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在2024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科技发展公司研究院一项名为“建筑垃圾再生流态化回填技术”的创新成果惊艳亮相,犹如一股绿色清流,为“双碳”目标下的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带来了新的变革。这项技术不仅巧妙地将建筑垃圾这一城市“顽疾”转化为宝贵的资源,更以其独特的创新性和显著的环保效益,成为展会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废土新生:从“负担”到“宝藏”的华丽转身
据了解,我国建筑类固体废物产生量巨大,在巨大存量的基础上每年仍新产生几十亿吨的建筑垃圾。如何有效处理这一“烫手山芋”,成为摆在城市建设者面前的一道难题。传统的填埋和堆放方式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资源,还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和破坏。想象一下,把原本堆积如山的建筑垃圾,经过一系列神奇的转化,变成一种可以自由流动的“液态土”。这听起来像是科幻电影中的场景,但在服贸会上,这一技术被生动地展现在了世人面前。这种“液态土”其实是建筑垃圾与固化剂、水经过特定工艺和机械充分拌合后形成的,它不仅能够泵送至任何异形基槽,实现自流平找平,还能在24小时后硬化成具有高强度和良好抗渗性的“水泥土”。这一转变,不仅解决了传统回填工艺中施工难度大、效率低、污染重等问题,更实现了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全利用。
技术创新:从繁琐到简化的施工变革
相比传统回填工艺,“建筑垃圾再生流态化回填技术”展现出了巨大的优势。传统回填方式往往需要分层进行,效率低下且易产生大量扬尘污染;而新技术则实现了一次性回填,不仅大大缩短了工期,还避免了扬尘等环境污染问题。更重要的是,固化后的回填材料强度可达0.5MPa至10MPa,远高于传统回填材料的0.4MPa至0.6MPa,且质量稳定可靠,有效防止了地基塌陷和雨水渗透等问题。此外,该技术还研发了专用的施工拌和设备及施工工艺,这些设备的研发和应用,不仅简化了施工流程,还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和质量。同时,运用多元化的检测及控制体系,通过一系列力学模型预测和实时监测手段,实现了对回填材料施工进程和施工质量的精准控制,更确保了回填工程的长期稳定性和安全性。
全流程应用:从实验室到工程现场的完美跨越
为了实现这一技术的全面推广和应用,项目团队不仅研发了专用的施工拌和设备及施工工艺,还构建了全流程成套应用关键技术体系。从建筑垃圾的分类、配比设计到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检验标准,每一个环节都经过了精心设计和严格验证。这一体系的建立,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更标志着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如今,这项技术已经在北京市城市副中心、河北雄安新区等多个重点工程项目中得到成功应用,实现了回填工程综合成本降低30%以上,减少道路工程天然砂石材料消耗30%以上,再生利用建筑垃圾350万吨,减少碳排放3.2万吨。这一系列数据的背后,是科研团队无数次的试验与改进,更是对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的生动践行。“在‘双碳’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建筑垃圾再生流态化回填技术’的推广应用无疑为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它不仅能够有效减少建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还能够通过资源化利用降低对天然砂石等原材料的依赖,减少碳排放和资源消耗。”科技发展公司研究院项目负责人李佩说到。
在服贸会上,这一绿色科技成果不仅展示了科技发展公司技术创新的实力和成果,更为绿色低碳发展贡献了科技智慧。同时,这一技术的成功应用也为其他领域的固废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同推动绿色科技的发展,为实现“双碳”目标、建设美丽中国贡献科技力量!
微信号|北京市政路桥
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