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印发的《进一步改善护理服务行动计划(2023-2025年)》,持续提升患者就医体验,《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特别策划“改善护理服务行动计划实践与成效专题”,共5篇文章。“低温中药口腔喷雾对全麻手术患者拔管后口渴症状的影响研究”“心脏外科手术患者转出ICU前后睡眠轨迹潜在类别及影响因素研究”“白噪声对ICU患者睡眠影响的Meta分析”探讨了重症患者口渴、睡眠障碍等常见不适的缓解策略,旨在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出院准备服务质量评价指标的构建及应用”聚焦于急诊高风险患者的出院准备阶段,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低价值护理‘去实施化’在危重症领域的研究进展”从宏观角度探讨了当前护理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旨在为我国ICU质量改进和护理管理提供参考。欢迎关注。
低温中药口腔喷雾对全麻手术患者拔管后口渴症状的影响研究
作者:郑义 徐敏 王兰芳 王媛媛 阮龙娟 郑春美 黄烨平
第一作者:郑义
目的 探讨低温中药口腔喷雾在全麻术后拔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建立有效的口渴管理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23年1月—8月浙江省某三级甲等中医院全麻手术患者126例,使用Excel随机数法分为A、B、C 3组,每组各42例。A组拔管后采用低温中药口腔喷雾(2~8 ℃)干预,B组拔管后采用常温中药口腔喷雾(20~24 ℃)干预,C组拔管后采用低温灭菌注射用水口腔喷雾(2~8 ℃)干预。观察3组患者在拔管前5 min(T0)、拔管后30 min(T1)、拔管后60 min(T2)和拔管后180 min(T3)的口渴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3组患者口渴程度评分、唇舌口腔黏膜湿润程度评分、静息唾液流率在T0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间主效应和时间主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组间和时间因素存在交互效应(P<0.001);口渴程度评分、唇舌口腔黏膜湿润程度评分在T1、T2、T3时间点及干预前后差值的组间两两比较,AC组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BC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静息唾液流率在T1、T2、T3时间点及干预前后差值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低温中药口腔喷雾与常温中药口腔喷雾或低温灭菌注射用水口腔喷雾相比,可增加患者静息唾液流率。建议临床护理人员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将干预时机提前,以尽早缓解患者口渴等不适体验。
引用本文:郑义, 徐敏, 王兰芳, 等. 低温中药口腔喷雾对全麻手术患者拔管后口渴症状的影响研究[J].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2025, 6(1): 37-42.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出院准备服务质量评价指标的构建及应用
作者:穆文方 汤诗恒 顾玉华 王喜益 许莉
第一作者:穆文方
目的 构建并应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患者出院准备服务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为患者出院准备服务护理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以“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模式为理论依据,通过系统检索文献、半结构化访谈并整合临床实践及患者个体需求,构建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初稿,采用德尔菲专家函询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最终指标及其权重。将建立的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应用于临床,比较应用前后的出院前评估执行达标率、护理实践执行达标率、院内外衔接执行达标率、随访管理执行达标率、患者与家属对出院准备服务的满意率。结果 最终构建的急诊PCI术后患者出院准备服务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包括3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和50个三级指标。评价指标实施前后,出院前评估执行达标率分别为57.8%和92.8%,护理实践执行达标率分别为85.6%和95.0%,院内外街接执行达标率分别为45.6%和75.0%,随访管理执行达标率分别为89.4%和95.6%,患者与家属对出院准备服务的满意率分别为89.4%和93.3%。结论 该研究构建的急诊PCI术后患者出院准备服务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科学、可靠,具有全面性及实用性,应用该评价指标有助于规范出院准备服务,促进专病护理质量的提升。
引用本文:穆文方, 汤诗恒, 顾玉华, 等.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出院准备服务质量评价指标的构建及应用[J].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2025, 6(1): 43-49.
