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医生”+1!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王顺清上榜

健康   2024-10-18 18:26   广东  


10月17日
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和国家卫生健康委
主办的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
“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现场交流活动
在贵州省遵义市举行~
我院内科主任、血液内科主任王顺清(前排左一)上榜“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月度人物
活动发布了“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
2024年6—9月月度人物,
经广泛推荐、事迹展播等程序
共40人光荣上榜~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内科主任、血液内科主任王顺清
上榜“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
2024年7月月度人物!

据悉,由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主办的“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群众推荐评议活动,旨在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激励广大医务工作者继承和发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职业精神。


截至目前,我院共有2名医务工作者获评“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月度人物称号其中我院大外科主任兼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陈海生上榜“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2022年6月月度人物,此次内科主任、血液内科主任王顺清再次荣膺“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2024年7月月度人物称号。


下面,我们一起走进

王顺清医生的故事

为他点赞

▼▼▼

王顺清:点亮再障患者的生命之光

血液,被称为生命之源。当造血减少甚至停止,人体就会出现贫血、感染,甚至高烧不退、内脏出血,引发生命危险。

这种骨髓造血功能罢工的疾病,被称为再生障碍性贫血(下文简称“再障”),造血干细胞移植是重型再障最有效的治疗手段。然而,长期以来,再障造血干细胞移植要求供受者配型完全相合,配型成功率在同胞兄弟姐妹中只有四分之一,在非血缘关系人群中约十万分之一。

进入21世纪,严格的移植禁忌被逐渐打破。2012年,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内科主任、血液内科主任王顺清在华南地区率先开展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障新技术,成功为配型位点不完全相合的重型再障患者开展移植,为苦苦等待的再障患者点亮了一束光。


如今,点点星光汇成璀璨银河。专注血液病学医疗、科研和教学34年的王顺清,率领团队成功救治来自国内17个省市的超800位再障患者,并牵头组建华南再生障碍性贫血专病联盟和举办南方再生障碍性贫血高峰论坛,推动成立“再生援”慈善基金、“蒲公英”造血干细胞运送志愿服务队等,让无数再障患者家庭重拾对生活的热爱与希望。


01

打开一扇窗


王顺清对再障的正式宣战,源于一次爱心救援。


2011年底,11岁的重型再障患者小强住进广州市一医院,尝试非血缘脐血移植后,很快发生排斥,移植失败。再次造血干细胞移植成为小强最后的救命稻草,但从2008年确诊至此,他从未等到配型全相合的供者。


走投无路时,一位医生建议到北京碰碰运气。当时,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黄晓军教授已在世界率先开展HLA半相合移植治疗再障,成为国际广泛认可的“北京方案”。刚好,广州市一医院正派医生到北京进修学习,接触到这项先进技术。


面对最后一线希望,家属却犹豫了,他们已经辗转赣州、上海、杭州等地,求医多年、四处碰壁,此时不想再折腾了。


综合考虑后,医院决定向黄晓军教授发起求助。幸运的是,教授不仅欣然应允,还主动传授技术,支持开展相关临床研究。


这对科室主任王顺清来说是宝贵的机会,也是巨大的考验。

再障在我国的发病率不足十万分之一,而重型再障,尤其是极重型再障极易出现严重感染或出血,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6个月内死亡率高达90%……种种原因导致我国重点研究再障诊治的医院少之又少。


而且,半相合移植的急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和各种感染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对移植后排异的管理与控制要求也非常高。即便广州市一医院1998年就开始攻关再障这一高难度危重症,但因为核心技术突破难,想掌握半相合移植技术需要下一番功夫。





王顺清(右一)开展教学查房


“能做的别人都做了,只有选择别人不能做、不想做、也不好做的来做大做强。”王顺清说,患者的信任也让他更加坚定迎难而上的决心。


2012年,在黄晓军教授及其团队的指导下,王顺清团队成功为小强实施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他又不断细化移植后管理方案,帮助小强跨过排斥难关。出院后不久,这个常年徘徊在生死边缘的孩子顺利重返校园,回归正常生活。


