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探索新发展阶段高等教育卓越育人新范式,培养“未来领军型的卓越英才”,华东师范大学汇聚全球优质资源,构筑卓越人才培养改革试验特区——卓越学院。卓越学院畅通跨院系、跨平台、跨学校、跨行业的全球优秀师资和学术资源共享,设立卓越讲坛,由我校10个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轮流主办,常态化举行名师讲坛、研讨沙龙、学术交流、读书会和工作坊等活动,面向全校及其他兄弟高校开放。本期卓越讲坛主题为“人、动物和机器:共生的伦理世界”,由哲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主办,欢迎大家参加。
活动一览
第一场
2024年10月29日(星期二)
13:30-15:30
闵行校区冯契学术成就陈列室/线上直播
报告人简介:彼得·辛格(Peter Singer)是普林斯顿大学Ira W. DeCamp生物伦理学荣休教授和墨尔本大学应用哲学与公共伦理中心荣誉教授,被誉为“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在世哲学家”。他于1946年生于墨尔本,在墨尔本大学和牛津大学接受教育,曾两度担任莫纳什大学哲学系主任,并创立了人类生物伦理学中心。辛格自1999年起担任普林斯顿大学Ira W. DeCamp生物伦理学教授,直至2024年退休。辛格的国际声誉始于1975年出版的《动物解放》,该书开启了现代动物权利运动。他的其他重要著作包括《实践伦理学》《重思生与死》《我们能救之命》《行最大的善》《为什么是素食者?》及《现实世界中的伦理学》,这些作品已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并对许多国家的立法产生了影响。辛格还启动了有效利他主义运动,是澳大利亚动物协会的联合创始人及慈善组织“我们能救之命”的创始人。2021年,他因其贡献获得了100万美元的博古睿哲学与文化奖,并将全部奖金捐赠给了非营利组织。2023年,他荣获西班牙BBVA基金会颁发的人文学科前沿知识奖。
报告题目:有关伦理问题的分歧——有效及无效的示范
报告内容简介:在伦理学问题上的分歧是哲学伦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在元伦理学、规范理论还是应用伦理学的层面上。彼得·辛格将回顾他在这些层面上在道德问题上的一些分歧,并反思哪些分歧是富有成效的,哪些没有。
观看方式:拔尖计划2.0全国线上书院直播
第二场
2024年11月1日(星期五)
13:30-15:30
闵行校区一教121/线上直播
报告人简介:王球,浙江淳安人,哲学博士,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伦敦大学国王学院(KCL)、麻省理工学院(MIT)访问学者,研究专长为心智哲学、认知科学哲学、动物心智等。“洪谦奖”一等奖得主,主持两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发表论文数十篇。
报告题目:所有动物都有意识
报告内容简介:从2012年签署的《剑桥意识宣言》到2024年新发布的《纽约动物意识宣言》,科学界愈发相信,不仅所有的脊椎动物有意识,甚至连头足类软体动物、十足类甲壳动物和昆虫,事实上可能都有意识体验。新宣言极大地扩充了意识状态在动物物种当中分布范围,这不是因为某个特定的意识科学理论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而是源于科学家采纳了一种“去人类中心主义”的意识检测方法论,将考察重心从“分布问题”转向了“如何问题”(how-question)。这种方法论区分了意识的“初始标记”和“派生标记”,并且预设了把“所有动物都有意识”作为检验动物意识的零假设。本次报告将要分析这一方法论转变的动机和理由,继而揭示它所蕴含的动物伦理学将会是一种等级论的观念。
观看方式:拔尖计划2.0全国线上书院直播
第三场
2024年11月22日(星期五)
13:30-15:30
闵行校区冯契学术成就陈列室/线上直播
报告人简介:杨国荣,华东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校学术委员会主任、浙江大学马一浮书院院长、国际哲学学院(IIP)院士、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
报告题目:道德与伦理生活
报告内容简介:无论是从群体看,还是就个体言,人类生活都包含着多重方面,伦理生活则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维度。传统儒学已把人所特有的伦理生活看作是人区别于其他存在的根本性特征。作为人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伦理生活本质上具有实践的品格:按其实质,伦理生活总是与道德实践联系在一起。伦理生活与道德实践的主体都是人:伦理生活以人为主体,道德实践也表现为人的活动。从生活、实践的主体(人)这一角度去理解伦理生活和道德实践,涉及多重环节,这些环节同时在某种意义上构成了伦理生活和道德实践本身所以可能的前提,它们既使生活获得了更为具体的内涵,也从内在的方面体现了存在的人性之维。
观看方式:拔尖计划2.0全国线上书院直播
第四场
2024年11月29日(星期五)
13:30-15:30
闵行校区冯契学术成就陈列室/线上直播
报告人简介:张军平,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自动化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主任。研究方向包括人工智能、图像处理、生物认证、智能交通等。连续四年(2021-2024)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发表论文200余篇,包括IEEE TPAMI 5篇,学术谷歌引用9000余次,H指数44。著有《人工智能极简史》《爱犯错的智能体》《高质量读研》。其中《人工智能极简史》2024年获第19届文津图书奖提名图书(科普类)和清华大学2024暑期推荐阅读书目。《爱犯错的智能体》2020年获中国科普创作领域最高奖(即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第六届优秀科普图书金奖)等多个奖项。
报告题目:诺奖的尽头是AI?
报告内容简介: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与化学奖均被人工智能学者获得。这两者之间有何不同,它们与物理学的关系是什么?又是如何从物理学发展成为人工智能的核心技术。我将从物理学基本定律开始,介绍原子核、神经元、记忆的表征之间的关联,以及两个奖项中相关技术对人工智能发展和其他行业的影响。最后,我也会谈论一些关于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观点和看法。
观看方式:拔尖计划2.0全国线上书院直播
来源丨华东师范大学教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