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是我们每日必行的活动,同时也是最为普遍的运动形式之一。尽管它看似简单,却也容易在不经意间步入误区。许多人热衷于记录每日的行走步数,坚信步数越多对健康越有益。然而,除了关注总步数外,我们还应重视每分钟的步频,即行走速度,因为这也是衡量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
那么,究竟如何行走才能更有助于健康长寿呢?提高行走速度又能为身体带来哪些额外的好处?
01
在2019年,杜克大学的一项研究被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的子期刊JAMA Network Open上,该研究对1037名同一年代出生的人进行了终身追踪调查。其研究结果显示,中年时期的步行速度能够作为衡量大脑及身体衰老程度的一个标志。
这些研究对象均出生于1972年4月至1973年3月之间。自他们3岁起,研究人员便每隔两年收集一次他们的多项身体数据,涵盖智力发展、语言能力、运动技能,以及体重、血糖、血压、血脂、呼吸系统等生理机能和健康状况。
当这些参与者达到45岁时,研究人员进一步对他们进行了步行速度测试、脑部影像学检查、认知功能评估以及面部衰老程度的分析。
研究分析揭示:步行速度较慢的人,其肺部功能、牙齿状况、免疫系统均相对较差,同时表现出更弱的握力、平衡能力不佳以及手眼协调能力低下;
他们的大脑呈现出更为明显的“老化”迹象,具体表现为大脑体积和表面积的减小,大脑皮层厚度的变薄,以及认知能力的加速衰退。
此外,步行速度慢的人还被发现“面部年龄”更大,即外观上看起来更为衰老。尽管生活方式的选择也可能与健康和认知问题相关联,但总体来看,在步入老年之前的数十年里,步行速度慢是健康问题的一个预警信号。
02
1.走路时一边手不能自然摆动,警惕帕金森综合征
在行走过程中,若突然出现一侧手臂正常摆动,而另一侧手臂无法自如摆动的情形,这种行走时的不对称性,可能是帕金森综合征的一种症状体现。
2.爬楼下坡时,膝盖有响痛,警惕膝关节炎
许多老年朋友饱受膝关节疼痛的折磨,无法长时间行走,上下楼梯或下坡都感到困难,蹲下后起立也成问题,有时甚至能听到膝盖发出响声,这往往是膝关节炎的症状。
3.走路时牙痛或下颌痛,警惕心梗
心肌梗塞的一种表现形式可以是牙痛或下颌疼痛,且这种牙痛与身体活动相关联:在静止不动时,患者通常不会感到疼痛,然而一旦开始活动,便会察觉到显著的痛感,有时甚至疼痛持续不断。
03
1.帮助延缓大脑衰老
散步有助于提升全面的认知能力,保持大脑的思考活力与记忆能力,延缓老化过程。相较于步行较少的老年人,那些经常行走的老年人拥有更大的大脑灰白质体积,面临更低的认知衰退风险,并且在认知功能评估中展现出更快的反应速度、更高的准确性以及更优的整体表现。
2.帮助预防骨折
散步同样是对腿部肌肉进行的一种力量训练方式,通过每日坚持散步,可以显著增强腿部肌肉的力量,进而减轻腿部骨骼承担全身重量的压力,有效预防中老年人群发生骨折的风险。
3.提高血管弹性
快走能够加速血液循环,对预防心血管疾病具有积极作用,并且相较于慢跑,快走对于糖尿病前期患者在控制血糖方面表现得更为有效。
04
1.身体倾斜腰背痛
许多人在行走过程中身体无法保持直立,常常前倾后仰或左右摇摆,这不仅容易导致背部疼痛,还会减慢行走速度。为了纠正这种身体倾斜的习惯,在行走时应做出调整,并可以通过练习仰卧起坐来增强腹部肌肉,从而有助于身体保持更加挺直的姿态。
2.脚掌拖地伤足弓
部分人在行走过程中,脚步在地面上显得沉重且拖沓,着地时整个脚掌同时接触地面。这种走路方式缺乏良好的缓冲,容易导致关节、肌肉以及足弓的损伤。为了改善这一状况,建议日常中注重增强脚踝与小腿的力量训练,而最简单易行的方法就是时常做做踮脚的动作。
3.八字步磨损关节
那些习惯于“内外八字”步态的人,因为他们的发力与着力点异于常人,会导致髋关节与膝盖承受过度的磨损。轻微的“八字步”或许不会对身体产生明显的影响,然而,若情况较为严重,则需及时纠正步态或寻求医疗帮助。
4.步子太大伤膝盖
行走时步伐过大,会减少脚掌的缓冲能力,对于膝关节状况不佳的人群而言,这会加剧关节的伤害。若进行健步行走,步长可适当增加,但需确保不影响脚部的正常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