首战告捷,打开一扇希望之窗,越来越多再障患者慕名而来。王顺清抓住机会,将再障作为科室发展的突破口,持续优化团队结构和治疗流程,安排一部分成员专攻移植技术,一部分成员负责移植后管理,并完善各种并发症的处理流程,让这项技术在新土壤里快速生根发芽。



还有更进一步的创新。通过加强与中华骨髓库的密切配合,王顺清团队探索成人重型再障患者非血缘供者移植的一线治疗,并在国际上率先报道一线移植成果,证明疗效与全相合移植无差异。

“急重型再障患者最好1个月内完成造血干细胞移植,为此我们建立了完善的治疗流程,让患者一来就能做配型和检查。非血缘移植也能在两周左右明确是否有合适配型。”王顺清说。经验不断积累,救治速度也持续提升。


30多岁的王先生肝炎后出现再障,细胞值极速下降,高烧不退,很快便生命垂危,转入广州市一医院抢救。但偏偏王先生没有子女,父母已经60多岁,亲属中找不到合适配型。王顺清迅速联系骨髓库,后者连夜完成配型,并第一时间联系到捐献者。热情的捐献者立刻前往医院,同步完成复核配型和体检。各方高效配合下,入院后第15天,王先生成功植入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第12天,干细胞在新家茁壮成长,患者顺利转危为安。



















从只能苦等全相合配型,到可以在非血缘供者移植和亲缘单倍体移植中“优中选优”,王顺清带领团队不断积累经验,成功帮助数百位再障患者延续生命,逐步将科室建设成为华南地区再障诊疗中心和国内知名的再障移植中心之一。




















患者对血液内科医务人员点赞


02

再破移植禁忌


来自各地再障患者的信任,激励着王顺清进一步攻克瓶颈。


由于患者年龄越大,脏器功能越差,移植后各种合并症的发生率也会持续增加,临床上通常谨慎考虑对45岁以上的再障患者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50岁以上更是很少将之作为首选。但同时,老年人是再障的高危人群,而且一旦发生,往往是重型再障。


为此,王顺清首先瞄准这一长期缺乏有效治疗的人群,通过提升移植技术和改良抗排斥药物,探索对50~60岁、身体状况良好的重型再障患者实施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很快便取得成效,扩展了适合移植患者的年龄段。


家住虎门的书法家余先生是受益者之一。2016年发病后,他辗转省内多家三甲医院求医无果,持续不断的出血甚至让他走到生死边缘。2021年,经朋友介绍转入广州市一医院治疗时,他已经55岁。“没想到我一个半老头子,还能成功完成造血干细胞移植,甚至恢复健康。”余先生感慨道。不久前,他精心制作一幅字画送到医院表示感谢,一手毛笔字写得刚劲有力、圆润饱满。


王顺清还一直在探索如何降低移植副作用,让患者真正回归正常生活。


“‘北京方案’的效果很好,但大部分女性患者移植后会绝经,而2017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报道的‘巴尔的摩方案’移植后有女性怀孕生子。”他解释,当时后者研究病例数较少,初步尝试也发现此方案不完全适用于我国患者。


2018年开始,移植团队尝试将两种方案进行融合,各取所长,在不影响疗效的前提下,成功降低预处理毒性并减少并发症,在全身放疗时对儿童甲状腺、生殖器官进行保护,对女性卵巢功能起到了明显保护效果,部分体能状况较差的患者也得以接受半相合移植,“已有多位年轻患者移植后能正常生育,顺利回归家庭、回归生活。”


研究既要深度,也要广度。“这些年我们跑了大部分省内地市级医院,就是为了把技术推广下去。”王顺清说。过去许多再障患者没有重视病情和及时规范诊治,导致病情逐渐加重,治疗难度大大增加。如果能精准诊断、规范治疗,这些患者未必没有机会实现治愈。


