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1631期(总第4933期)
哈 河 谣
文 / 陆相华
1984年的夏秋之际,一些考古人员在敖汉旗牛古吐乡的千斤营子村北及村西的山梁调查时,发现了一种有别于辽西地区已知的新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类型。其后,又在孟克河两岸的木头营子乡小河西村、玛尼罕乡道力板村和老哈河右岸的高台地上发现了10余处同类文化遗址。1987和198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工作队分别在小河西和榆树山两处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在当年的《中国考古学年鉴》上报导时称之为“小河西文化”。
木头营子乡是著名的小河西文化的发掘地,因遗址首次发现于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木头营子乡小河西(村)而得名。小河西文化是唯一的以木头营子乡村名命名的文化遗址,距今10000年左右,是迄今发现最早的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文化,它把中国东北地区最早的史前文化向前推进了300年。人们在调查和发掘小河西文化中,还发现了大量的陶器、石器和骨器,这些与渔猎采集有关的生产工具表明,小河西文化的经济形态当以渔猎、畜牧、采集为主。由此说明,木头营子曾是一块有山、有水、有草、有树的风水宝地。
然而木头营子一度出名,不是因为树林多,而是因为风沙大。有很多关于木头营子风沙大的故事曾经广为流传,甚至有了敖汉旗政府未能迁至木头营子的原因是木头营子风沙太大。这其中的可信度已无可考,但敖汉旗政府曾计划迁至木头营子,启动搬迁工程建设而又终止,则确有其事。
20世纪80年代初,内蒙古自治区和赤峰市批准在敖汉旗所在地由新惠镇搬迁至木头营子乡政府所在地。由于资金等各种原因,旗政府停止搬迁。后经敖汉旗领导研究决定,利用残楼来办一所高中,以下洼高中搬迁至木头营子的生源为主体,再扩大招生,更名为敖汉第二高级中学。因邮递、行文常与新惠二中混淆,1988年4月又更名为木头营子高中,其中教师有下洼中学过来的20多人,其余教师从敖汉北部13个乡镇初中尖子教师中调动而组成木头营子高中基本教师队伍。招生情况,除了高二、高三学生是原下洼的高一、高二学生平移过来,高一学生,基本是面向敖汉北部的13个乡镇。
我从四道湾小河沿高中转学到木头营子高中的时间是1988年下学期,帮我转学的是我初中的老同学尹术贵。尹术贵也是一个故事的人,高高的个子,黝黑的皮肤,有着较强的雄性激素,同学们都习惯叫他老尹。老尹天生就有着超强的组织能力,因此历任班长。老尹还有一个特长,就是中长跑,据说他的400米、800米当时在赤峰市,乃至自治区都是有一号的。一般体育好的人,都有着争强好胜的个性。记得在初中的时候,不知什么原因,他被学校里有名的混子郭某人给盯上了。有一天晚自习过后,值日生已经把第二天的洗脸水打好,就等着睡觉了。就在这个时候,郭某人带着一个人突然闯入我们的宿舍,问谁是尹术贵。开始的时候老尹躲在被窝里不吭声,郭某人就开始带着那个人按着被窝扒拉,郭某人带的那个人说:“就是他!”“你就是尹术贵,你咋不吱声”,郭某人一边说,一边在被窝里给了老尹一个耳光。
老尹并未回话,而是“忽”地一下从被窝里拱起来,把郭某人扑在地上。宿舍脸盆里的水已经到处飞溅了,我们这些弱小的“粉丝”,连大气也不敢出。郭某人见势不好,赶紧后退,原本想要来一个二踢脚的,却因地面有水,摔倒在地。老尹迅速从地上反扑过来,狠狠地咬住郭某人的胳膊,没有半点松开的可能。郭某人可是学校无人不知谁人不晓的“人物”,却向老尹说起了软话:“尹术贵你他妈放开我,不然咱俩你没完。”尹术贵在郭某的不断求饶下,才肯松开。郭某人这回可被咬得不轻,真的没有再和老尹计较,而是说了一句“偶尔地滑,失手失手!”然后便悻悻地走开了。因为尹术贵敢于和郭某人动手,也被同学们“尊”为“尹大棍”。
其实,郭某人因为“横行校里”,这样的苦头早就吃过的。据说他在一次打饭过程中,惹怒了从新惠中学开除,又转到我校的几个街溜子,被打掉了两颗前门牙。在炎热的夏天,郭某人戴着口罩,成为校园里的一道“风景”。
尹术贵应该比我大几岁,但他是我九娘的娘家孙子,按理说他该管我叫表叔的。也正因为如此,我也曾得到了他的庇护。1986年的时候,尹术贵考到了一所名叫“下洼中学”的非重点高中。而我那年初三预考就被淘汰出局,1987年的时候才考到了小河沿高中(非重点)。而就在那一年,尹术贵他们所在的下洼中学又整体搬迁到木头营子成为了重点高中,即木头营子高中,也就是传说中的“敖汉二中”,敖汉旗箭桥中学的前身。尹术贵他们应该属于“木中”元老级人物,而我虽然算不上“元老”,但也绝对“资深”。
因为我从小河沿高中转为木头营子高中的时间为1988年年初。此后的好多故事,便与木头营子高中有关。
(未完待续)
作家简介:陆相华,男,中国艺术名家(2020年7月,由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颁发)。1970年出生于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现居上海。散文作家,评论家,诗人,原人民日报记者。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会员、上海市学校国防教育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国际报告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会员、上海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曾在《人民日报》《神州》《大地》等发表散文、诗歌、艺术评论、报告文学、小说等100多万字,有作品获国家级征文一等奖、特等奖。出版的著作有:《我的平凡的世界》《为了那片绿水青山》《老哈河水长又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