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追忆黄埔英烈吴其苏:父亲以血肉身躯炸毁日军坦克

企业   2024-10-31 20:22   广东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2024年是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黄埔军校创办以来,培养了一大批能征善战和善于从事政治工作的精英人物,后来成为开国元帅的叶剑英、聂荣臻、徐向前等以及大将陈赓、许光达等一代将领,都曾经在军校任教或学习。黄埔军校被称为“将帅摇篮”。


1月20日,“黄埔百年·薪火赓续”黄埔军校建校百年百人口述历史开机仪式在广州举行,活动由辛亥革命纪念馆(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中国新闻社广东分社联手启动,将通过对百名黄埔校友及后裔的访谈,重寻黄埔师生当年英勇顽强、可歌可泣的事迹。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中央军校教导总队连长吴其苏





黄埔百年,我们既要歌颂军功显赫的黄埔名将,更应该缅怀那些为国捐躯的黄埔英烈,南京保卫战中英勇殉国的中央军校教导总队连长吴其苏,便是其中一位。



近日,中新网记者来到英烈吴其苏故乡惠来县,听其女儿吴以真忆述那段壮烈的故事:“父亲以血肉身躯炸毁日军坦克,牺牲时尸骨无存。”


日前,中央军校教导总队连长吴其苏之女吴以真接受中新网采访。李曙 摄


吴其苏,原名吴明光,1908年出生于广东省惠来县华湖镇溪洋村,民国初年移居神泉镇,于惠来县立中学毕业。


“当时,我父亲在学校(中学)的成绩很好,也娶了老婆成家。”谈及父亲为何报考黄埔军校时,吴以真追忆:“父亲曾说国家艰苦,正遭受外强侵略的威胁,为了国家兴旺,为了祖国强盛,为了不受外国侵略,他才选择报考军校。”


由于年代久远,女儿对父亲早年的经历知之甚少,只知道父亲读了军校之后,又在教导总队任职,后升任教导总队第二团步兵连上尉连长,率部驻守南京紫金山。吴以真称:“父亲在部队的待遇不高。当时,我的一个哥哥夭折了,他就回来带着我妈、我哥,七叔和七叔的大儿子去了南京,出资在南京租房住了一小段时间后,又带着他们回到了家乡。”


“回家乡后,一个朋友劝告他,不能去南京,去了这条命就保不住了。”吴以真忆述,“父亲坚定说,为了保护国家的安全,他必须要回南京。如果一旦有战争发起,他必须冲在前头。结果,父亲还是回了南京,而且一走不回。”


1937年7月7日,日军悍然发动“卢沟桥事变”,攻占北平、上海等地后,兵分三路包围首都南京,于1937年12月10日向南京发起总攻。中国守军节节抵抗,展开了一场极为惨烈的南京保卫战。


1937年12月12日,吴其苏率领教导总队第二团步兵连在紫金山与日军浴血奋战。是役,日军出动几十辆坦克、装甲战车,对紫金山阵地展开疯狂的进攻,步兵连伤亡殆尽。在阵地将要失守之际,吴其苏身捆十几颗手榴弹,冒着炮火以血肉之躯扑向日军坦克,奋然拉响导火索,日军坦克顿成废铁。吴其苏也粉身碎骨,壮烈牺牲,年仅29岁。


“父亲牺牲时,我还没有出生,直到第二年通知家属开追悼会,我还被母亲抱在怀里。”吴以真说,“父亲没有任何物件留给我们子女,也没有留给母亲。”


中国抗战电影《金陵十三钗》中,“李教官”在身上缠着手榴弹,扑向日军坦克的无畏形象,原型就是吴其苏的英勇壮举。史料记载,当年攻占南京的日军指挥官松井石根也称:“南京的教导总队曾发挥相当勇猛的抵抗。”


“我是遗腹女,小时候对父亲不太了解。长大后,老师和校长讲述我家的历史,我才知道父亲的事情。”吴以真虽未亲历父亲的言教,但从亲友介绍中能知悉父亲是一个不怕死、不贪财的黄埔军人,也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善者。她说,“父亲为人非常好,别人有什么困难他都会去帮助,与他人的关系都不错。”


吴其苏牺牲后,国民政府为他颁发《荣哀状》,状文写道:“兹有中央军校教导总队二团上尉连长吴其苏,于民国二十六年十二月十二日在南京抗战阵亡,忠贞为国,殊堪矜式,特颁此状,永志哀荣。”故乡惠来县还举行追悼会,各界代表数百人参加,同时给予家属多年资助和照顾。


图为吴其苏的荣哀状。(受访者 供图)


“虽然我们后来都没有见到过父亲,但他对我们的生活和思想是有很大影响的。”吴以真说:“我们在各方面都继承了父亲的思想和遗志,无论读书也好,工作也好,都努力地做到名列前茅。”


转自 | 中新社广东发布


黄埔文化集团

深耕黄埔文化资源
向更美好生活出发

黄埔文化集团
深耕黄埔文化资源,向更美好生活出发!黄埔文化集团充分发挥重大文化项目、新兴文化业态投资建设与运营服务主体功能,深度聚焦文化旅游、文化服务、文化创意园区、文化投资、现代农业科技等核心业务,倾力打造区域文化产业投融资平台、展示平台和交易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