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主持人经验:如何撰写国家社科基金活页的文献综述

文摘   2025-02-02 20:01   山西  


资料领取: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公众号
回复【论文写作】【课题申报】
可领取免费学习资料


在国家社科基金活页中,如果对各部分要素的重要性进行排序,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研究框架(含具体内容)”,其次重要的是“文献综述”。如果按照评阅顺序或者阅读逻辑看,第一重要的是“破题段落”,第二重要的是“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从何而来”

这个话题又涉及到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选用哪些类型的参考文献。总所周知,参考文献有很多类型,比如专著、期刊论文、报纸、研究报告、学位论文、网络资讯等,类型太多了。但是,我比较建议,在国家社科基金活页撰写时,只选用期刊论文,个别情况下选用专著(就是国家社科基金题目涉及的很经典、很经典的专著,才放进来),至于其他类型的参考文献,可以统统不用考虑。第二个方面是,从哪里查找“文献综述”。因为选用期刊文献,那么这就涉及到国内文献与国外文献。国内期刊文献,我建议从知网中(当然其他的文献系统均可)查找与国家社科基金题目中关键词有关的文献,建议重点选择CSSCI来源期刊的文章,尤其是很好的那些CSSCI期刊,当然文献不多时,也可以看下北大核心,甚至是一些普刊。关于国外文献,可以从web of science来检索,当然也可以从其他文献检索库查阅。有的申请人如无法进入这些外文检索库,也可以用百度学术。

当然,因为国家社科基金活页的文献综述部分,只看到文献的作者信息,并不能看到期刊信息,所以在选用文献时,我觉得也可以不用完全遵循上面的观点,只是我个人比较习惯性的看一些好刊物的文献,所以在选题时检索文献也基本检索了上文所提到的文献而已。因为这些文献能够体现出该话题领域内比较权威、比较全面、比较合理的观点,这就能够很好地呈现出申请人所撰写参考文献的含金量。这也并非意味着好期刊发表的文献就是高质量的,具体原因可以各自品味。如同我曾经多次强调过,只分析一些普案,不涉及一些个案。在选用文献时,除了上述的方式外,还需要用一个查缺补漏的方式,即按图索骥的思路,就是针对个别学者(更多是该领域的权威专家)进行“作者姓名”来检索文献,以免有个别权威参考文献的遗漏,哪怕是发表在一些非核心的期刊上,也需要将其体现在文献综述里面。

如何使用参考文献

哪些文献需要放到活页中,哪些文献可以忽略掉?唯一的一个指导思想,就是与申请人所选话题直接相关的参考文献,是需要写入国家社科基金活页中的,这是一个最核心的原则只写与申请书拟定的国家社科基金题目涉及关键词直接相关的参考文献,其他无关的都不用理会。

举一个反面的例子,因为我看到太多申请书的参考文献,很多并没那么直接关联,有些滥竽充数的味道。比如2024年,有些的新质生产力作为A的话题,但第一个文献综述小标题中,大篇幅介绍新质生产力的概念,这样的文献表述就不好。这样的做法不仅凸显出申请人在撰写国家社科基金活页的文献综述时,是缺乏逻辑的,也透漏出其学术功底一般的风险,更主要的还是冲淡了文献综述的主体,而且浪费了7000字有限的篇幅。所以,写到这里,我建议各位申请人务必要懂得自我克制,要抵得住参考文献的诱惑,不能够把很多无关文献一股脑的放进来。如何能够做到这一点,其实也是考验各位申请人对所选题目的拆分逻辑。一个题目会包括几个关键词,即便是A型题目,也会因为其研究导向词(这也是题目中的核心词),会产生词与词之间的逻辑关系,这个逻辑关系就会直接反映在文献综述上。

基于上面的分析,我建议各位申请人,再写文献综述之间,需要做一个工作,即:对国家社科基金题目的关键词进行拆分与组合,搞清楚这些词之间的逻辑关系,再按此逻辑关系逐个呈现在文献综述的小标题上。这里也是我之前提到的“洋葱理论”的体现。再说下去,就是涉及到文献综述小标题的出场顺序,这个出场顺序就是题目的核心词逻辑关系的体现,也就是越接近核心话题的小标题,越要在后面来出场。从这一个思路出发,我再告诉各位研友,会有两种文献使用方式。第一种,先按照选定的话题查找文献,这些应该是大量的文献,根据这些文献来归纳、总结并提炼出参考文献的小标题,然后撰写之;第二种,先把确定题目的关键词找出来,然后搭建出这些词的逻辑,进而拟定出文献综述的小标题,按从选题时看的文献中找出相关文献,并对关键词进行专门的文献查找,然后将这些文献分门别类的填入上述小标题即可。

