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探究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与突破,杭州市顾志能名师工作室与宁波市沈百军特级教师工作室携手,于2024年12月13日在宁波市鄞州区第二实验小学西校区举办了“送研到校,携手共进”学科带头人集中研修活动。参加本次研修活动的有浙江省顾志能名师网络工作室学科带头人、杭州市滨江区顾志能名师导航站学员、宁波市沈百军特级教师工作室学员,浙江省特级教师邵爱珠老师、鄞州区部分数学骨干教师、宁波市鄞州区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全体数学教师。
尽管室外寒风习习,但是在鄞州区第二实验小学西校区阶梯教室里却是温暖如春,顾志能名师工作室的送教研修活动犹如冬日暖阳,为我校的教育理念注入了新的活力,凸显了教育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宁波市鄞州区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朱萍校长
在鄞州区第二实验小学西教导主任徐伟老师的主持下,本次活动拉开序幕。鄞州区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朱萍校长向远道而来的各位教育同仁们致以最热烈的欢迎和真挚的问候,并向来宾介绍了我校活力教育品牌下森林式的校园建设内涵,朱校长希望这一次活动能成为美好的开端,让“送研到校”成为常态化的交流方式,让学术交流与合作成为教育质量提升的强大动力。
三节课例分别是由衢州市江山实验小学的陈青萍老师带来的五年级《长方体和正方体》、宁波市镇海区实验小学郑建伟老师带来的六年级《圆柱的认识》和宁波市鄞州区第二实验小学陈集想老师带来的五年级《认识体积》。
衢州市江山实验小学 陈青萍老师
顾志能名师工作室学员陈青萍老师从生活实物入手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通过设问“这个长方体还能更特殊吗”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拼搭多种长方体和正方体框架。在画长方体这一实践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的特征,空间观念也得到悄然生长。
宁波市镇海区实验小学 郑建伟老师
沈百军特级教师工作室学员郑建伟老师以生动的课件带领学生进入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立体图形王国。郑老师通过让学生观察和测量圆柱体的特征,借助几何画板研究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图,还结合丰富的生活实例,帮助学生建立圆柱体的表象。此外郑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圆柱形成的两种卷法和两种转法,学生在妙趣横生的活动中对圆柱的认识逐步加深,感受到了数学思考的乐趣。
宁波市鄞州区第二实验小学教育 陈集想老师
陈老师借助图形的运动让学生感知点、线、面、体的关系,并在观察、比较中暴露学生对体积的原有认知;接着通过“雨花石、书本、空气是否有体积“的活动,让学生在操作、观察、对比中了解物体是占空间的,从二维平面过渡到三维,建立空间观念;接着从一致性的视角认识体积单位,感知体积其实就是多少个体积单位,并建立相应的表象。
来自浙江省特级教师顾志能名师工作室的沈敏芳老师和来自沈百军特级教师工作室的学员王泽峰老师分别带来题为《借助操作和想象发展空间观念》和《用两个直觉深度理解平行概念》的观点报告。
杭州市余杭区海创小学 沈敏芳老师
沈敏芳老师结合课堂教学实际片段,阐述了本课难点是在二维、三维的空间切换中实现空间能力的提升。沈老师根据前测问卷阐述了学生能正确辨认长方体和正方体,却对这两种图形的顶点、棱等特征以及长、宽、高等认知不清晰。因此设立本课的教学目标:一是让学生自主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理解含义,建立概念。二是经历观察、操作、想象、画图等学习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积累相应的学习经验。三是情感态度目标,本课旨在通过丰富的活动让孩子体验学习的乐趣以及积累探究几何图形的方法。
宁波市宁海县黄坛镇中心小学 王泽峰老师
沈百军特级教师工作室的王泽峰老师分别将平行线不相交,平行线间距离处处相等两大特点表述为方向直觉和距离直觉。王老师细致分析了人教版教材的例题和习题,阐述了教师应借助方向直觉和距离直觉共同作用,以达到促进学生平行概念的建构、空间观念发展的目的。方向直觉与距离直觉两者并用还有利于保持与中学同位角等知识在内容上的一致性。
王老师还分享了自己关于《平行与垂直》课堂教学中的金点子,比如提供方格纸画竖的平行线,聚焦不同学生作品让学生感悟平行线间隔长度相同的特性;又如创设探究活动“借助直线a画出平行线b ”,引导学生表述画的垂线与第一条直线方向一致,让学生借助第三条直线画出方向相同的两条直线;再如通过旋转,让学生探究借助第三条直线可以画出两条方向相同的平行线,且平行线之间有同位角相等的特点。王老师认为如果在方向直觉和距离直觉共同作用下来理解平行的概念,学生可能会理解更加到位,对于平行空间观念的构建可能会更好。
