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纪委重磅行动,重塑学术风气!5 名院士候选人取消资格,开启学术反腐、严惩学术不端!

学术   2024-09-13 22:37   山东  

近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的一则消息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这次公告的重点在于加强对学术领域的监督,以严厉打击学术不端和腐败行为,为中国的科技进步提供可靠保障。



教育系统的监督管理

作为国家科技与文化传播的重要源头,教育系统的监督管理工作尤为关键。教育部纪检监察组组长王承文强调须跳出单一的教育视角,以更高、更宽的层面进行整体监督。他提出构建审计、财会等多方位的协同机制,通过制度化推进“大监督”工作格局。

王承文特别指出,与各司局密切协作,通过联席会议达成共识,确保教育部核心业务与重点领域的监督到位。这不仅提高了监督工作的有效性,也保证了教育部在师德师风建设中的努力。他们将弘扬新风正气作为核心任务,让教育系统成为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基石。

科研领域的反腐举措

在科研领域,科技部纪检监察组做出了显著的努力。组长高波在多次讨论中强调,坚持严格基调,通过办理具体案件来进行最有效的日常监督和政治监督。尤其在解决科研领域的论文造假等顽疾时,纪检监察组已初显成效。他们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试点的基础上,联合综合监督单位开展了评审专家专项整治行动,力求科学评审的公平公正。

这些专项整治行动不仅维护了评审的公正性,也为后续的院士增选期间营造了风清气正的环境。国家在打击学术不端和腐败行为上的坚决态度,使得科研环境逐步走向健康发展。

院士增选工作的改进

院士选拔工作关系到国家的科技未来,任何粗放与腐败都将对科研环境造成毁灭性打击。2023年初,中国工程院召开了院士增选工作总结会,强调严格把关,展现了高度的政治自觉。近年来,随着选拔工作的规范力度加大,院士增选的公平性与透明度显著提升,这不仅是对选拔机制的一次净化,更展示了国家学术反腐的坚定决心。


学术不端治理与全面自查
学术不端问题在全球范围内引发关注,中国学者的撤稿数据特别触动国人神经。据统计,过去十年间全球超过5万篇科学引文索引(SCI)文章被撤稿,其中1.2万篇由中国学者撰写。仅2023年,撤稿量高达4286篇,占全球撤稿的75%。

针对这一问题,教育部发布通知,要求全国高校开展撤稿论文自查工作,包括河南、陕西、河北、福建等省份的高校。在这次自查行动中,多所高校迅速响应,启动了调查与处理程序,对相关责任人作出严肃处理。


深化院士制度改革

为进一步净化学术风气,院士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深刻改革。自2013年起,中央提出改革院士遴选和管理体制,并逐渐纳入院士退出机制。2019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明确规定院士的兼职数量与工作时间。2023年,中央再次发力,出台了多个改进院士遴选机制的制度文件,加强规章制度执行。


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院士遴选的透明度与公平性,更进一步规范了院士的行为。明确规定未退休院士不得兼职超过一个,退休院士不得兼职超过三个,全职工作时间每年不少于三个月。这些调整无不展示着中央在推进院士制度改革上的坚定决心。


此外,湖北、吉林、河南等地相继撤销了一批院士工作站。这样的举措不仅是对违规单位的严肃处理,更是一次全社会的警醒,督促学术界保持廉洁自律。

面向未来,重塑学术风气

学术界本应充满纯净与诚信的氛围,但部分领域却因腐败而受损。此次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在院士增选过程中的全程监督是一个开端。学术反腐的持续推进与监督力度的加强,对构建风清气正的科研环境有着重要意义。

学术界的纯净与正直,以及员工的诚信与坚守,是国家科技进步的不竭动力。在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教育部、科技部等多方紧密配合与不懈努力下,相信中国的科研环境将变得更加透明、公正,院士这一标杆也将更加挺直。

未来,中国定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占据重要位置,为世界科技进步贡献中国智慧与力量。


科学指南针“阳光科研”行动:

作为科研服务行业的头部企业,科学指南针在行业中率先推出“阳光科研”行动,坚决抵制任何在提供科研服务的过程中,以促销等为目的,通过“返现/返京东卡或协助科研经费套现”等方式诱导科研工作者进行科研经费违法违规使用的行为。我们从自身做起,正式发布《阳光科研管理制度》,全员签署阳光科研协议,承诺严守科研底线,杜绝诱导科研腐败的行为。

科学指南针一测试万事屋
测试万事屋-科研测试公众号。硕博人才所需要关注的科研测试知识这里可以找到。测试万事屋,一屋容乃大,欢迎您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