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小·动态】聚课堂培养落实,促核心素养养成

教育   2024-11-30 14:45   四川  

聚课堂培养落实

促核心素养养成

                                                    











为进一步落实新课标理念和要求,着手于教师教材深度解读,立足知识结构化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2024年11月27日上午,郫都区教培中心小学数学关于“数学文化视域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养成”的教学研讨活动在我校隆重举行。出席本次活动的有成都市武侯区教育科学发展研究院小学所所长、成都市学科带头人程依青老师, 成都市龙江路小学数学教师、武侯区学科带头人戴德森老师;郫都区教培中心李飞副主任,郫都区小学数学教研员汪小娟老师,郫都区犀浦小学校何东书校长,以及全区200余名数学教师。


本次活动分为三个环节进行:首先由本校苟蜀清老师和龙江路小学戴德森老师进行课例展示;然后两位老师分别就本次授课进行说课讲解;最后由成都市武侯区教育科学发展研究院程依青老师就如何在“数学文化视域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养成”进行讲座。



【part 1     课例展示】



        

      

活动伊始,苟蜀清老师带着一群《快乐的动物》和二年级1班的孩子们一起研究学习“倍”。一年级时孩子们已经学习了“差比”关系,“倍比”关系是学生在认知结构上的一次转折和飞跃,将乘法的意义与“倍”的概念关联,通过不断改变两个比较量的数量,让学生在变化中进一步认识倍的本质是以两个量中的一个量为标准当作1份,去度量另外一个量里面有这样的几份就是它的几倍,感受“标准”的重要性。在快乐动物的情境下,苟老师带领孩子们通过一数、画一画、圈一圈等活动,通过语言表征、图形表征等转化,经历从实物中抽象出数量关系的过程,直观体会“倍”的含义,感受数形结合,培养数感和抽象能力,建立倍的模型,发展模型意识。在呼啦圈变变变和分糖果中,孩子们活学活用,体会变中不变的“倍”,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游戏中感受到“倍”的存在和研究意义,也逐步明晰和把握了“倍”的本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发展应用意识,为今后倍的继续学习埋下了一颗萌芽的种子。

   

 

龙江路小学戴德森老师的执教内容源自《藏在数学里的秘密》五(下)《性急的蚂蚁》, 从给蚂蚁解决如何最快找到食物,引出研讨的问题,并由简单的一个面里的两点变换到不同面的两点,引出问题研究的必要性。并对不展开和展开立体图形两种思路进行了探索,得出解读方案--通过已有知识,二维中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依然可以解决三维图形的问题,感受平面思维解决立体图形问题的意义和价值。使学生豁然开朗,找到研究的方向和思路,正当学生自以为可以学以致用的时候,戴老师又在小试牛刀的练习中,让学生在探索的方法中质疑。最终将平面图形还原到立体图形,对比路径,是否符合“最短”,引导学生在运用转化的同时,还要将结论还原看是否符合事实,从而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和严谨性。





【part 2    现场说课】


两位老师就自己的教学设计做了精彩的分享:

  


苟老师从教材、学情和活动设计方面做了深度且引人深思的分享。


戴老师分享了平面思维来解决立体图形的简洁性和严谨性,让大家深切感受到将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展开图分析问题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part 3     专家讲座】




最后,成都市武侯区教育科学发展研究院程依青老师对两位老师的课堂进行了点评,并紧扣“结构化视角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进”这个主题展开分享,从教学内容结构化与数学核心素养、结构化视角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分析、结合一年级教材谈谈结构化视角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进思考三个方面,以丰富的教学案例进行讲解分析,深度剖析遇到的问题,让老师们对课程标准的结构化有了全新的解读和认识,并总结出结构化视角的三种思维方式:关联、整体一致与局部矛盾、对比归纳,帮助学生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发展核心素养。程老师指出,在改进路上的尝试,同时也是一个可能错误再改进的过程,希望一线老师们敢于实践、坚持实践,在实践中开创教育改革新篇章。



END

图文/ 数学组

编辑/王鹏豪  

校对/李静  

审核/ 刘芸


 让每一个生命都闪亮


成都市郫都区犀浦小学校
推送学校新闻、搭建家校共育平台、宣传心理健康教育、分享阅读经验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