浙江省特级教师沈百军老师简要介绍了“空间观念”的历史由来、课标与教材的完善过程,分析了“空间观念”所蕴含的空间知觉、表象、想象和空间能力等重要内涵,阐述了学生运用几何语言来客观描述现实中看到的几何事物的重要性,并指出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有两个很重要的核心关键词,一是操作,二是想象。
沈老师对陈青萍老师的《长方体和正方体》、郑建伟老师的《圆柱的认识》两节课进行了分析与点评。陈老师在教学中组织学生搭建长方体框架、想象正方体、绘制长方体,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的特征,赞扬了陈老师在培养学生空间观念中的创新举措“画三视图”,很好地实现了“学、教、评一致性”。郑老师的课堂充分体现了“做中学”的教学理念,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从数学意义上构建立体图形。在研究圆柱表面展开图过程中,既有非常灵动的想象,又有严谨的数据分析,可以说实现了华罗庚先生所倡导的“数形结合百般好”。
最后,沈老师对浙江省顾志能名师网络工作室学科带头人、杭州市滨江区顾志能导航站的全体成员来到宁波开展教学研修活动再次表示由衷地欢迎与感谢。
今天的“主咖”是杭州市滨江区教育研究院、浙江省特级教师顾志能老师。顾特为大家带来精彩课例《容积练习》和《生问课堂:助力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主题报告。在顾特与现场老师互动答疑环节,现场时而掌声阵阵,时而讨论热烈。
顾志能老师和鄞州二小601班的同学们就盒子的容积问题为大家呈现了一节精彩的“生问课堂”。顾老师在课堂上依托精心设计的材料,在学生能正确求不同剪拼法得到的纸盒容积后适时引问,收集学生提出的三个问题,分别是“为什么剪去的越多,容积却比原来大?”、“是不是剪得越多,容积会越大”、“什么时候容积越大”。随后顾特安排学生自主探究“什么时候容积最大”,又给出边长是18分米和12分米的正方形纸盒材料供学生通过计算、观察、比对发现剪下六分之一时最大。最后顾特根据全课所学引导学生再次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好问题或对某些问题的解决有初步的方向,并引用爱因斯坦的名言“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鼓励学生提问。
生问课堂
顾志能老师作题为《生问课堂:助力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的主题报告。顾特娓娓道来,引经据典,依托《年月日》、《笔算除法》等详实的课例引导老师们思考如何开展“生问”课堂教学与开展怎么样的“生问课堂”教学。
顾特指出“生问课堂”的价值在于展现教学的生本样态,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促进学习的深度发生,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等等。此外顾老师还介绍了“生问课堂”在我国大江南北如火如荼开展的情况,呈现了顾志能工作室在《小学数学教师》、《教学月刊》、《小学教学参考》、《小学教学设计》、《中国教师报》《小学教学研究》等发表的研究成果。
最后顾志能老师结合课标的变化与我们国家对数学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迫切希望,提出老师们应该重新思考“学生提问”的重要意义,以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数学眼光。顾特勉励教师们责无旁贷的挑起时代赋予我们新时期中小学教师的重任,在一线教学中思考并落实“生问课堂”理念,助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顾老师的课例教学与专题讲座,让我们充分感受到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是一颗希望的种子,需要用教育热情浇灌之,用教学执着助其成长,我们鄞州二小全体数学教师将秉承这份热情与执着,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一起“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努力开辟一条条通往创新的大道通途,为我校的数学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感谢浙江省顾志能名师网络工作室学科带头人、杭州市滨江区顾志能导航站全体成员、沈百军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浙江省特级教师邵爱珠老师、鄞州区各校骨干教师代表来到我校分享这场教学研讨盛宴,让我们携手共进、逐梦前行,期待未来再相聚!
活动摄影 | 周莹、柴丽芳
文字、编辑 | 黄静飞、陈怡秋 陈集想
审核 | 校长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