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见一些母乳妈妈抱怨母乳不足,宝宝吃不饱,夜奶次数多,经常哭闹,连睡觉都不安稳。
哎,肚子都还饿着,怎么能睡好觉?
作为母乳妈妈,我也曾因为母乳不足而各种辛苦:夜间喂奶3次4次5次6次;宝宝刚吃奶不久又饿了;睡觉也容易惊醒;为了催奶不停的吃吃吃,只为了当好奶牛……
身边也有很多这样的妈妈,说起来都是一把鼻涕一把泪的。
但是生了二胎之后发现,我们所谓的母乳不是,或许是这4件事做错了。
1.没有及时开奶
生宝宝之前总有人交代我们,然后要及时开奶(开奶也就是宝宝的第一顿奶),做到早开奶,早接触,早吮吸。
但有些产妇会因为产后伤口疼、不方便等原因导致不能及时开奶,更有些产妇因为都感觉到胸部胀也没有乳汁滴出来而不给宝宝吃奶。
这个做法就是非常错误的。
《美国儿科学会母乳喂养指南》中有这么一段话:如果你在分娩当天没有感觉到乳房充盈,不要担心,因为你已经有足够的初乳供宝宝吃了。
也就是说,即便我们没有感觉到胸部胀,也没有直接看到乳汁,但是妈妈已经准备了初乳供给宝宝的,只要宝宝吃,就能吃到初乳。
其实,只不过是因为新生儿的胃容量非常小,出生的当天,每次只要吃5到7毫升左右就可以。
而初乳比较浓稠,量也比较少,我们才没有看到而已。
但实际上,孕晚期时妈妈的身体就做好哺乳的准备了,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在孕晚期经常会出现一些奶痂。
到宝宝出生时,当胎盘离开我们的母体,妈妈就会分泌更多的催产素和泌乳素,而催产素和泌乳素是可以刺激产奶和分泌母乳的。
只等宝宝吃奶(刺激),母乳就会生产和分泌出来。
而宝宝天生就有寻找奶源和吮吸母乳的能力(原始反射),只要让宝宝靠近妈妈,宝宝自然就会吃奶了。
在宝宝的刺激下,在后面的这几天产妇还会持续分泌母乳,刺激的越多,激素分泌就会越多,母乳也会大幅度增加。
所以其实就是只要宝宝早吃奶,多吃奶,妈妈才会更快下奶,奶水也才会更多。
2.总想着攒奶
母乳不足其中有一个原因是因为经常攒奶。
当母乳不足的时候,或者妈妈总感觉不到胸胀的时候,母乳似乎会变得更加珍贵,妈妈连宝宝都不舍得喂了。
总认为多攒攒,攒多一点,攒够一顿奶再喂给宝宝。
却不知道,母乳是越攒越少的。
要知道母乳分泌的机制是这样的:
宝宝吮吸→刺激后叶催产素的分泌→后叶催产素刺激肌细胞收缩挤出母乳→哺乳从乳腺管流出→宝宝吃奶→继续刺激催产素的分泌……
就相当于是一个闭环,吃奶→产奶→继续吃奶→继续产奶→多吃奶→多产奶。
那么攒奶=少吃奶=少产奶=少奶。
想要增加母乳,一定不能攒奶,而是多多的吃奶。
所以你知道为什么回奶之后,想要增加母乳,一定要挂奶了吗?
3.吃错食物了
事实上,想要增加母乳,最好的方法就是多吃奶。
但是有一些食物吃了之后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母乳,比如说木瓜汤,丝瓜汤,鲫鱼汤,榴莲等。
同样,也有能够减少母乳的食物,也就是回奶的食物,如韭菜,豆角,茴香,麦芽糖,山楂等。
如果误食了这些食物就会导致回奶,令母乳减少。
而且,有时候吃增加母乳的食物效果并不理想,反而有时不小心碰了回奶的食物就非常见效。
我朋友在哺乳期的时候不管吃什么,都不能增加母乳,但不能吃蕃茄,吃了蕃茄的那一天,宝宝晚上总是特别饿。
我自己呢,吃羊肉那一天母乳特别丰富,但是吃豆角的话母乳又少的可怜,可怜那么爱吃豆角的我生生忍了2年,等到断奶的时候才大吃特吃。
同时,少喝水也会导致母乳变少。
哺乳期的妈妈还要记住,想要母乳增多,除了不要碰回奶的食物、多吃催奶的食物,还要记得多喝水。
因为没有出来营养成分,大部分都是水,水的比例占85%以上,妈妈每喂一次奶都是水分在流失。
喝水少了,母乳自然也会跟着少了。
所以,哺乳期的妈妈一定要多喝水,可以喝温开水,喝果汁,喝豆浆,喝牛奶,保证有足够的水分就行。
4.经常生气
之前有个宝妈问我,生气是不是会导致奶水变少?
确实是的,生气会导致回奶。
因为情绪不稳定的时候,激素分泌也不稳定,尤其是悲伤和生气的时候特别影响激素分泌,影响产奶,导致奶量变少。
也就是说,不想母乳变少,哺乳期心情愉悦不愉悦的不说了,一定要保持心情平和,保证激素正常分泌。
关于母乳喂养的事,如:
母乳喂养对宝宝有哪些好处?
哺乳喂养对妈妈也有好处吗?
怀孕后身体会为母乳做哪些准备?
母乳的成分受什么影响?
正确的哺乳姿势是什么?
宝宝为什么不吃奶?
母乳的储存,解冻?
什么时候断奶?
诸如此类,关于母乳喂养的问题,如果新妈妈不懂,想要了解更多,建议入手一本《美国儿科学会母乳喂养指南》,这样你就会得到一本从怀孕到断奶的科学又权威的全周期母乳指导书。
母乳喂养对宝宝和对妈妈都有较多的好处,但妈妈总认为自己母乳喂养,可能是从一开始就做错了,赶紧纠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