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导读|《国际护理科学(英文)》第5期:患者安全管理专题

学术   2024-12-31 16:53   北京  


编者按

2024年第5期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全球患者安全行动计划(2021-2030年)”强调,将患者安全作为核心优先事项,通过完善政策法规、强化能力建设与监测评估、增强患者参与度,切实减少医疗不良事件,全面保障患者健康权益。《国际护理科学(英文)》患者安全管理专题组织了4篇文章,内容包括心血管疾病患者风险感知偏差、患者跌倒预防、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流程优化及子痫前期患者临床管理等系列前沿研究,旨在提升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确保为患者提供更优质、高效、安全的护理服务。欢迎关注。


心血管疾病患者风险感知偏差对身体活动和饮食习惯的影响研究

作者:郭芝廷,傅雨佳,王旭阳,Aline Aparecida Monro,张玉萍,金静芬,陈美芬


目的 心血管疾病是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准确感知个人心血管疾病风险对及时采取干预措施至关重要。该研究探讨了心血管疾病风险感知水平与客观计算风险之间的一致性,并分析不同风险感知类别在身体活动和健康饮食习惯上的差异。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2年3月至8月在中国湖州市长兴县2个社区及杭州市1所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及体检科,选取年龄在20至80岁之间,且无心血管疾病既往诊断史的患者进行调查。采用中文版心血管疾病风险态度与信念问卷评估患者的主观风险感知水平,客观风险则通过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模型计算。此外,还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自我报告的身体活动情况和饮食习惯。结果 共有739例患者参与此研究,29.2%的患者能准确感知其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其中64.5%患者存在过度感知,6.2%患者为感知不足,50.0%的高风险患者过低地感知其实际风险。与准确感知组相比,60~80岁 (OR=6.569)、饮酒 (OR=3.059) 以及高血压 (OR=2.352) 的患者更容易低估其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同时,40~<60岁 (OR=2.462) 和在职人员 (OR=2.352) 则更容易存在过度感知。风险低估组中患者身体活动达标率最低,但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2.556,P=0.278)。具有健康饮食习惯患者的比例在风险低估组中也最低,且3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10.310,P=0.006)。结论 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感知偏差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普遍存在,尤其是在高风险患者中更明显。风险低估组患者的身体活动达标率和健康饮食依从率最低。医护人员应重点实施个性化心血管疾病风险沟通策略,以提高患者风险感知的准确性。

点击了解详情


护患结构化访谈对预防急症护理医院患者跌倒的效果研究

作者:Kathrin Weber,Susanne Knueppel Lauener,Mieke Deschodt,Florian Grossmann,René Schwendimann


目的 跌倒是急症护理医院住院患者的主要安全问题。实施院内跌倒预防计划可降低跌倒及相关风险的发生,而实施成功的主要因素是患者的积极参与。该研究探讨了在急症护理医院实施护患结构化干预措施对患者跌倒预防的效果。方法 2020年9月至2021年4月,在瑞士1所大学附属医院的神经科病房选取56例患者和40名护士参与研究。干预措施包括护士对患者的跌倒风险评估,患者填写跌倒信息清单以及实施结构化护患访谈。对护士与患者在个人参与、满意度、信心方面的经历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结果 共招募了56名患者接受干预。结果显示,患者对护患结构化访谈的满意度较高。21名护士表示以后会使用清单和沟通辅助工具。21名护士对干预的促进和障碍因素发表了评论,“向患者发放清单没有问题”以及清单被视为“适用于许多患者情况”。在临床实践中进行干预时,2个特别突出的障碍因素为:“在日常临床工作中找出实施的时间”和“环境因素,如病房内嘈杂和繁忙的气氛”。干预后,护士在与患者讨论和采取跌倒预防计划活动方面的信心增强。结论 该研究实施的护患结构化访谈为患者参与跌倒预防干预提供了参考。但是跌倒信息清单和沟通指南未来还需要继续调整,以促进医院跌倒预防计划的可持续实施。