为了大力推广规范化诊治,他推动设立南方再生障碍性贫血高峰论坛,每年邀请业内知名专家共同探索、分享再障诊治的经验方法,还通过华南再生障碍性贫血专病联盟,在广西、福建等5省区近百家成员单位间建立转诊绿色通道,为华南地区再障患者织起一张诊疗网。

如今,王顺清率领团队每年完成再障的造血干细胞移植近100例,移植后总生存率达到90%,数量和疗效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团队成功治愈多名病史长达20余年的难治患者,勇闯合并难以控制活动性感染的重型再障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禁区,让许多绝境中的患者重拾生机。




03

守护更多再障患者


与再障战斗的十余年间,王顺清不仅为患者驱赶疾病伤痛,也带来爱与关怀。


“一开始有些病友不了解再障的危害,只知道白血病要做骨髓移植,不明白贫血可能也要做,因此耽误了治疗。”王顺清回忆。随着移植成功的患者越来越多,有些复查时会主动到病房与其他病友交流,或介绍有类似症状的患者入院检查,帮助多位再障患者得到及时诊治。


这给了王顺清灵感。2012年,他在科室组建“再障”病友会,通过建病友群、举办线下交流会等方式,定期邀请康复病友分享经验,用一个个绝处逢生的感人故事,激励更多病友坚强战胜病魔。


血液内科第七届“再障”病友会


除了精神上的鼓励,还有物质上的支持。在他的推动下,医院与广州市慈善会、广州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合作,设立了重症血液病贫困患者救助基金以及“再生援”慈善基金,至今已经资助了近百名贫困患者,救助金额200余万元。


“采集的造血干细胞最好在24小时内输注患者体内,而中华骨髓库是在全国范围搜索配型。”王顺清说,以前主要是血液内科同事利用休息时间去取造血干细胞,带着约4公斤重的恒温转运箱在全国各地奔波。


后来,在医院的号召下,逐渐拓展成全院医务人员参与,还有病友主动要求加入。于是,随着非血缘移植逐渐增多,2020年王顺清又发起成立了一支“蒲公英”造血干细胞运送志愿服务队。


“生命快递员”并不好当,难免遇到意想不到的情况。一位重型再障患者找到珍贵的全相合配型,没想到进行移植预处理后,当地突发6.5级地震,而联系的医院恰巧位于震中。当地余震不断,捐献者和志愿者却不约而同地选择继续前往,最终准时将救命的干细胞注入患者体内,共同完成一场爱心接力。


2024年9月,“蒲公英”造血干细胞运送志愿服务队队员从广西取回1例造血干细胞


至今,这支服务队已顺利跨越重重困难,完成50余例造血干细胞运送任务,足迹遍布16个省市,总行程超4.9万公里。

不同的接力也在病友间进行:一位重症再障患者康复后迎来女儿的诞生,于是连续两年向“再生援”捐赠善款;一位接受非血缘供者移植的患者康复后,家人也加入到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队伍,妻子还成功配型捐献一次。

更多的喜悦还在路上。2023年8月,第七届再障病友会如约举行,不仅有数十位病友线下分享与病魔战斗的经历与感动,还有5300余人通过直播见证。现场,王顺清分享了又一个好消息:“科室正在建设新的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建成后将新增20间层流病房,让更多再障患者能早日重返正常生活。”他的声音一如既往的温和、平静,却仿佛点燃了烈烈大火,现场的掌声经久不息。


— END —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总院官方服务号一键挂号


医院地址:

总院地址:

广州市越秀区盘福路1号


南沙医院地址:

广州市南沙区丰泽东路105号


鹤洞分院(眼耳鼻咽喉口腔中心)地址:

广州市荔湾区花地大道南30-32号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创始于1899年-


来源: 医院宣传科、广东卫生在线

编辑:黄月星、魏星

审核编辑:王劭晟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投稿邮箱:gzno1hosp@163.com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专业靠谱的健康资讯、健康福利信息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