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1日至12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结2024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5年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24字要求,为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指明了方向,也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奠定了基础。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紧密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更好地发挥经济大省带动和支柱作用,为全国发展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稳中求进,以进促稳”是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生动体现,要更好地把握“稳”与“进”的辩证关系。“稳”是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进”是转方式、调结构、增效益。“稳”与“进”相辅相成,互为支撑。“稳”是大局和基础,“进”是方向和动力,在经济结构、发展质量、重大改革等畅通经济大循环中,助力发展大局之“稳”。
会议充分肯定了2024年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同时,对于2025年国民经济可能面临的内外部挑战,提出了“更加积极有为”的政策基调。会议首次提出“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相结合的政策组合,向市场传递出积极的政策信号,预示着宏观逆周期调控将加大力度。时隔14年重提“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是过往历年货币政策基调中最宽松的表述,意味着2025年货币政策将继续保持对实体经济较大的支持力度,也体现了“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的顶层设计。“适时降准降息”有助于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进一步扩大内需,释放消费和投资潜力。财政政策调整为“更加积极”,并首次明确提出“提高财政赤字率”“增发超长期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多种政策工具,强调“持续用力”“更加给力”,预示着2025年财政政策力度和市场信心支持将更强劲且可持续,有利于对冲外部不确定性,支撑经济稳定增长。
2025年,在外需可能受到冲击的情况下,稳增长以扩大内需为主。会议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摆在9项重点任务之首。总体上来讲,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相对偏弱,是制约国内大循环的突出症结所在。要善用系统观念。“全方位”而非局部的扩大,意味着要跳出内需看内需,政策重点转移到“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上,通过财政等各种手段来刺激“有潜力的消费”,加大公共服务投入,消除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加快推动“两重”建设,扩大“有效益的投资”,统筹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等各类建设资金,推动尽快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持续推动重大项目引入民间资本。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加力落实一揽子增量政策,完善制度机制、强化运行监测、加强项目调度。
会议提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源于颠覆性科技创新,落脚点是产业创新,既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又要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巩固提升优势产业,围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光伏、5G等领域,提升全产业链竞争力;改造传统产业,积极运用数字技术、绿色技术,推动新旧动能平稳接续转换。会议首次提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要根据各地区、各产业已有基础,在全面审视区位产业优势基础上,统筹谋划产业区域布局。
会议提出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是推动经济运行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的关键一招。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有助于拉动带动其他领域改革,形成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的强大合力。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面对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和难预料因素增多,我国对外开放重点从制造领域拓展至服务领域,着力发展绿色贸易、服务贸易,积极发挥外贸发展和吸引外资的创新优势,进一步激发增长潜能。
作为经济大省,江苏牢记“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光荣使命,要以“进”的姿态守牢“稳”的底线,提速提质提优,坚持政策组合要协调、微观政策要灵活、社会政策要兜底,实现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政策组合应加强系统性、集成性、协同性,以推动经济增长。协同高效的政策组合,可以推动经济稳步增长,为结构调整与深化改革创造有利条件。要加强就业、房地产、产业、区域、贸易、环保、监管等政策和改革开放举措的协调配合,注重部门协同、上下联动、分类指导,完善部门间有效沟通、协商反馈机制,增强政策合力。
微观经济政策应具备连续性、稳定性、灵活性,以激发市场活力。一是精准对接市场需求,激发消费潜能。用好用足超长期特别国债等支持资金,以扎实举措推进“国补”政策全面落地、消费品以旧换新。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打造消费新的增长点。二是更大力度扩大有效投资,夯实产业基础。聚焦“1650”产业体系,有效引导政府投资、民间投资、外商投资向重点产业倾斜,精准招引重大项目。三是以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为牵引,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利用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加大对行业科技领军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的投资力度,运用投行思维进行科技项目孵化。四是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吸引更多外资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在江苏落地。
社会政策应当具有目标性、均衡性和针对性,以保障民生福祉。一方面,坚持“稳岗位”与“保重点”齐发力。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在高校分层分类开展就业培训,联合启动“百校千企万岗”大学生就业帮扶行动,在发展中提质扩容就业岗位;加大对吸纳毕业生就业容量大的行业企业支持力度,强化“谁提供岗位支持谁”的鲜明导向。另一方面,做大做强县域经济、园区经济、跨行政区经济。因地制宜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全方位促进产业园区提质增效。深化跨行政区合作,主动携手沪浙皖加强跨区域多领域协同,强化与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深度对接,更高水平推进“1+3”重点功能区建设,更好实现错位互补、各展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