点击了解详情


护士主导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流程的改进及应用研究

作者:李白玉,张珠凤,李柯叶,赵灵蝶,牛荣


目的 在治疗时间窗内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溶栓治疗与改善临床结局相关。该研究旨在建立基于时间轴流程管理的卒中护士主导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流程,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 为了减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从入院到开始静脉溶栓时间 (door-to-needle time,DNT),2021年6月至2023年8月,在中国浙江省杭州市1所三级甲等医院实施了以卒中护士为主导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流程,包括创建时间轴流程管理系统、组建卒中护士主导的流程管理团队、开展团队成员同质化培训、制订标准化卒中静脉溶栓治疗流程及激励政策等内容。在治疗策略实施前 (2021年6月至2022年2月,A组) 及实施后 [2022年3月至11月,B1组;2022年12月至2023年8月,B2组 (增加奖励政策)],分别调查入院到CT血管造影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TA) 时间 (Door-to-CTA time,DCT)、CTA时间、神经科会诊到同意静脉溶栓治疗时间、CTA到开始静脉溶栓时间 (CTA-to-needle time,CNT) 和入院到开始静脉溶栓时间 (door-to-needle time,DNT) 及时间节点内的达标人数 (DCT分别小于20 min、15 min及10 min;DNT分别小于60 min、45 min及30 min)。结果 策略实施后,B1组和B2组的DNT分别为30 (24,44) min和31 (24,41) min,均低于A组的46 (38,58) min (P<0.001);DCT分别为13 (10,17) min和13 (10,16.5) min,低于A组的17 (13,21) min (P<0.001);B1组和B2组的CTA分别为12 (10,15) min和9 (6,12) min,低于A组的中位数14 (11,17) min (P<0.001);在神经科会诊到同意静脉溶栓治疗的时间和CNT这两个指标中均观察到了相似的结果。B1和B2组DCT分别小于20 min、15 min和10 min;DNT分别小于60 min、45 min和30 min的达标比例均高于A组 (P<0.05)。虽然,额外增加了奖励政策,但B1组和B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实施卒中护士主导的静脉溶栓流程能有效减少卒中静脉溶栓时间,增加DNT30 min以内的达标人数,减少治疗时间窗内的延误。此外,通过扫描定位二维码生成静脉溶栓治疗流程的时间轴,是实现卒中静脉溶栓治疗质量管理信息化的重要突破。

点击了解详情 


子痫前期患者临床管理指南的系统评价及护理启示

作者:孙瑞阳,朱秀,李俊英,张婷,陆虹


目的 基于护理视角,系统回顾、评价并整合子痫前期管理临床实践指南的最佳推荐意见。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及相关指南网站,检索时限为2013-2023年。采用AGREE II对纳入指南进行质量评价,通过描述性分析和框架法对提取的最佳推荐意见进行分析和整合,用GRADE分级系统评估证据质量和推荐强度结果 纳入的10篇指南中有8篇被评为“强烈推荐使用的临床实践指南”,提取并分析整合最佳推荐意见后,最终总结了31条推荐意见,包含46条细则:1) 产前护理 (18条推荐意见),包括对子痫前期进行评估和常规监测、标准化血压测量、预防与健康教育、降压药及硫酸镁的使用监测;2) 产时护理 (4条推荐意见);3) 产后护理 (9条推荐意见),包括产后常规护理监测、母乳喂养护理与长期健康咨询指导。关于证据质量,大多数证据被评为“极低”(19/50)或“中等”(15/50);而在推荐强度方面,30条被评为“强推荐”,16条被评为“弱推荐”。结论 该研究可为护士的岗前培训与子痫前期患者的健康教育提供专业的参考依据,并为及时发现、治疗子痫前期,延缓子痫发生并改善妊娠结局提供了循证护理资源。

点击了解详情


编排:郝淑龙 高倩倩

审核:曹作华 周晔




《国际护理科学( 英文 )》是中华护理学会主办的英文学术期刊,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二期英文单刊领军项目,连续4年荣获“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称号。被中国科技核心期刊、CSCD、PMC、Web of Science ( ESCI)、Scopus、EBSCO、Embase等国内外知名数据库收录。2023年期刊影响因子(JIF) 2.9,入选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期刊分区表护理类2区

该刊致力于反映护理领域新进展、新理念、新技术,促进该领域国内外学术交流,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刊文作者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读者遍及全球,年在线阅读下载量超过140万篇次。该刊采用开放出版形式,有助于护理研究成果快速、广泛地在全球范围传播,印刷版提供中文摘要,方便国内读者快速浏览期刊内容。

《国际护理科学( 英文)》主要栏目包括临床护理研究、护理管理研究、循证护理与知识转化、社区护理与公共卫生、护理教育研究、调查与评价研究、综述、论坛等。欢迎订阅,欢迎投稿!

敬请关注期刊主页:

https://www.journals.elsevier.com/international-journal-of-nursing-sciences



温馨提示

点击文题可浏览英文全文,印刷版有每篇文章的中文摘要,识别下方小程序码即可订购




中华护理杂志社
宣传报道卫生方针政策,报道护理学领域的先进科研成果、护理教育方面的新进展,以及临床护理经验等。关注护理及相关领域的新动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