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回顾 | 老龄化与生命关怀研究:伦理探讨与实践反思

教育   2024-10-21 18:42   上海  

2024年10月16日下午,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应用伦理专业成功举办了一场分享会,特邀英国利物浦大学老龄化和生命周期研究中心的方超教授,为我们带来了一场深入浅出、引人深思的学术分享。分享会由哲学系应用伦理中心主任张容南教授精心主持,现场气氛热烈,智慧的火花在交流中不断迸发。

(分享会现场图片)

方超教授首先以他对老龄化和生命关怀研究的深刻见解,为我们揭开了这一领域的神秘面纱。他指出,“aging”一词在英文中不仅关乎老年人,它涵盖了从出生到生命终结的整个衰老过程。老龄化与死亡,如同生命旅程中的两个重要阶段,它们的交汇点在于个体如何准备和接受生命的终点。因此,研究老龄化,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对死亡的深刻思考。

方教授通过四个生动的案例,展现了老龄化与生命关怀研究的复杂性及其在现实中的应用挑战。他首先分享了英国和日本在安宁疗护政策中的文化差异。英国的政策强调个人自由,注重赋能个体;而日本则更侧重于相对自主性,认为在家庭和医疗团队的支持下,患者能够做出最适合自己的决定。这种文化差异,对安宁疗护中的自主性和家属期望的平衡提出了挑战。

接着,方教授探讨了代际互动的益处与挑战。他强调,代际互动对老年人有着多方面的积极影响,但英国社会对老人和儿童跌倒时的不同态度,却反映出老年人在长期照护背景下“去能力化”的困境。他提出,应通过代际互动挑战这种社会文化,从伦理角度鼓励老年人去做他们想做的事情。

第三个案例是与北京某AI公司合作的项目,该项目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筛查老年人的认知风险,并通过影音数据再现以前的情景,以评估老年人的记忆反应能力,缓解老年人的情感孤独问题。然而,这一技术也带来了潜在的伦理挑战,如老年人对科技的抵触、不信任感以及数据的储存和应用等问题。

最后,方教授分享了关于死亡等敏感研究的伦理与方法。他强调,在研究死亡相关议题时,必须确保参与者对研究目的、过程和潜在影响有充分了解,并遵循知情同意、研究目的清晰透明、自由参加和退出等伦理原则。

方超教授的分享,不仅为与会者提供了一个宝贵的交流平台,也增进了我们对老龄化与生命关怀研究的理解。同学们积极参与讨论,共同探讨了分享会中所谈及的一些实践问题和其所面对的伦理挑战。此次会议对于推动老龄化与死亡研究的深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应用伦理专硕学生了解如何开展应用类型的调研和研究,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在这场思想的盛宴中,我们不仅收获了知识,更收获了对未来的深刻思考。

(分享会合照)

文:王汝文

图:周文挣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