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嫦娥六号任务圆满完成
实现了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
探月工程又向前迈进坚实的一步
新能源技术进一步发展
国产电动飞机实现首次飞行
新能源汽车行业扩大产能
人工智能技术飞跃式发展
我国研发全球首个片上脑机接口智能交互系统
首艘超深水大洋钻探船“梦想”号交付入列
不知不觉中
2025年已经悄然临近
为了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年的钟声
也为了一同感受科技力量的发展
中国科学院携手多家媒体平台
共同打造
复兴路上的科学力量
中国科学院2025跨年科学演讲
联手上海广播电视台
“日出东方 科技追光”跨年融媒直播
组成近20小时的超级跨年直播
本次活动由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广播电视台主办,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新浪集团承办,微博、新浪新闻、国家开放大学出版传媒集团协办。
在近20小时的不间断直播中
有揭秘各个学科领域的科学故事
有走进各大科学装置的新奇探险
有仰望天空灿烂星河的浪漫旅程
心动了么?
那就一起来看看咱们的直播内容吧~
直播时间安排
合唱团开场表演
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合唱团
表演曲目:《星空下的歌》
演讲正式开启
两弹元勋科学家的故事
主讲人:许进,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社史研究中心副主任,四川两弹一星干部学院名誉院长。
两弹一星精神是各种精神的聚合,有不为名不为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中国共产党根本精神,有集思广益共同建设祖国的集体精神,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还有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对于邓稼先那一代留学生来说,他们当然明白留在西方发达国家对于个人的学术前途多么有利,个人的生活环境是多么的安逸。但是,他们义无反顾地选择回到祖国,亲手把一穷二白的祖国建设成为繁荣昌盛的国家。前辈们精忠报国、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伟大精神和高贵品质是新中国最宝贵的财富,值得我们世世代代传承弘扬。
微重力燃烧实验的未来
主讲人:郑会龙,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任航空工业北京航空精密机械研究所科研副所长。
燃烧科学实验系统是中国空间站重要的科学子系统,是用于研究气、液、固不同相态燃料燃烧的实验装置,是我国首台综合性空间微重力燃烧实验平台,目前在轨正在开展近可燃极限和燃烧基础、微重力下材料着火特性和防护以及重要应用燃烧机理及转化等方向的科学研究。随着在轨科学实验的深入,未来的微重力燃烧实验将更加关注与流体力学、传热学、电磁学、生物医学等多学科多领域的交叉技术研究,带来很多奇特的微重力新的科学探索领域,该演讲过程将介绍燃烧科学实验系统的研制过程、工作原理、在轨实验进展以及未来的实验思路。
大模型对社会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主讲人:宗成庆,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会士(IEEE Fellow),国际计算语言学学会会士(ACL Fellow),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会士和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士。
近年来,以ChatGPT为代表的大语言模型快速发展,在为产业发展和行业应用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对科学研究、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和就业等各方面都产生了巨大影响。那么,大模型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其真实性能现状如何?它将对社会发展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哪些行业和职业将受到冲击和影响?本报告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简要的阐述,并对未来技术发展的趋势予以展望。
演化谜题:蛇类为何“丢失”了双腿?
主讲人:易鸿宇,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
从达尔文时代起,人们就对“蛇为何没有腿”这一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一种观点是,蛇类祖先生活在海洋中,是四肢退化的“游泳健将”;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最早的蛇类可能栖息于地下洞穴,是出色的“挖洞高手”。为了解开这个谜题,古生物学家们“脑洞大开”,对8000万年前的蛇化石拍摄了X光片、进行了CT扫描,同时利用计算机模型推算现代蛇的祖先是否具备挖洞能力。值此蛇年新春之际,我们诚邀大家参与“中国科学院跨年科学演讲”,一起聊聊生态适应如何改变了蛇类的四肢。
探访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探访人:史军,中国科学院植物学博士,“玉米实验室”科普工作室创始人,科普图书策划人,正高级研究馆员。
主讲人:莫海波,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工程师。
西双版纳植物园是一个充满生机与奥秘的热带生态乐园,栖息着多样的奇花异草和独特的热带动物。从巨大的王莲到绚丽的火焰树,从隐秘的花蝴蝶蜥到夜行的树蛙,这里展示了自然界的多样性与神奇魅力。让我们一起跟随史军的脚步,共同寻找夜间动植物的奥秘!
