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会回响 | 宋书玉理事长首提“酒文化逆差”

美食   2025-01-11 10:24   北京  
在2024年末举办的中国酒文化大会暨2024中国酒业协会文化工作委员会年会上,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提出了中国酒文化的“价值九篇”,呼吁要“从企业文化时代迈向产业文化时代”,引起了业内外的广泛关注。宋书玉还率先提出了“酒文化逆差”这一概念,为中国酒“出海难”找到了原因,理清了思路。
宋书玉理事长在谈到为什么要举办中国酒文化大会时,分析了内部与外部,企业与产业四个原因,并重点分析了“酒文化逆差”。

宋书玉理事长说,一个优秀的中国酒品牌,一定是“个性化品质表达+个性化文化表达”的珠联璧合、相得益彰。甚至可以说,中国酒产业,就是“品质+文化”的产业。但是,我们缺乏对中国酒文化的了解,对自身文化资源的用心,对产业文化人才的培养,对文化建设的投入。从整个产业层面来看,中国酒文化面临两大问题:

第一是国人不熟悉。从我们自身的逻辑出发,每一个品牌都是独一无二甚至无与伦比的;但如果从消费者逻辑出发。任何企业,任何产品可能都是沧海一粟,微不足道的中国酒文化,只有与消费者找到精神共通点,思想共享点,情感共鸣点,时代共振点,才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同与接纳。多年来,中国酒文化是以酒企、酒产品为载体的,甚至是高度依赖于商业回报。往往酒文化的价值被酒企和酒产品所取代,因此难以得到消费者情感共鸣。以至于消费者对中国酒文化有许多误解

第二是国际不了解。跨越山海走向国际,是中国酒业共同的追求文化走出去是中国酒走出去的前提,也是中国酒业的共识。但是,我们更多关注的是每年进口酒和出口酒的悬殊,也就是酒的“贸易逆差”,却很少关注酒的“文化逆差”

国际酒类进入中国市场,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据统计,洋酒明清时期就来到了中国,有姓名的西方传教士多达1387人。这1387人同时也是西方酒文化的传播者。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酒类消费市场。葡萄酒、威士忌、白兰地、利口酒等国际酒,以及酒吧等休闲娱乐消费场景,系统的在中国市场深耕了几十年。对比起来,中国酒文化在国际市场上所做的工作,可谓是九牛一毛。应该说,如果我们不能逐步缩小乃至扭转巨大的“酒文化逆差”,中国酒的出海之路将会无比漫长

笔者认为,酒文化逆差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由于国内市场大,中国酒业在过去更多地聚焦于国内市场,对国际市场的重视程度不够,文化推广不足。另一方面,中国酒文化的独特性和复杂性也使得其在国际传播中面临一定的挑战。中国酒文化不仅包含历史传承、酿造技艺、礼仪规范等丰富内涵,还与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学艺术、民俗宗教等紧密相连,这种综合性的文化特征使得其在国际上的理解和接受需要更多的时间和努力。如今,国潮出海已经在不同领域影响了消费者,中国酒业应该抓住这个机遇,借“中国文化”的强势输出,扭转“中国酒文化”的逆差。


编审 / 李林
美编 / 于雪莲
校对 / 张志刚

中国酒业协会CADA
中国酒业协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