心脏外科手术患者转出ICU前后睡眠轨迹潜在类别及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崔大磊 徐思梦 张霞 山李 王洁 李乐之
第一作者:崔大磊
目的 探讨心脏外科手术患者转出ICU前后睡眠变化轨迹的潜在类别及影响因素。方法 2023年3月—9月便利选取湖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的210例心血管外科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理查兹-坎贝尔睡眠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住院前睡眠质量评分、中文版ICU环境压力源量表、简易心理状况评分、疼痛数字评分,在手术前1 d及转出ICU当天、1周、1个月进行调查,使用增长混合模型识别患者睡眠轨迹潜在类别,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患者的睡眠轨迹可分为严重受损-缓解组(28.1%)、严重受损-持续组(21.4%)、轻度受损-缓解组(5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人均月收入、住院时长、客观社会支持、疼痛、噪声、ICU环境压力源、心理状况可影响患者睡眠轨迹类别(P<0.05)。结论 心脏外科手术患者转出ICU前后睡眠变化轨迹存在异质性,护理人员应重视住院时间较长、疼痛持续严重、环境压力感受高、存在心理困扰及社会支持较低的患者各阶段的睡眠变化,并给予针对性干预。
引用本文:崔大磊, 徐思梦, 张霞, 等. 心脏外科手术患者转出ICU前后睡眠轨迹潜在类别及影响因素研究[J].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2025, 6(1): 50-56.
白噪声对ICU患者睡眠影响的Meta分析
作者:王海燕 杜锦萍 张金换 沈晓玲 陶燕 江萍
第一作者:王海燕
目的 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系统评价白噪声对ICU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CINAHL、PubMed等11个数据库中关于白噪声对急危重症患者睡眠质量影响的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4年3月11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偏倚风险评估后,采用RevMan 5.4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9篇文献、792例研究对象被纳入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白噪声可以改善ICU患者睡眠[MD=-4.63,95%CI(-7.11,-2.14),P<0.001],加快入睡速度[MD=21.82,95%CI(8.14,35.50),P<0.001],提高睡眠深度[MD=19.18,95%CI(7.05,31.31),P<0.001],减少夜间觉醒次数[MD=20.36,95%CI(6.46,34.26),P<0.001],加快再入睡[MD=23.72,95%CI(9.22,38.22),P<0.001],提高睡眠质量[MD=21.66,95%CI(8.07,35.25),P<0.001],降低噪声水平[MD=29.27,95%CI(10.74,47.79),P<0.001],可以延长患者睡眠时长,能减轻患者焦虑[MD=-8.11,95%CI(-10.55,-5.68),P<0.001]和抑郁[MD=-5.86,95%CI(-8.76,-2.96),P<0.001]。结论 白噪声可以明显改善ICU患者睡眠状况和减轻患者焦虑、抑都等负面情绪,但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较低,研究间异质性较高,需大样本、设计严谨、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
引用本文:王海燕, 杜锦萍, 张金换, 等. 白噪声对ICU患者睡眠影响的Meta分析[J].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2025, 6(1): 57-64.
低价值护理“去实施化”在危重症领域的研究进展
作者:宋亚奇 钟娟平 程斐然 任李媛 左倩倩 魏政勇 豆欣蔓
第一作者:宋亚奇
低价值护理(low-value care,LVC)“去实施化”指通过移除、替换、减少或限制等方式摒弃无效或低效的护理服务。ICU患者病情危重,因此,实施高效安全的治疗和护理尤为重要。LVC“去实施化”有利于促进ICU护理管理和质量改进,节约经济成本和减轻工作负担。该研究通过综述LVC“去实施化”科学的概念、危重症领域的“明智选择”运动及相关研究、ICU变革策略及对LVC“去实施化”的思考等,旨在为中国ICU质量改进和护理管理提供参考。未来,应在制订符合中国ICU低价值服务清单及研发评估ICU低价值服务的决策工具等方面做进一步研究。
引用本文:宋亚奇, 钟娟平, 程斐然, 等. 低价值护理“去实施化”在危重症领域的研究进展[J].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2025, 6(1): 6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