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领取:
01 理论名称
U型理论
02 理论内涵
奥托·萨默尔(Otto Scharmer)提出的U型理论56,它强调要引导深层次的学习,必须要有向未来学习而不仅仅是向过去学习的能力。向过去学习的基本顺序是“行动、观察、反思、设计、行动”,当出现了问题,我们一般解决问题的方法是马上想以前的经验是什么,然后做决定。而向未来学习的U型理论致力于重构创新,学习的基本顺序是“观察、反思、设计、行动”,先沉淀再上升,遇到问题先沉静下来观察,然后再根据问题的诸多关联性去做决定。
U型理论认为不是发现未来,而是感知未来。它是让学习者停下脑子里旧有的模式、经验,找到真正的愿望,与未来的自己及自己的场域联接,然后沉浸到现在的“场域”里,观察、观察、再观察。当学习者一个想法的火花迸发出来的时候快速行动去做一个原型,去检验、修改,再检验、修改。从这一过程中得到反馈。未来学习是从过去延展到未来,U型理论是和“当下”连接,然后再对突发的事情去做出决定。
U型理论认关于改变的四个层面是:
第1层是被动反应(Re-Acting),即习惯性思维由固有的架构产生。学生如果保持习惯性思维,就没有真正的思考和改变。学生学会观察,开放思维,才可以看到新的东西,才能进入第二个层面;
第2层是改变系统(Re-Designing)。改变系统比经验主义进了一步,但是不能彻底改变思维,它是外在的,依旧是表象。需要学习者重新改变视角,换框,重新生成;
第3层是改变框架(Re-Framing)。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中提出了通过自我超越,改变改善心智模式。这个改变还不行,还要改变“源”,即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来创建学习型组织;
第4层是重新生成(Re-Generating),在共同创造过程中,学习者将感知自己未来的可能性,去联结“源”。
03 理论应用场景与解决问题
参考“U型理论”的理论依据,学习者向未来学习的关键是通来建立一个完整的学习场域来实现“共同感知”和“共同创造”的过程。场域是指人的每一个行动均被行动所发生的场域所影响,而场域并非单指物理环境而言,也包括他人的行为以及与此相连的许多因素。学习场域可以被定义为在各种位置之间存在的客观关系的一个学习网络。教育界越来越多的学者在使用场域这一概念。学习场域是在教育者、受教育者及其他教育参与者相互之间所形成的一种以知识的生产、传承、传播与消费为依托,以人的培养、形成、发展和提升为旨归的客观关系网络。简单来说,学习中所有利益相关者集合到一起,就构成了一个学习场域。
04 参考文献
[1]王慧.基于U型理论的MOOC4.0下学习场域的构建[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20,41(04):137-140.DOI:10.13792/j.cnki.cn45-1300/z.2020.04.020.
05 相关范文
[1]许悦.基于U型理论的设计专业混合式教学优化路径研究[J].科技视界,2021(29):49-50.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21.29.21.
[2]王慧.基于U型理论的MOOC4.0下学习场域的构建[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20,41(04):137-140.DOI:10.13792/j.cnki.cn45-1300/z.2020.04.020.
[3]米运生,杨天健,石晓敏,李宇豪.经理任期、声誉效应与过度投资——U型理论与经验证据[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9(06):101-112.
[4]盖嘉妮.基于“U型理论”下的设计课程研究[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19,32(01):76-77+80.
[5]芮鹤龄.U型理论在企业中的实践[J].现代商业银行,2017(19):48-51.
06 资源获取方式
获取方式1:关注下方公众号,回复关键词【理论介绍】,即可获取下载链接!
获取方式2:点击阅读原文,获取原始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