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奥运会行程已过大半,家长们应该都带着孩子看过比赛,感受过竞技运动的魅力。
观看过程中,我们也许无法忽视这个国际舞台上存在的不可消除的差异,有天赋差异,有场地训练差异,有经验差异,有年龄差异......
任何一种差异都有可能让训练多年、付出汗水和努力的运动员与奖牌失之交臂。
但是奥林匹克的口号不是最高、最快、最强,而是更高、更强、更快!
对运动员来说,赢很重要,超越自我也很重要。
下面以三位运动员幕前幕后的故事为例,说一说他们身上所传递的超越自我的运动精神,请一定要讲给孩子听!
为国争光的强大信念
图源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侵删
8月4日凌晨,郑钦文创造历史,为中国赢得首枚奥运网球单打金牌。
此次奥运会,金牌决战不是她最艰难的一战,在8进4、4进2的比赛中,她先后战胜了前世界第一、现世界第一两位选手。
其中4进2半决赛的选手斯瓦泰克被称作“红土女王”,(网球比赛有红土、硬地、草地多种场地,红土是其中一种,也是此次奥运比赛的场地),她在红土场上的连胜纪录达到了23场,曾6次击败郑钦文。
8月1日,郑钦文在红土场上2比0战胜斯瓦泰克,赢得了胜利。
什么支撑着郑钦文突破自我,在对手最擅长的赛场上打败对手,拿下这次比赛?
在赛后郑钦文接受外媒采访的回答中,我们能够得到答案:“今天虽然我很累,我却感觉可以继续打,即使你现在让我为我的国家再打三个小时,我也愿意再来一次。”
为国争光的信念支撑着郑钦文获得了两场重要比赛的胜利,同时也让她突破束缚自我的桎梏,变得更加冷静、强大。
在最后一场决赛期间,她的心态和球技明显更上一个台阶,以相比之前更从容的姿态拿下金牌。
热爱给人突破的勇气
图源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侵删
今年奥运会,年仅15岁的杨思琪拿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奥运冲浪比赛的资格。
她来自四川大凉山,9岁首次接触冲浪运动,在那之前从来没有看过海。
闯进奥运会比赛后,她依旧面对着诸多难题。
首先是奥运会赛场设在南太平洋上的一座海岛大溪地,此地的浪又高又快,与杨思琪日常训练场地上的浪完全不同,而她只有2个星期的时间适应比赛场地。
她的对手分别来自巴西、美国、日本,拥有得天独厚的冲浪地理优势,日常训练条件更优越。
其次,我国的冲浪运动发展才10年,中国冲浪队在2018年才成立,训练、比赛经验都不足。
教练罗洋在赛前采访中说,对这场比赛,“我们主要目标是积累奥运会比赛经验,向高手学习,注重享受过程,确保顺利安全完赛。”
结果却是她闯进了16强。
这当然是一种自我突破,接受采访时,她说很享受“被浪卷在中间,从四周白茫茫的一片到冲出海浪的感觉”。
大部分人在15岁的时候不知道自己在干的事情有什么意义,为什么要做,或者会说是家人的要求,而杨思琪用时间、实践和思考总结出了答案。
冲浪在旁人看来是一件艰苦且危险的运动,但她用“享受”两个字表述,细究背后的原因,唯有“热爱”能够解释。
天赋也要努力加持
图源@央视体育微博,侵删
2021年东京奥运会,14岁的全红婵横空出世,在10米跳台上施展“水花消失术”,以多个满分跳水动作拿下金牌。
看众都夸她天赋出众,乃不世之材。天赋决定成绩的上限,日复一日的努力训练才是运动会的入场券。
正像教练所说的那样:“全红婵平时训练都不会喊苦喊累,我们这里最大的运动量她都吃得下来。”
在2024年奥运会,全红婵则面临着一个更大难题——发育。
发育让运动员身高增高、体重增大,具体可能表现为身体柔软度下降,动作更难做到位。
这意味着要加大训练强度以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
背后的艰辛常人难以想象,才17岁的全红婵在接受采访时说道:“我也有年轻过,但是我怎么也回不到年轻的感觉了。”
但是她做到了,巴黎奥运会上她包揽了女子十米跳台两块金牌。
单人比赛夺冠后,一向开朗乐观的全红婵激动地抱着教练哭了。
泪水里有着复杂的情绪,既有突破自我、得到认可的喜悦,也有无数个日夜艰辛训练受过的委屈。
日益紧张的地区冲突、科技的迅速进步让我们把目光投向看不见的未来,忽略当下的人和事,沉浸在无止境的焦虑中。
奥运会作为一项以人为主角的盛事,将全世界的目光拉回到人的身上,让我们看到此时此刻人所能迸发的力量。
祝愿你和你的孩子都能在运动员的精神力量鼓励下,相信自己,突破自我。
世界上每一项巨大的突破都以个人微小的突破为前提,突破后,下一站更广阔。
合作咨询:13370839957
点击“阅读原文”,免费领取合作项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