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效仿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的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了民间,形成了一种传统活动。
另一种说法是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字的解释是:“庄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
到了唐代,这种风俗也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也成为固定的节日。
《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传说嫦娥本是后羿之妻,后羿射下九个太阳后,西王母赐其不老仙药,但后羿不舍得吃下,就交于嫦娥保管。
后羿的门徒蓬蒙觊觎仙药,逼迫嫦娥交出仙药,嫦娥情急之下吞下仙药,便向天上飞去。
当日正是八月十五,月亮又大又亮,因不舍后羿,嫦娥就停在了离地球最近的月亮,从此长居广寒宫。后羿回家后心痛不止,于是每年八月十五便对着月亮摆下宴席,期盼着能与嫦娥团聚。
嫦娥身边有只可爱的玉兔,这是民间公认的。据说嫦娥身体变轻,开始升空时,惶恐中的她想抓住什么压下身子,便抱起了一直喂养的白兔。白兔儿当然无法留住嫦娥,随她一起上了月亮,成为神话中一抹可爱温馨的色彩。
玉兔在月宫有一只捣药杵,夜晚在药臼中捣制长生不老的灵药。
中秋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非常受重视,在民间有着各式各样的习俗,如:拜月、祭月、赏月、兔儿爷、舞火龙、玩花灯等,不同地区还有其他不同习俗。
这当中最著名的习俗当属 吃月饼 和 赏月了。那为什么要赏月、吃月饼呢?中秋节又是怎么来的呢?
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此乃中国月饼的“始祖”。
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梦梁录》中,那时的月饼是菱花形的,和菊花饼、梅花饼、五仁饼等同时存在。这时的月饼,还不只是在中秋节吃。
明代起有大量关于月饼的记载,这时的月饼已是圆形,而且只在中秋节吃,是明代起民间盛行的中秋节祭月时的主要供品。当时心灵手巧的饼师,把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作为食品艺术图案印在月饼上,使月饼成为更受人民青睐的中秋佳节的必备食品。
月饼寓意团圆,也是明朝开始的。中秋节祭月后,全家人都围坐一起分吃月饼月果。因为月圆饼也圆,又是合家分吃,所以逐渐形成了月饼代表家人团圆的寓意。
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等古迹。
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 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
此外,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
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思乡之情。
学习完这么多知识,接下来让我们跟随诗人的脚步,在诗词中了解中秋,品味诗词中蕴含的浓浓情意。
01.最雄浑的中秋诗词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张九龄是唐代的一代名相,遭受奸臣排斥,贬谪荆州,中秋之夜怀念远方,写了这首诗。诗歌意境雄浑阔大,骨力刚健,但又情感真挚,特别是前两句早已成为千古名句。
02.最寂寥的中秋诗词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这首诗先写中秋月色,再写望月怀人,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以写景起,以抒情结,想象丰美,韵味无穷。
03.最有边塞味的中秋诗词
《子夜吴歌•秋歌》
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子夜吴歌》分别有春歌、夏歌、秋歌和冬歌四首。这首秋歌,写征夫之妻秋夜怀思远征边陲的丈夫(“良人”)。虽未直写爱情,却字字渗透着真挚情意。
李白描写月亮的作品真多:“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等等,当然大部分不是写中秋的。
04.最具亲情的中秋诗词
《月夜》
唐•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明明是自己在长安,望月而遥想鄜(fū)州(今陕西省富县)的亲人。但诗歌却从对面着想,只写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这种从对方设想的方式,写出了一家人的真挚感情,经常被后人借鉴。
05.最具科学幻想的中秋诗词
《木兰花慢》
宋•辛弃疾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
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
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
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
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
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
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一连串的发问,使得这首词几乎是中国古代最有科学色彩的一首词。月亮为什么能在空中不会掉下来?沉到海里,不会被碰坏吗?为什么圆月渐渐变成一道弯月?是不是这边沉下去,那边就升起来?……
八百多年前的辛弃疾,竟然在词中接触到月亮绕地球旋转这一科学现象。王国维赞叹说:“直悟月轮绕地之理……可谓神悟。”
06.最著名的中秋诗词
《水调歌头》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自古以来写中秋的作品中,公认的绝唱。它构思奇拔,独辟蹊径,神话与现实、出尘与入世、感慨与旷达,层层交织,极富浪漫主义色彩,也极富哲理与人情。通观全篇,皆是佳句,很好地体现出苏词清雄旷达的风格。
值此中秋佳节,
书果星球祝您阖家团圆,
万事圆满,
中秋节快乐!
🔻🔻🔻
合作咨询:13370839957
点击“阅读原文”,免费领取合作项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