本次跨年直播我们创新的采用了双直播间的方式,同时进行上海与北京两个直播地点的演讲活动。
上海直播间
铁马冰河入梦来
主讲人:丁洪,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讲席教授。
量子,对我们来说是个神秘又迷人的词语;但对于科学家来说,却已经成为了一个触手可及且充满无限可能的世界。尤其是量子计算机,就是一种建立在量子力学原理之上的超级计算机。一旦实现,必将改变整个世界,因此已经成为当前全球科技竞争的焦点之一。那么,量子计算机的“晶体管”究竟会是什么?让我们聆听丁洪院士给出的答案。
微生物与人类
主讲人:高福,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
我们知道,微生物在这个世界上广泛存在,而且与人类密切相关。你了解身边或体内的微生物吗?它们对人类有多大影响呢?疫苗可以防范很多传染病的流行,但你知道吗,我们的大脑也要“接种疫苗”,预防“信息流行病”,这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期待高福院士的解读。
传感器与智能时代
主讲人:褚君浩,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人类一步步走来,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构筑起一个我们的祖先所无法想象的现代社会。而到今天,人工智能的巨浪已然涌现,智能时代正在朝着我们招手。我们身边所熟知的一切,都可能发生颠覆性地变革。而在我们目光所及的背后,智能传感器将是支撑智能时代的核心之一。褚君浩院士即将为我们揭开智能时代的面纱。
我的科学探索之路
主讲人:杨学明,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科技正在让世界发生巨大的变化,而在科技的进步中,一分一秒都离不开的就是先进的科学仪器。在过去二十多年,杨学明院士利用自行研制和原创的一系列国际领先的科学仪器,并通过与理论学者的合作,解决了化学动力学研究领域长期存在的一系列科学难题。还带领团队建成了我国第一台自由电子激光大型用户装置,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这一切,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圆桌会谈:创新人才的诞生
会谈嘉宾:
邓子新,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
周建华,人大附中联合学校总校常务副校长、人大附中航天城学校校长。
张俊林,微博首席科学家。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未来时代需要怎样的创新人才,今天又该如何教育孩子,我们似乎对此仍是茫然未知。期待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在抗生素生物合成与DNA硫修饰领域做出突破性贡献的邓子新先生,人大附中联合学校总校常务副校长、人大附中航天城学校校长、长期耕耘于基础教育领域的周建华先生,以及微博首席科学家、精研人工智能领域尤其是大模型及推荐系统的张俊林先生的交流,为我们答疑解惑。
北京直播间
经典力学:与数学创造同行
主讲人:曹则贤,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作为央视《加油!向未来》的科学顾问和常驻嘉宾,曹老师擅长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和深入浅出的模式为大家讲解科学知识,在社会上有着极高的人气,而且曹老师已经连续五年为我们带来了精彩的跨年演讲,内容涉及相对论、量子力学、规范场论、电动力学、热力学等众多领域。今年的主题是经典力学,狠狠期待一下曹老师的“经典力学:与数学创造同行”。
“醉美星光”篇
“醉美星光”篇将带领大家前往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在原子钟的分秒“跳动”中,伴随着热闹的非遗“烧火龙”演出,跨越2024,拥抱2025。此外,主持人还将与天文摄影师展开“星空漫谈”,细看黑龙江漠河、新疆阿勒泰、四川稻城等多个点位的绝美星空,传授观星技巧,并分享观众心中的最佳观星点位。
“能量曙光”篇
“能量曙光”篇将守候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上海佘山天文台、新疆乌恰风电场、白鹤滩水电站、三江源国家公园、西藏日吾班巴雪山、龙江第一湾、上海世博文化公园等遍布全国的六十多个科技文化地标,迎接2025年的第一个日出。
“奇趣韶光”篇
“奇趣韶光“篇将前往让人意想不到的科普现场,感受无处不在的科技魅力。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的壁画和雕像要如何修复?我国自主研制的深海无人遥控潜水器“海马号”将如何在大洋深处发现文物遗迹?上海世博文化公园的温室花园都有哪些神奇植物?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将在节目中一一揭晓。
“砥砺荣光”篇
“砥砺荣光”篇将探访我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秦岭站、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超深水大洋科考钻探船“梦想”号、“千眼天珠”的圆环阵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海葵一号”圆筒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等科技地标、装置,众多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地理学家,以及一线建设人员也将接受访谈,深度剖析创新亮点和技术难点,饱览中国日新月异的科创图景,感受新质生产力的磅礴伟力。
主持人
看到如此丰富的内容介绍,
是不是忍不住想“穿越”到活动当天了?
本次直播将从2024年12月31日
下午17:00持续到次日12:00
全网搜索“中国科学院跨年科学演讲”即可观看
最后最后!
别忘记收藏一下活动入口,
我们不见不散!
编辑:十一
扫码进入“科学与中国”小程序,可观看以院士科普视频为代表的优秀科普视频,第一时间获取中国科学院公众科学日、科学节等科普活动报名信息。
我对吴有训、叶企孙、萨本栋先生的点滴回忆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物理学界的一支奇葩(Ⅰ)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物理学界的一支奇葩(Ⅱ)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原子核裂变的发现:历史与教训——纪念原子核裂变现象发现60周年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回顾与展望——纪念量子论诞生100周年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中国理论物理学家与生物学家结合的典范——回顾汤佩松和王竹溪先生对植物细胞水分关系研究的历史性贡献(上)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中国理论物理学家与生物学家结合的典范——回顾汤佩松和王竹溪先生对植物细胞水分关系研究的历史性贡献(下)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为了忘却的怀念——回忆晚年的叶企孙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从分子生物学的历程看学科交叉——纪念金螺旋论文发表50周年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美丽是可以表述的——描述花卉形态的数理方程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一本培养了几代物理学家的经典著作 ——评《晶格动力学理论》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熵非商——the Myth of Entropy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普渡琐记——从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谈起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天气预报——由经验到物理数学理论和超级计算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纪念Bohr的《伟大的三部曲》发表100周年暨北京大学物理专业建系100周年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凝聚态材料中的拓扑相与拓扑相变——201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解读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通用量子计算机和容错量子计算——概念、现状和展望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谈书说人之一:《理论物理学教程》是怎样写成的?|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时空奇点和黑洞 ——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解读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凝聚态物理学的新篇章——超越朗道范式的拓扑量子物态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对于麦克斯韦方程组,洛伦兹变换的低速极限是伽利略变换吗?| 《物理》50年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