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大出血在寒冬季节容易高发,而且病情重、并发症多。大多数患者经药物、内镜和介入治疗可达到止血效果,然而有少数患者却对上述治疗无效,需外科针对出血病灶进行手术治疗。因此,外科治疗成了这部分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最后一道堡垒!
日前,我院消化内科、胃肠外科、医学影像科等科室的医护人员凭借精湛的专业技能和分秒必争的救治态度,成功救治了一名“胃血管畸形伴出血”患者。
迷雾重重 胃镜挑战与CT揭秘
这名患者为44岁男性,长期饮酒,体型消瘦,因“呕血伴晕厥2天”收治于我院消化内科。由于胃内存有大量积血,急诊和入院后的两次胃镜检查均未能明确出血部位(图1),并且患者血红蛋白从入院的90g/L降至62g/L,情况危急。
图1 胃内大量积血,视野不清
为尽快明确出血原因,在第2次胃镜检查后为患者紧急进行腹部强化CT。医学影像科李桂来医生第一时间阅片后告知胃壁未见增厚,未见活动性出血表现(图2),这个结果提示着患者很有可能是血管畸形出血。这一发现,为后续的救治指明了方向。
图2 CT显示胃壁无增厚
精准施治 钛夹标记与止血处理
在充分引流胃内积血的2天后再次为患者行胃镜检查,发现了造成出血的“罪魁祸首”——位于胃底体交界部的一处血管畸形,在消化内科卢向东主任医师的指导下,内镜下给予钛夹标记(便于外科手术定位)及出血部位的夹闭处理(图3、图4),暂时为患者解决了这个“定时炸弹”!治疗后患者消化道出血稳定。
图3 血栓头周围钛夹标记
图4 钛夹夹闭出血部位
争分夺秒 急诊手术化险为夷
然而1天后,患者出现高热咳嗽等症状,检测证实为甲流感染,CT检查可见肺部炎症表现(图5)。在镜下止血治疗后第5天,患者剧烈咳嗽后突发心慌、大汗、头晕及低血压表现,血红蛋白由86g/L降为56g/L,考虑再次活动性大出血的可能。消化内科医护团队马上进行输血、补液等抢救措施,同时紧急请胃肠外科宋国栋主任医师会诊。
图5 右下肺可见炎症表现
尽管患者近期存在呼吸道感染的情况,但面对如此凶险的消化道出血,必须与时间赛跑。宋国栋主任医师果断联系手术室及麻醉科值班医生,以最快的速度安排了急诊手术。虽然术前进行了病变的定位,但在术中也并不像预期那样容易发现病变。最终,宋国栋主任医师团队在腹腔镜下查找到出血病灶并进行最小面积的病灶精细切除(图6),为患者避免了再次追加开腹的创伤。
术后患者转入重症医学科进行救治,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2天后患者成功脱机,后转回到胃肠外科继续治疗。目前该患者已康复出院,未出现术后相关并发症。患者及家属对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的医疗水平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表达了深深的谢意。
专家介绍
卢向东
消化内科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天津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委员;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常委;天津市门脉高压联盟内镜组成员;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食管疾病协作组委员。
诊疗方向:各种消化系统疾病具有丰富的诊治经验(包括:腹疼、腹泻、便秘、黄疸、食管疾病、胃炎、溃疡病、幽门螺杆菌感染结肠炎、消化道肿瘤、功能性胃肠病及肝胆胰疾病等)。精通内镜下各种诊疗技术。
出诊时间:周二上午、周四上午、周六上午
宋国栋
胃肠外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天津市医学会外科学分会青年委员;天津市医学会胃肠外科学组委员;天津市医学会疝与腹壁外科专业学组委员;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围手术期专业委员会委员;天津市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诊疗方向:擅长胃癌、结直肠癌的规范化、微创化的手术治疗,在胃肠道恶性肿瘤的个体化综合治疗,尤其是晚期胃肠道肿瘤的转化治疗(将确诊时已无法手术的晚期肿瘤患者通过化疗、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等方法使其重新获得手术机会,从而有效延长晚期肿瘤患者的生存期并提高生存质量)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在腹股沟疝、脐疝、切口疝、造口旁疝等各类腹壁疝的微创治疗方面具备丰富手术经验。在胃肠外科患者的围手术期全程营养管理方面具有较高造诣。
出诊时间:周一上午、周四上午
近几年来我院消化内科与胃肠外科、医学影像科、重症医学科、血管外科等共同搭建了救治消化道出血的诊疗平台,通过多学科的联合协作为消化道出血患者筑起了一道安全的生命防线。
科室介绍
来源 | 消化内科、胃肠外科
编辑丨党委宣传科
审核 | 卢向东、李熳、宋国栋
投稿邮箱丨xck201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