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6日,港股18A上市的Biotech公司圣诺医药,披露了一项重要的人事变动:自2024年11月5日起,潘洪辉博士将接任集团首席执行官(CEO)一职,而前任CEO陆阳博士则调任为集团首席科学官。
相比于CEO的职务,“首席科学官”显然只是一个虚职,这也意味着,这家在2024年以来风雨飘摇、负面新闻不断地Biotech公司,终于走到了换掉掌舵人的变革时刻。
圣诺医药成立于2007年,此次卸任的前CEO陆阳博士,正是公司的创始人。
2021年12月,圣诺医药在港交所上市,募资净额为3.96亿港元。因开发了多个专有递送平台,圣诺医药在小核酸药物赛道中脱颖而出,一度被称为“中国核酸药物第一股“。
进入到2024年,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圣诺医药爆出的几次重磅新闻,其情节都堪称“离谱”。
首先是两位核心股东的质押式减持。
2024年3月7日,圣诺医药发布公告:公司执行董事兼董事会主席陆阳所持有的156万股公司股份,占已发行股份总数的1.78%,在2024年3月7日被强制出售。
第一大股东兼创始人的部分股权被强制出售,显然不是一个正面的信号,圣诺医药的股价因此一度暴跌。
但是这还不是故事的全部:第二大股东的股权也出现状况了。
2024年3月18日,圣诺医药又发布一则公告:执行董事戴晓畅所拥有664万股公司股份(占公司总股份7.58%),目前也正处于质押状态,倘未能提供令质押方满意的还款计划,这笔664万股的被质押股份,也将被将强制出售。
据披露易数据显示,戴晓畅是圣诺医药的第二大个人股东,当前持股9.05%,7.58%的股份已经占其个人持股的八成以上。
这笔股份如果被强制售了,对于公司的股价来说,无异于另一场灾难。
多重利空传闻下,圣诺医药的股价一泻千里,成为港股18A板块2024年股价表现最差的公司之一。
创始人或者高管团队减持公司股份,这本是一件寻常的事情,但是第一大股东和第二大股东都采用先质押而后被强制出售的方式来减持,全市场可能都很难找到第二家,实属离谱。
更离谱的,是公司的理财居然也暴雷了。
2024年7月8日,圣诺医药发布公告,由于公司认购的基金所投资的私募债发行人可能违约,预计公司投资基金可能出现重大亏损。
这是一笔圣诺医药认购的总投资金额达到2000万美元的私募基金份额,该基金由私募基金公司TradArt Flagship Investment SPC管理,及截至该公告发布日期,圣诺医药只赎回20万美元。
作为一家尚未实现盈利、资金非常紧张、主要通过资本市场融资来支持自身研发和运营的Biotech公司,为何斥巨资投资如此高风险的私募基金,这种操作也只能用“离谱”来形容,公司的内控无疑需要深刻反思。
经历了上述种种负面新闻的圣诺医药,高管团队也开始出现动荡。
5月17日,圣诺医药的首席战略官戴晓畅博士因为个人理由而辞职。
6月3日,圣诺医药的首席医务官Francois Lebel、首席财务官叶永基已于5月31日双双辞任。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三位重量级的“首席”用脚投票。
同时,公司的财务状况也颇为堪忧。
从2024年半年报的数据来看,公司账上现金仅有5000多万人民币,这笔钱不要说完成正在进行的几个临床试验,维持公司运营都已然捉襟见肘。
好在,白马骑士出现了。
2024年10月4日,圣诺医药宣布成功完成一笔再融资,全部融资额度由一名个人投资者包揽。
根据圣诺医药披露的信息,圣诺医药公司与认购人潘洪辉博士,订立认购协议,潘博士计划按认购价每股股份约3.36港元认购17,527,696股认购股份,相当于经配发及发行认购股份扩大的已发行股本约16.7%,所得款项总额约为5,890万港元。
根据圣诺医药公布的最新股东结构表,潘洪辉博士已经持有公司超过20%的股份,大概是除了认购的新股以外,又从二级市场购入了部分股票。
此时,潘洪辉博士已经是公司第一大股东,曾经的第一大股东兼创始人陆阳博士,已经降级为公司的第二大股东,且持有的股份比例为10.7%,距离第一大股东已经差距很大。
因此,从股份比例来看,此次公司换帅,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成为公司新任CEO潘洪辉博士,也非一般的个人投资者,而是生物医药行业的资深玩家。
潘洪辉博士1978年出生在佛山,在香港长大,后来去美国肯塔基大学读生物化学博士,曾任Merck、海正药业等公司高级科学家、首席科学家。
2018年潘洪辉博士创立康晟生物,为生物制药客户在核心领域的研究和制造提供高品质的细胞与细胞培养产品,2023年乐纯生物并购康晟生物,潘洪辉后来成为乐纯生物集团首席战略官。
圣诺医药迎来了新的第一大股东和CEO,但是并不意味着危机解除。
目前,公司账上现金也就1个亿左右,净资产甚至仍然为负数,面对多个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管线,公司仍然需要大笔的现金注入。
每天仅需0.8元
畅享超过1900篇精选医药研究报告
未来一年新增额外50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