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9年圣诞前夕,瑞士儿童文学家约翰娜·斯比丽给世界上的孩子以及那些热爱孩子的人们讲述了一个永不过时的故事《海蒂》,这部真善美主题的经典之作,不但被指定为儿童教育读本,而且还被世界上多个国家改编成电影。
1937年美国著名童星秀兰·邓波出演的《海蒂》,是这里面最早也最有名的改编电影,她活灵活现的还原了小说里天真可爱,聪明善良的小海蒂。
这本书描写了小女孩海蒂的成长历程。
海蒂为什么这么惹人喜爱呢?她的身上的确有许多值得我学习的东西,比如说乐观、热情、坚持、和感恩。小海蒂自幼便失去了父母,但这并没有影响她成为一个天真活泼、心地善良的女孩。
她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助人为乐,年纪不大却有着独特的人格魅力。
五岁时,她被送到山上的爷爷家,用爱心帮助饱经沧桑、性格孤僻的爷爷变得开朗起来,教会了牧羊人彼得识字,收获了一份纯洁的友情。
尽管在法兰克福十分寂寞,她也还是乐意陪伴克拉拉,帮助她,给她带来快乐。
也正是在她的帮助下,不能走路的女孩克拉拉又重新拥有了生活的勇气,奇迹般地摆脱了轮椅,恢复了行走的能力。就连双目失明的老奶奶也在她的帮助下,重拾了欢笑,心中又充满了光明。
从书的内容看,可以把小海蒂的变化分成三个阶段:
从她5岁来到爷爷住的山上到8岁时离开是第一个阶段、接下来她在克拉拉家里住的那段时间是第二个阶段、最后她再次回到爷爷住的山上后是第三个阶段。
海蒂在第一个阶段的时候留给人的最大印象就是热爱大自然:
她喜欢在草地上打滚,喜欢满上遍野跑着玩,她还喜欢跟羊甚至是跟别的动物打交道;在爷爷的屋子里,海蒂喜欢睡干草铺的床铺,喜欢吃用羊奶做成的食物,还喜欢逗爷爷开心;
而到了冬天,海蒂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下山去看小牧羊人彼得的奶奶,日子无忧无虑,直到海蒂被姨妈带去法兰克福给一户贵族人家的小姐做玩伴,海蒂和一个叫克拉拉的孩子有了深厚的羁绊。
自从海蒂被带到克拉拉的家后,海蒂的故事进入第二个阶段,其实也宣告海蒂从此进入了另一种生活。
为了适应这种生活,海蒂的性格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以前那个天真可爱毫无忧虑的小姑娘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沉默寡言、经常怀念着自己故乡的女孩。
从物质生活上来说,克拉拉家里的人并没有亏待过海蒂,城里的生活条件十分优渥。但对海蒂来说,这就像是一只在野外自由飞翔的小鸟被养在笼子里,任凭怎样无微不至地关怀,这只鸟还是会不停地反抗,到最后甚至会因此丧生。
因为突然从一个自由自在的生活环境换到一个规矩森严的生活环境中,任谁都难以适应。在克拉拉的家里,海蒂经常因为不熟悉规矩而出篓子。而对规矩要求严格的罗滕迈尔小姐总是挑海蒂的毛病,这让海蒂经常受委屈,使得海蒂的生活变得很压抑。
但她却没有一个可以倾诉的对象,再加上她是个好孩子,不懂也不会发泄,这让海蒂的生活一直处在压抑状态。
直到有一天,终于实在是压抑不住了——发生了“闹鬼”事件,虽然白天可以控制住自己但到了夜晚却在潜意识里面终于爆发出来了。
毫无疑问,海蒂就是一个“小天使”,但事实上如果没有住在法兰克福的克拉拉一家人海蒂甚至有性命之忧。
克拉拉出身高贵,因为母亲去世,突然生病不能行走。从小闷在城堡里没出过门的她,内心一点都不快乐。海蒂的到来,为她带来了生活的乐趣。她太喜欢这个爱笑、活泼、无拘无束的“野孩子”了。
可是这一切在管家眼里不过是粗俗野蛮的表现,她太想赶走海蒂。泽塞曼奶奶不愿相信管家的话,亲自接触海蒂,才发现她是个可爱善良的女孩。
而克拉拉的爸爸,在得知海蒂因为太想家得了梦游症以后,不惜牺牲女儿的快乐,也要送海蒂回阿尔卑斯山。
因为他知道,女儿的快乐,不能建立在海蒂的痛苦之上。
克拉拉的家人把海蒂送回了她爷爷那里,故事进入第三个阶段。虽然海蒂回到了原来的生活环境里,但这个时候的海蒂已经变得和以前不一样了。
经过这次经历,让海蒂长大了许多,也变得懂事了许多,这个时候的海蒂所展现得的更多是她关心爱护别人的性格特点,甚至会通过自己的行动去感化别人。
她成功让爷爷愿意重新回到村子里和村民交往,也让彼得学会了识字,而克拉拉最后学会走路其实也有她的一份功劳。
所以善良,才是真正的高贵品质。
无论是克拉拉毫不嫌弃来自大山的海蒂,泽塞曼奶奶亲自给海蒂读书,还是泽塞曼先生决定送海蒂离开……
无一不在表明,真正的贵族品质,便是善良,便是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
版权声明:本文为 書果星球(微信号:shuguostar )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欢迎转发分享。
书果星球
社区儿童阅读馆
——诚邀合作伙伴
用正确的方法 读适龄好书
满足3-14岁孩子阅读需求,全面解决阅读难题
🔻🔻🔻
合作咨询:13370839957
点击“阅读原文”,免费领取合作项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