参考文献的撰写逻辑

通过将国内外相关文献找出来、整理好之后,就可以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来撰写国家社科基金活页中的参考文献。我认为,这些参考文献的撰写也不是很随意的,是需要体现出一些逻辑关系的。这里就要考虑到从国家社科基金题目中,拆分成一些关键词,根据这些关键词来设计文献综述的几个小标题。不管设计出几个文献小标题,一定要考虑这些标题之间是有逻辑关系的,最好是能够层层递进到项目的选题,从而引出与印证申报题目的有价值的、需要做的、可以做的。

这里会用到我以前提到的“洋葱理论”,就如同剥洋葱,把文献综述的小标题按照层层递进的逻辑来展现。举一个例子,如果是AB型题目,如:数字技术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的机制与路径研究,针对这个题目,可以看到包括两个关键词,数字技术,传统制造业转型,那么这会涉及到文献综述的小标题展示逻辑。我建议,先写传统制造业转型方面的文献,再写数字技术方面的文献,最后再探讨数字技术与传统制造业转型的关系方面的文献。这样进行层层递进,最后回应到题目的最核心。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逻辑关系,也是反映出申请人对本子逻辑的整体把握与解读。所以,我建议各位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请人在撰写文献综述之间,务必对所拟定的题目进行拆解,尤其对所包括关键词以及关键词之间逻辑关系进行理清。再根据这些结果来提炼出文献综述的小标题,并明确这些小标题的逻辑关系及出场顺序。

小标题的拟定及具体内容的撰写

在本条推文中,我会聚焦到文献综述的小标题拟定,以及具体文献综述内容的撰写等方面,虽然这方面的各种表现形式都有,而且立项过的项目中也是各种表现形式都存在着。可是我为何要坚持这样的观点呢,目的有多个,其一是内卷后的竞争需求,其二是方便专家评审的同时又能够引导专家评审。我这里也并非说其他的表现形式不好,反正能中就是硬道理,但是在自能自我拼搏的情况下,也就是如我一般的“三无小白”,除了凭自己别无其他,那么还是尽力做到最好,把本子写到尽可能的完美,这样就能够增加命中的概率。

关于文献综述的小标题,我一直建议并坚持“使用引导型、观点型、结论型的标题用语”。虽然不是这样的标题,或者与过去常用的标题每年依旧有很多,而且立项项目也有很多不是使用这样的标题形式,这并不意味着这样的标题不好,而且我发现这两年国家社科基金文献综述采用我建议的标题形式越来越多,这也会佐证我的观点。这样的标题表达比“xxx的相关研究”,类似这样过去常用的文献综述标题,我个人感觉好很多,也有不少人赞同我的这个观点。在使用“引导型、观点型、结论型的标题用语”时,也需要高度重视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个引导、观点或结论的内容务必要符合现有文献的正确含义、客观含义,不能够写偏了、写空了、写大了,尤其用过于绝对的表意。

在每个文献标题中,不能只是文献的罗列。很遗憾的是,很多申请人文献综述就是在罗列文献、堆砌文献,只是表现出文献综述的“综”,并没有文献综述的“述”,也就是缺少了评价内容。这里的评价内容,比较好的表现需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每个文献综述小标题具体内容的最开始,或者最后都有“小评”,第二个方面(这也是更重要,且不能缺少的)文献综述最后,一定要有一段“总评”。通过“小评”来回应文献综述的小标题,甚至是佐证小标题的观点;通过“总评”来回应项目的选题,甚至是再次引证项目选题的价值。如果还有第三种更加的表现之处,那就是每个文献综述小标题下的具体内容,评价无处不在其所需要的地方。这也是我常用且推荐的第三点,也是很添彩加分的技巧。关于文献最后的“总评”,我还建议有肯定既有研究,更应指明不足与局限,继续引证出项目选题。

注:本文授权转载自公众号张夏恒工作坊,作者张夏恒,博士,西北政法大学管理学院教授、长安学者,硕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博士后;发表SSCI、SCI、EI、CSSCI、CSCD、北大核心等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及教材9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国家民委、陕西省软科学等课题40多项。

为方便阅读,本文在编辑时内容略有删减修改。



来源:本文授权转载自张夏恒工作坊,作者张夏恒

声明:社科学术圈编辑整理。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平台所有,如有版权争议请联系本号。

★ 推荐阅读 ★
课题申报通知 | 课题写作参考 课题资料领取
论文证书考试 | 论文写作参考 论文资料领取

社科学术圈
及时的课题申报通知资讯,实用的课题写作学习平台! 从这里出发,与百万学友并肩冲刺国家社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