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可能会对身体多个系统造成损害,甚至导致心肌梗死、卒中、失明等严重后果。提高公众对糖尿病的了解,迫在眉睫。
糖尿病有哪些危害?
糖尿病的危害主要表现为两大方面:
二是因长期慢性高血糖导致的慢性并发症,包括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大血管病变主要是指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和心力衰竭,其中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和周围血管疾病。微血管病变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脏病、糖尿病神经病变。上述血管病变可以导致心肌梗死、卒中、失明、肾衰竭、截肢等严重后果,是糖尿病患者致残或致死的主要原因。
哪些人容易患糖尿病?
1.高风险人群
具备以下因素之一者为糖尿病高风险人群:
① 年龄≥40岁;
② 超重与肥胖[体重指数(BMI)≥24kg/m2和(或)中心型肥胖(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
③ 有糖尿病家族史;
④ 缺乏体力活动;
⑤ 高血压;
⑥ 血脂异常;
⑦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
⑧ 有巨大儿(出生体重≥4Kg)分娩史或妊娠糖尿病史。
2.糖尿病前期人群
满足以下条件之一者为糖尿病前期人群:
1.6.1mmol/L≤空腹血糖(FBG)<7.0mmol/L;
如何预防糖尿病?
对于一般人群,合理膳食、控制体重、适量运动、限盐、戒烟限酒、平衡心理状态有助于预防糖尿病。对于糖尿病高风险人群,可根据自身情况,控制超重肥胖及热量摄入,加强体力活动,同时做好早期筛查。
糖尿病患者应该如何
做好自我健康管理?
1.健康生活
2.配合诊治
3.主动管理
4.平和心态
保持乐观的情绪与良好的心态有助于血糖稳定。如出现病情变化,在配合治疗的同时,积极调整心态。
当血糖控制遇到困难时,可与家人、朋友或病友述说,寻求理解和支持。
来源:中国疾控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