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被打,暴露的是“舆情恐惧症”

学术   2024-11-18 21:02   江苏  

来源丨湘伴

文|曹茜茜

舆论监督是一个社会的“减震器”和“解压阀”,是衡量现代民主法治国家社会机制完善与否的重要标志

2024年11月15日晚,安徽定远警方发布通报,合新高铁中铁七局项目部袭击记者的5名违法人员,被分别处以7至13日的行政拘留。
此前,在安徽合新高铁中铁七局施工现场,新华社《经济参考报》记者王文志、程子龙被袭击,手机被抢夺,王文志右手受伤。
经各方声讨,中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发布声明,对受伤记者深表歉意,坚决服从定远县公安局对5名违法人员的处理决定,并决定对该项目部5名相关责任人就地免职。
在等待调查结果期间,笔者还想进一步析辩媒体人的职业尊严和社会对待记者的正确态度。
不少媒体人抱着“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的新闻理想入行,在实际工作中却发现自己并不受待见,甚至被个别人视为“洪水猛兽”,这种理想与现实的拉扯,究竟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有些人之所以“防火防盗防记者”,甚至如鼠惧猫般害怕记者采访,恰恰说明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有着羞于示人的过失,甚至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
就拿新华社《经济参考报》两名调查记者的遭遇来说,他们多番前往合新高铁施工现场走访调查,发现施工单位违规将“三元乙丙橡胶弹性垫层”偷换为不符合铁路行业标准的“再生胶仿制品”。原本是对社会有益的正义之举,谁能料到转头就被多人围攻,留有证据的手机也被抢夺。

王文志右手受伤并带有明显血迹

记者不是谁的敌人,相反他们是真相的捍卫者。回顾这些年,正是新闻工作者以真相为生命,在正义之路上步履不停,才让那些环境污染的问题、食品安全的问题暴露出来,进而倒逼相关部门采取措施解决,维护了公众的正当权益。
《之江新语》“领导干部要欢迎舆论监督”一文指出:“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欢迎舆论监督,改正缺点和错误,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好。
其实记者本身并没有任何特殊权利,但记者被人称为“无冕之王”,是因为他们代表行使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既然是舆论监督,就不会是“一团和气”,必然会有所针砭、有所触痛。
然而现实中,大多数人因为“怕痛”“怕丑”“怕争议”,遇到记者调查时,第一反应是“闭起自己的嘴”,如果记者“穷追不舍”,就想办法让记者“闭嘴”。

从诸多采访对象暴力对待记者的例子可以看出,除了少部分人带有权力的傲慢与偏见,大多数人的过激反应其实是因为缺乏相关的新闻素养,对舆论监督没有正确的认识。

这是一个公众监督权日益彰显的时代。公共事件只要稍能引起共鸣共情,就会呈指数级传播。那些“冲锋陷阵”之辈,非但没有捂住记者的嘴巴,还人为放大了公众的关注度,自己先在网络上经历了一波“社会性死亡”。

舆论监督是一个社会的“减震器”和“解压阀”,是衡量现代民主法治国家社会机制完善与否的重要标志。

这件事情对中铁七局集团来说,是一堂生动的“公关课”。我们希望该单位能给被打记者一个公道,也给关心这件事情的公众一个公道。同时,也希望这起事件带来思考和警示:千万不要用一个错误去掩盖另一个错。


更多精彩内容


1.高丙芳案,法院一再拒绝出庭的关键证人,其兄竟疑似该院副院长

2.一刀切秸秆禁烧,就是折腾农民

3.醒世真言:从曾荫权判刑时内地人士的反应中看到的差距

4.地方政府专项债发债全过程(附图解)

《徐州刘景来律师》是《景来律师》的副号,

因故相关社会热点及评论目前均放在这里推出,

欢迎你免费订阅和分享!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点我,你会慢慢爱上我

徐州刘景来律师
宣传法律知识,展示律师风采,结交各界朋友,践行民主法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