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仲怀
中国工程院院士
2023 年9 月13 日
缙云山,古称巴山,位于重庆市中心区域西北部,山脉狭长,宽约4 km,长约20 km,海拔200-951 m。缙云山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季不寒冷,夏季雨水丰沛,非常适宜植物生长,因此缙云山植物物种丰富,森林覆盖率也达到90%以上,小生境多样。重庆市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揽山而设,横跨北碚、沙坪坝、璧山三区。这里既是生物资源丰富的自然保护区,也是风景优美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更是提升国民科学素养的自然科学教育的科普基地。
缙云山生物资源比较丰富,对生物资源的调查主要集中在植物,对植物的类群、物种数量及区系分析都有详细的数据和文献报道。然而与动物资源的调查相对欠缺,尤其是对缙云山昆虫资源情况更是了解甚少。这种现状对于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称谓不相匹配,同时对近在咫尺的西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昆虫学研究团队来讲也是一种缺憾。为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团队一直为揭示缙云山昆虫物种多样性水平做前期准备工作,为昆虫资源保护和利用奠定基础。
2021年,西南大学昆虫学研究团队获得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授权,在缙云山开展昆虫调查,为期两年。在西南大学昆虫学研究团队的组织下,得到了国内20余个高等学府或科研机构的30余位同行专家团队的支持,或派团队成员参与调查,或协助鉴定标本。强大的阵容确保了调查工作的专业性与科学性。
在这两年里,气候条件对工作开展非常不利,一年低温阴雨,一年极端高温干旱,最高气温达到44℃,调查人员在骄阳酷暑、阴雨连绵的恶劣条件下,辛苦进行调查,体现出极好的专业素养和专业精神。本次调查得到了重庆市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昆虫资源调查项目的资助,也得到了管理局各级领导的支持,为考察队进出保护区核心区提供便利。
▲ 本书是由全国昆虫系统学各领域知名专家团队
与西南大学昆虫学团队共同合作完成的
国内参加考察或帮助鉴定标本的专家团队有浙江大学的陈学新教授、唐璞副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张雅林教授、戴武教授、魏琮教授,南开大学的卜文俊教授,中国农业大学的彩万志教授、杨定教授、刘星月教授、李虎教授,河北大学的任国栋教授、石福明教授,贵州大学的陈祥盛教授,扬州大学的杜予州教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白明教授,南京师范大学的周长发教授,南京农业大学的王备新教授、臧昊明博士,陕西师范大学的黄原教授、马丽滨教授,广西大学的周善义教授、陈志林副教授,湖南农业大学的黄国华教授,陕西省西安植物园(陕西省植物研究所)的房丽君研究员,西北大学的谭江丽教授,中南林业大学的黄建华教授,重庆师范大学的李廷景教授、于昕副教授,浙江农林大学的黄俊浩副教授,陕西商洛学院的王洋副教授,四川绵阳师范学院的邱鹭副教授、邱见玥副教授,以及昆虫科普作家、学者张巍巍先生。卧雪山庄、青龙山庄为考察队提供了各种帮助和便利。西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本科教学实验室高级实验师、主任荣霞老师为本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支持和帮助,昆虫系统学与进化研究团队杜喜翠教授、车艳丽教授、刘志萍副教授、李竹副教授及各实验室研究生参加了本项目,做出了重要贡献,蜚蠊系统学与进化研究室研究生李前前、罗新星、韩伟、姚文文、张佩君还参与项目了后期文字和图片处理、地理分布统计工作。
项目组对参与项目的同行专家、学者及参与各项工作的研究生表示感谢!
本文摘编自《缙云山昆虫志》(王进军等主编. 北京 : 科学出版社,2024. 7)一书“前言”,有删减修改,标题为编者所加。
ISBN 978-7-03-077683-9
责任编辑:李 迪 赵小林 付丽娜
本书是由全国昆虫系统学各领域知名专家团队与西南大学昆虫学团队共同合作完成的,是缙云山昆虫调查结果与分析的总体呈现。全书共分为两部分,即总论和各论。总论简述了重庆市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历史沿革、动植物资源组成、自然地理、人文历史,以及缙云山19 目128 科622 属825 种昆虫的地理区划分析;各论详细记述了调查获得的样本昆虫的特征及分布。书后附有图版,主要包括专家团队在调查过程中拍摄的缙云山生境和昆虫生态图片及考察人员照片等160 幅。
本书可供昆虫生态学、昆虫分类学、保护生物学、农林昆虫防治等领域的科研工作者、教师、学生,以及昆虫爱好者参考。
(本文编辑:刘四旦)
一起阅读科学!
科学出版社│微信ID:sciencepress-cspm
专业品质 学术价值
原创好读 科学品位
科学出版社 视频号
硬核有料 视听科学
传播科学,欢迎您点亮★星标,点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