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年度体检时刻,都有不少人在检查报告中发现自己患有脂肪肝,但很多人都会觉得:既然脂肪肝不引发疼痛或瘙痒,身体也无任何不适,那便无需过于在意。
但事实上,我们的肝脏远非想象中那般坚不可摧。若长期忽视其健康状况,脂肪肝有可能逐渐演变为肝硬化,甚至在不知不觉中诱发肝癌。
01
脂肪肝作为代谢综合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性肾病以及某些肝外恶性肿瘤存在密切关联。这些患者中,导致死亡的主导因素为心血管疾病、肝外癌症及其所引发的相关并发症。
1.肝外癌症
当肝脏内积聚过多脂肪时,慢性炎症便会产生,进而引发胆汁分泌异常以及肠道菌群失衡。长此以往,这些情况将削弱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为癌细胞在体内的扩散提供有利条件,最终可能诱发诸如结直肠癌、乳腺癌等肝脏以外的癌症。
2.2型糖尿病
脂肪肝产生后,会显著削弱肝脏对血糖的调控能力,进而难以维持血糖的平稳状态,助推糖尿病的萌生与恶化。
3.慢性肾病
脂肪肝会导致血糖、血压和血脂水平上升,而这些因素如高血压和高血糖,可能会诱发肾小球硬化。随着病情的发展,可能会进一步演变为肾炎,削弱肾功能,甚至在严重情况下,可能导致肾功能衰竭。
4.心血管疾病
当血液中黏稠的脂质逐渐增多,它们会随时间积累并黏附在血管壁上,进而对全身血管造成损害。如果这些脂质沉积在心脏血管中,会逐渐造成堵塞,最终引发冠心病;而若它们沉积在脑血管中,严重情况下会导致中风等脑血管疾病的形成。
02
那就是我们所说的“抗性淀粉”!
在不久前《细胞代谢》期刊上,一篇研究论文揭示了令人振奋的发现:摄入富含“抗性淀粉”的食物,比如土豆、红薯和玉米,能够显著减轻脂肪肝的症状,并降低与肝脏受损和炎症相关的甘油三酯及肝酶水平。
为了验证这一发现,研究团队招募了200名脂肪肝患者,并将他们随机分成两组。其中一组患者食用了来源于玉米的抗性淀粉,而另一组则食用了等能量的普通淀粉作为对照。
经过四个月的实验,食用抗性淀粉的脂肪肝患者与另一组患者相比,展现出了明显的改善:
1.血脂异常指标得到了缓解。具体来说,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以及高密度脂蛋白等关键指标均有所改善,显示出血脂异常状况的减轻。
2.脂肪肝病情和体重均有所减轻。研究数据显示,这些患者的肝内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降低,同时他们的体重和BMI值也呈现出了明显的下降趋势。
3.肝损伤情况也得到了改善。与肝损伤密切相关的肝酶指标,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以及γ-谷氨酰转肽酶(GGT),均显著降低。
03
1.饼干等含水量较低且加工温度较低的食品
抗性淀粉的含量相对较高,而膨化食品和粥类饮品中的抗性淀粉含量则极低,甚至几乎没有。
2.各种米粉、土豆粉、红薯粉条
各类粉质食品在制作过程中,都会先后经历煮熟时的“吸水糊化”阶段和冷却时的“老化回生”阶段。正是这个老化过程生成了抗性淀粉,为食品赋予了Q弹的口感。
因此,相较于米饭、面条等主食,粉质食品的血糖生成指数通常较低。
3.冷藏后的米饭
经过冷藏处理的米饭,其抗性淀粉的含量会有所增加,同时其升糖指数也会显著降低。
4.未完全成熟的热带水果
例如,青香蕉、青芒果和青木瓜这类水果,在未成熟时含有较多的抗性淀粉,然而一旦成熟,这种淀粉就几乎消失殆尽。有些人对它们独特的脆爽口感和清新味道情有独钟,甚至在某些地区,人们会将青芒果切成条状,搭配辣椒或甘梅粉食用,那种酸甜交织的口感,实在令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