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绍亭丨人类适应新论

文化   2024-12-09 00:02   海南  


2024年12月7日上午,尹绍亭教授在2024年“一带一路”文明互鉴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学术研讨会上发表了题为《人类适应新论》的主旨报告。


01



主讲嘉宾简介

尹绍亭,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云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长期投身文化人类学教学与研究工作。其主要著作有《云南物质文化・农耕卷》《人与森林——生态人类学视野中的刀耕火种》等专著,《稻米之路》等译著以及若干相关论文。

02



报告内容


新时期文化适应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已远远超出了我们的认知,在进行田野调查和研究的过程中感到已有理论方法的运用依然具备很强的解释力,然而无论从整体驾驭研究对象的角度看还是从时代发展的要求来看,其局限性已然十分明显。尹绍亭教授在回顾总结以往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信息,结合现实需要,提出人类适应新论——文明适应论及其研究方法。


尹教授认为,文明适应论可视为文化适应论的升级版,其架构由传统文化适应论和社会适应论两个部分组成,将封闭社会的文化适应论与开放社会的社会适应论进行整合,以回应时代发展的诉求。以文明的视角审视、阐释、建构人与自然的关系,该视角包括生态学、生态哲学、生态伦理、生态审美和生态文明五个方面。另外,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必须热爱敬畏保护自然,树立正确的生态哲学观。自然生态是人类存在不可或缺的客观条件,人类对于自然生态系统应给予充分的道德关怀。生态审美的视角和体验,赋予了生态人类学更为广阔的研究视野和空间以及崭新的研究价值和意义,理应更新观念,开拓创新,不负时代。充分发挥本学科之特长,为生态文明和人类文明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尹教授介绍了文明适应新论中,由整体性研究、历时性研究、系统性研究、现代性研究、建构性研究组合而成的复合式研究方法。整体性研究是人类学的重要研究方法,基于对研究对象的清晰认识,应有边界,不宜泛化;历时性研究是历史过程的追溯和梳理,突破时空断面研究的局限性和片面性;系统性研究认为人和其他生物和非生物之间是在一个物质交换体系中互为环境、互有影响的;现代性研究是指文化的现代社会适应性,即“文化适应时空尺度差异”,是衡量文化适应现代性的重要标志;建构性是文化的重要特性也是人类学的重要特性,在研究过程中,充分发挥学者的建构性,意义重大。人类适应新论的探索,对于人类社会学颇具意义,为生态文明和人类文明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转自:南海边的民族学与人类学

文字:郝圣吉

编辑:洪世玲

初审:张馨予

复审:杨超/于艳
终审:郑力乔

民族史
弘扬民族文化,增进民族团结。汇聚中国民族史研究领域的资讯,记录中国少数民族的发展进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