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颂苦难”的官方烂活何时休?

学术   2024-10-29 23:20   江苏  

来源丨顾礼先生

《活着》的序言是这样写的:

“作为一个词语,‘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先看第一个新闻,这是某市道德模范候选人及其事迹简介。这是一名中年女子,女子的丈夫和小叔子因故患上精神疾病,侄子弱智,家中还有90多岁的婆婆和两个孩子,她没有放弃,以一己之力支撑整个家庭,把家人全部照顾好。

透过这个简介,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女子平时的生活是怎样的:

她干完庄稼活,就去做小工提灰桶挑砖瓦...她买了二手“麻木”跑运输,有次由于睡眠不足翻车了;后来,她又申请无息贷款养猪,2019年非洲猪瘟导致养殖的猪全部死光,又欠下几十万债务,但她没有害怕,没有哭泣,咬紧牙关继续坚持...

这短短两三百字,却比苦咖啡还要苦,有那么一瞬间我在想她到底是道德模范还是苦难模范。都说勤劳致富,难道她还不够勤劳吗?

将别人的苦难当成励志故事,将她人的伤疤当成典型、当成模范去宣传,这和耍流氓有什么区别。

在这些文字表述中,她成了一个崇高的道德符号,也被剥夺了生而为人的合理欲求,好像那些苦难都成为了光辉的荣誉。终于,“道德模仿”这四个字将成为她一生都难以摆脱的道德巨石。

只要你肯吃苦,你就有吃不完的苦;只要你肯吃苦,你的老板开路虎;如果苦难能够带来成功,那么实现首富的应该是一头驴。

第二条新闻,这个新闻本来是正能量新闻,但我看完后却丝毫感觉不到正能量,只觉得悲哀。说的是一个拾荒老人在深夜的街头拾荒时突然口吐鲜血,我不知道她吐血的原因,可能是本身就有重病在身,也可能是长期的积劳成疾。

后来一个夜跑的年轻人看到了老人,他看了老人的情况后当即拨打了急救电话,可能是担心时间拖久了耽误病情,小伙子把自己的车开来送老人去了医院。

我承认,看到这一幕幕时我的心里很难过,我不知道她是谁的母亲又是谁的女儿,但我却能感同身受她的遭遇,在这个世上有太多命运相似的人,他们吃着最多的苦,却享受不到一点点的福。

我思考到底是什么造成了这一切,可惜这个答案太复杂了,想了半天我只想到一句话:钱都流向了不缺钱的人,苦都留给了能吃苦的人。

只要上过学的人,似乎都写过以“苦难”为主题的作文,而且内容几乎都是千篇一律,一定是找几个名人出来举例,比如海伦凯勒。说什么苦难是一份难能可贵的人生财富,因为苦难,才成就了很多人的成功。这样的作文,老师一般都会给很高的分数。

那时候,我们洋洋自得,觉得苦难确实值得歌颂。可直到有一天,你成家立业了,有了自己的孩子,你发现孩子写的作文,和你小时候写的差不多。大家好像都在接受一样的教育,好像都把苦难当成财富。

于是,只要想起苦难,我们第一反应就是赞美,这种惯性思维贯穿了一代又一代人。这种思维的人多了,并不是一个好现象,尤其是突然哪一天官媒将一件本是很心酸的事给扭曲成“正能量”时,人人都习以为常,这是很可怕的。

也许你还记得当年的“冰花男孩”,作为偏远地区的留守儿童,他每天上学要走一个多小时。接近零下十度的天气里,他只有一件单薄的外套来御寒,等来到学校时,头发和眉毛已经沾满冰花。稚嫩的脸庞被冻得白一块红一块,手上长满了冻疮,皮肤也已经皲裂。

当年这个新闻感动了不少人,可很少有人想过为什么会这样?答案并不复杂,因为穷,他没有厚实的御寒衣物;因为穷,他只能在冰天雪地里翻山越岭去上学;因为穷,他坐不起车子只能每天徒步一个多小时去上学;因为穷,他买不起护肤品只能任由皮肤开裂。

就是这样一个心酸的故事,最后却还是被“正能量”了。看着官媒满屏的“为努力的男孩加油”“你吃得苦将照亮你的路!”,我只觉得恶心,恶心到让人反胃,如果有那个条件谁愿意经受这些苦难,如今却被当作正能量新闻来宣传,这是杀人诛心还不带血。

我秉承着“为良知写作”的初心,只希望,我的坚持能一点点改变这种现状,哪怕它是极其微小的,渺茫的。

但我的声音自始至终是微弱的,尤其是在某些官媒面前,我再多的努力也是徒劳,当官媒站出来歌颂苦难时,我才发现自己的声音是那么地渺小,这也引申出今天的第三条新闻。

这条新闻,说的是一位39岁的沈阳大哥,一人身兼3份职业,白天开网约车,晚上送外卖,闲暇时推销和安装卫浴用品。

看得出来,这位大哥很努力在生活,我们不知道他为啥那么拼命,但能想象的是,他的生活压力肯定很大。

于是,媒体发文盛赞这位大哥:工作有着落,日子有奔头。

王朔曾说:“世界上最无耻、最阴险、最歹毒的赞美,就是用穷人的艰辛和苦难,当作励志故事去愚弄底层人。”

苦难本身就没什么值得歌颂的,苦难带给人的只有屈辱、折磨以及无休止的痛苦。

没人想要经历苦难,一切都是迫不得已罢了。如果有更好的选择,女子心甘情愿一天打几份工,最后还欠上一屁股债吗。如果有更好的选择,那个网约车司机肯定不会吃住都在车上,肯定不会这个年纪还那么拼。如果有更好的选择,那个沈阳大哥不会一天打三份工,只为了那一句所谓的“日子有奔头”。

他们所经受的苦难,并不是他们引以为傲的东西,也不是他们值得炫耀的徽章,一切的一切,只是没得选择罢了。

这些新闻中的她、她和他们,以及现实中的我们,都是一个个鲜活的人,苦难对所有人来说,并不是财富,也不值得歌颂,苦难是每个正在经历者这一辈子不愿再回忆起的痛苦,是万劫不复,是万丈深渊。

我想表达的,是如果不去讨论制造苦难的根本原因,不去讨论如何解决困难,一味歌颂苦难,还安想以此疗愈人们的精神内耗,不过是凌空蹈虛,缘木求鱼。



更多精彩内容


1.“私产越不受保护,社会越危险”:两位华人学者的隐忧

2.律师界的“生物链”与“鄙视链”

3.金星为何不是寻求法律救济,而是在网上怒怼文化官员?

4.地方司法机关发文扩大寻衅滋事罪适用范围,全国人大出手纠错

《徐州刘景来律师》是《景来律师》的副号,

因故相关社会热点及评论目前均放在这里推出,

欢迎你免费订阅和分享!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点我,你会慢慢爱上我

徐州刘景来律师
宣传法律知识,展示律师风采,结交各界朋友,践行民主法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