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陈疃祖孙树
西陈疃村为池上镇所辖行政村,位于镇政府驻地东一公里处。东与东陈疃村相连,西与东池村相接,北依大寨山,南为县道池李路。路南为淄河源头池上支流李家分支自东往西流过,河南岸紧依中岭西段余脉。村庄地势北高南低,南北走向的大寨路是村里的主街道,一条东西路与大寨路十字交叉横贯村庄。村西南为327省道。省道北面有国家电网池上供电所和中国联通池上营业厅,村西有镇中心学校、镇中心小学、镇卫生院、农村商业银行、建安公司。村域面积3.95平方公里,海拔高度300余米。西陈疃明初建村,村民同时栽有3棵国槐。中心街十字路口处两棵,堪称姊妹树;村东一棵。《博山古树寺庙大观》和《池上山水》均有记载。三棵古槐胸径各为1.30米、1.25米和1米,冠幅各为16米、10米、8米,树龄500年以上,树心中空。1941年,日寇占领陈疃后,为了烧柴做饭,杀掉十字路口东边一棵朝南的一股,雨水灌入,树干腐烂成为中空。1970年,村东边一棵,因修路碍事被从根部杀掉。同年,村里架设高压线碍事,十字路口的两棵古槐均被杀去顶端。三棵古槐粗壮的枝干正好给学校做了课桌和杌子。古槐去顶后,十字路口处西边的那棵慢慢死去,直至轰然倒下。秋去春来,剩下的这棵主干断落处竟渐渐萌发嫩芽,长出新枝,几年后重新焕发了生机。如今该树胸围4.5米。值得欣喜的是,西边那棵树根处又长出新一代国槐,生机勃勃的,现在胸围0.76米。于是,姊妹树变成了祖孙树。
板山流苏2棵
板山村距镇政府驻地东向2.5公里,位于板山崖之阳,板山村名由此得来。有村民148户,382人,全是汉族。东与冯家村比邻,南临淄河,西与东陈疃接壤,北依板山崖。村庄呈元宝状,中间低,东、西高,总面积4.47平方公里。每逢汛期泉水自北向南穿村而过。与其他村不同的是,村民以族林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建房,实属罕见。民国26年,续修《博山县志》记载:“博山县东 80 里,板山、流苏、二王。”可见称王有史已久。在槐抱碑景点的北边和西边的二、三十米处,各有一棵硕大的流苏树,这两棵流苏树一般大小,可谓姊妹树。树干胸围分别是2.25米、3米,高约16米以上,冠围都在40米以上。每年春季开花,一簇簇流苏花盛开,雪白似棉,清香怡人。花期半月以上,煞是迷人,吸引着远近的游客慕名而来,与这洁白的流苏花拍照,定格这美好的景色。据《鹿氏祖谱》记载,鹿氏乃明初迁于板山村居住。由于该树种生长缓慢,如此粗大。树龄当在500年以上。据调查,这样罕见的硕大流苏树,为淄博市之“最”。两株流苏已被定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1号树
2号树
大南峪村古槐
大南峪村位于池上镇政府驻地东5公里处,地处燕尾山之东。东与本镇三山后面韩庄村塔子相望,西与小南峪村相连,南与赵庄村、聂家峪村毗邻,北与李家村、戴家村隔山接壤。村庄呈狭长状,东西走向,河道由东向西呈“S”形穿村而过。总面积为3.5平方公里,海拔400米以上。全村共有人口517人,13姓,分别为袁、范、师、田、焦、阚、刘、王、李、包、党、杜、张。其中,袁、范两姓氏安居较早,是村里的大户,其人口约占全村三分之二。村民均为汉族。古槐居于村东头,胸围4.6米,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树状呈“丫”形,分东、西两股。古槐虬枝盘绕,历经岁月沧桑。