益都县颜神镇地名图》载村名“赵庄”。清乾隆十八年(1753)《博山县志》、民国二十六年(1937)《续修博山县志》均有“赵庄”村名记载。1966年12月,赵庄曾又名“立新”。1982年,区政府批准将“赵庄”更名为“东赵”,但人们仍然习惯于以“赵庄”称之。赵庄村,元至元二年(1266)属青州府益都县颜神镇孝妇乡,清雍正十二年(1735)隶属博山县辖村,清宣统二年(1910)隶属博山县第五区遵化乡池上社,民国二十一年(1932)属博山县第五区池上乡辖村,民国二十四年(1935)隶属博山县池冯区赵庄乡,1950年属博山县第八区池冯区赵庄乡,1958年隶属博山区池上人民公社, 1984年属博山区池上乡,1995年11月池李两乡合为一镇,属博山区池上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