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普及健康知识,回应公众关心的健康科普问题,医院官微开设《名医话健康》栏目,聚焦疾病预防,围绕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进行健康科普。据天津市1月14日发布的《流感分级预警周报》显示,天津市流感流行分级为Ⅲ级,处于流感流行期。监测到流感病毒以甲型H1N1为主。多病原监测显示流感样病例中排名前三位的是流感病毒、人偏肺病毒、腺病毒,其中的人偏肺病毒引起人们关注。日前,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感染疾病科吴存瑾副主任医师接受《天津日报》记者采访,对人偏肺病毒的防治进行了详细解读。
人群普遍易感染人偏肺病毒
5岁以下儿童老年人免疫力低下者需密切关注
吴存瑾说,人偏肺病毒(Human metapneumovirus,HMPV)是一种引起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毒。我国HMPV呈现冬春季流行的特点,流行主要集中在12月至次年4月。与大多数呼吸道病毒相似,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潜伏期一般为3天至6天,全人群普遍易感,并具有自限性。对于大多数人来说,HMPV感染通常症状轻微,多为隐性感染,在幼儿和老年人中症状相对明显。儿童症状包括发热、咳嗽、鼻塞和呼吸短促等上呼吸道感染表现。成人中很少发热,主要表现为咳嗽、流涕、鼻塞、气喘等。
但对三类高危人群,HMPV可能引发严重的下呼吸道感染,必须密切关注病情变化,一旦出现高热、呼吸困难、胸闷气急等症状,应及时就医。HMPV高危人群包括5岁以下儿童可能导致毛细支气管炎或重症肺炎;老年人可能诱发肺部感染或哮喘加重;免疫力低下人群,如接受器官移植、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人,感染后可能出现严重的肺部感染。
吴存瑾说,目前没有HMPV针对性的抗病毒药物,疫苗也在研发之中,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普通成年人如果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呼吸道感染症状,建议尽可能居家休息,避免参加聚集性活动或前往人群密集的室内公共场所,确需外出科学佩戴口罩。症状较重时,应及时就诊。
对于HMPV的预防,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勤洗手:注意手卫生,尤其是咳嗽、打喷嚏后,要用流动水清洗双手。第二,科学佩戴口罩:乘坐公交车、地铁、火车、飞机等公共交通工具时,或前往环境相对密闭、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时,建议科学佩戴口罩。老年人、严重慢性基础疾病患者等,尽量减少前往人群密集的室内公共场所,如确需前往,应科学佩戴口罩。第三,定时开窗通风:建议每天定时开窗通风,每天2次至3次,每次半小时,保持室内空气清洁。第四,提高机体免疫力:均衡饮食,适当运动,保持良好的情绪,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这些日常良好的生活习惯均有助于提高免疫功能,提升机体对传染性疾病和外界病原的抵御能力。
专家介绍
吴存瑾,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老年医学中心和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博士后,天津市健康科普专家库专家,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第三层次)。学术兼职:天津市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第六届委员会青年委员、天津市医师协会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精准医学技术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天津市医疗健康学会第二届医疗保健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三届感染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天津市抗衰老学会第二届老年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天津市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创新创业专委会委员。主持科研项目3项,参与多项国家及省部级课题。近年来,在SCI、中华系列等杂志上发表文章10余篇。从事临床、教学工作10余年。
诊疗方向:擅长老年感染性疾病的诊疗。
出诊时间:周三全天
来源丨天津日报
编辑丨党委宣传科
投稿邮箱丨xck201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