其树干十分粗壮,要三个大人与两个小孩才能围抱。树东股树干部的窟洞能容一个小孩攀缘而上,可直立于树洞向外观望远景。老槐树威武遒劲,风骨朴实。春天槐叶黄中带绿,生机勃勃;夏天槐花清香四溢,飘满全村。古槐历经风雨,据老辈人讲,解放前,古槐长势旺盛,树枝四周探出十几米远。国民党“四师”队伍当时在淄川峨庄的杨家村驻扎,因无柴草做饭,就胁迫村民砍掉树枝供其使用,使古槐遭受了灭顶之灾,从此元气大伤,但还是顽强地生存下来。解放后,不论大人小孩,都对古槐存有敬畏之情。前些年古槐略显龙钟之态,西股的上部明显下垂,贴近地面的树干根部已经开始腐烂,东股的一大枝被狂风折断。村里立即采取了保护措施,用一根长木将西股顶起,用水泥将根部腐烂处浇注,古槐的生命得以延续。近年来,树干中部又生出两个树瘤,并催生出稚嫩的绿芽,树枝、树叶也比以往健壮鲜嫩,凸现生机和活力,令人叫绝。据村里的老人讲,村子是先有树,后有村,老槐树是村子的象征。多年来,村人像敬重神灵一样保护它。老槐树是一本书,陈旧而耐读。老槐树是一个召集人,执着而尽责。老槐树下,是人们交集乘凉的地方。老槐树,带着斑驳的沧桑伫立在村里,它犹如忠诚的守望者,凝视着岁月的脚步从这片故土上走过。老槐树下有浓浓的乡愁。冯家村古槐2棵
冯家村位于池上镇政府驻地东3公里处,东与营子村接壤,西与板山村毗邻,南与大南峪村隔河相望,北靠黑虎寨。全村呈东西狭长形,北高南低,辖区总面积3.0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00亩,山林面积2000余亩,山林绿化覆盖率达90%以上。 村东、村中、村西各有1棵国槐。村东的那棵最大,树干四人合抱粗,树高15米,胸围3.60米,冠覆约320平方米。据考证,该树已有400年历史,是本村安家第一人冯老汉所栽。该树靠近河岸,根系发达,生长旺盛。每到夏天,树下成为人们乘凉避暑的好去处。村西那棵胸围3.33米,生长良好,枝繁叶茂。村中一棵,“文革”时期被杀伐了。
1号树
2号树
营子村古槐2棵古柏1棵
营子村为池上镇政府所辖行政村,距镇政府驻地东四公里,处黑虎寨东南麓,地势北高南低,坡度较大,东与戴家村相邻,东北与大马石、虎林相望,西与冯家村接壤,博李公路自村前由西向东而过。公路南是宽阔的淄河上游河床,河南岸是南封山,山上有一座炮楼遗址,称“南炮楼”,它隔河与村相对。一条南北向的中心街自下而上把村庄分为东西两片,村庄占地面积123亩,村域面积3.42平方公里(5140亩),其中耕地面积460亩,山地面积250亩,公益林面积1311亩。村内原有古槐数株,据说是明代建村时栽植的,有立村先植槐之说。最大的一株长在陈氏楼西南,枝干茂盛,树冠硕大,仅下面第一主枝粗需几人合围,向东平伸出数丈,常有孩童在上玩耍。在大炼钢铁的年代,不幸被杀伐做了柴料。现村内尚存古槐两株,一株长在地势较低的陈氏楼边路南,随着岁月的侵蚀老树斑驳陆离,显出极其苍老的模样,现成了十余厘米厚,一米多宽的一棵树皮树,树有些低矮,但长得很茂盛,胸围2.6米。前几年老树根上又萌发了一株小树,胸围0.74米。人们称它为母子树,也有的叫祖孙树,不禁让人感叹国槐的生命力之顽强!另一株古槐在地势较高的赵氏场院以北,挺拔高大,胸围周4.55米,高十几米。20世纪80年代,因大树上面架设的电视天线遭雷击的缘故,有一大半从根部到基干顶部树皮脱落,显得沧桑斑驳,再也不象以前那样枝繁叶茂,给后人留下了诸多遗憾。1号树
2号树
古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