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新设四所民办高校3所标注营利性高校,被指挑战不可能|观察

文摘   2024-12-24 23:57   北京  


在人口红利消退、就业市场严峻的双重压力下,湖南近期宣布新成立四所民办高校,其中三所明确为营利性公司性质,这一消息在教育界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

在许多人看来,这一决策似乎是在逆流而上,挑战着已经日益严峻的高等教育市场。那么,这些新设立的营利性民办高校能否应对普遍存在的生源危机,又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存之道?这些问题确实值得关注。

高校何以会以公司命名?

据湖南日报报道,湖南新设置长沙科技职业学院、株洲科技职业学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株洲科技职业学院)、衡阳理工职业学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衡阳理工职业学院)、郴州智能科技职业学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郴州智能科技职业学院)四所民办高校,近日面向社会公示。公示时间为20241219日至20241225日。

据悉,这也是湖南首次设置民办营利性高校。民办营利性高校是民办高校的一种类型,其与民办非营利性高校的主要区别在于,营利性高校的产权制度按照企业模式进行配置,投资者可以根据法律规定分配学校经营剩余,在招生、教学、管理等方面享有较大的自主权。

为何高校会以公司命名?

据有关人士解释,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和教育部办公厅《高等学校命名暂行办法》相关要求,营利性民办高等学校名称须在名称中明确为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学校设立时可以向审批机关申请使用学校简称,简称仅可以省略学校名称中的公司组织形式。

生源危机是客观现实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生育率的下降,我国高等教育适龄人口正在经历快速减少的过程。这一趋势不仅影响着公立高校,更对民办高校,尤其是营利性民办高校构成了巨大挑战。

据预测,十年以后,生源数量的减少将直接导致招生难度的增加,使得民办高校在竞争中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

与此同时,是教育市场的竞争加剧。在人口红利消退的同时,教育市场的竞争却日益激烈。公立高校扩招、职业本科的兴起以及国外高等教育的渗透,都使得民办高校的招生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和严峻。在这样的背景下,新成立的营利性民办高校如何脱颖而出,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就读民办意味家庭有更大经济压力

因为不像公办高校那样有政府教育经费的保障,也没有传统高校有校友捐赠这一类的支持,更不可能像海外私立高校那样到处寻求募捐,中国民办高校主要的收入来源是学生缴纳的学费,这就注定新办民办高校会步履维艰。

为了维持收支平衡,通过设置所谓的热门专业,收取高昂的学费,是目前大多数民办高校的通常做法。

对于大多数家庭而言,选择民办高校意味着承担更大的经济压力。而与此同时,学生和家长对于就业前景的期望却越来越高。在就业市场日益严峻的背景下,许多学生和家长开始质疑民办高校的文凭含金量,宁愿选择学费更低、就业前景更好的公立大专或职业本科。

新办+营利性,几乎是挑战不可能

在国人的普遍认知中,同样的分数下,如果有公办大学和民办大学可供选择,大多数人可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公办大学,因为,大家会本能地选择更可靠、更稳定的那一个。

作为新创办的民办高校,这些学校并无口碑加持,且面临着教学质量不高、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体验,更会影响学校的招生和声誉。在生源危机的背景下,这些问题无疑会进一步加剧招生困难。

除此外,地理位置和区域经济发展,也是影响民办高校招生的重要因素之一。位于非省会城市的高职院校和民办高校,由于地理位置偏远、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等原因,往往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招生压力。

所以,这些新设立的营利性民办高校,如果同样位于这些地区,那么招生难度将会更大。

民办大学“倒闭潮”并非危言耸听

近年来,民办高校招生情况每况愈下的消息已然比比皆是。

举个今年的例子。

以独立学院身份转为民办高校的广东湛江科技学院,2024年招生完成率创下新低,虽然早有预期,但实际连50%都达不到,面对招生缺口超过2000人的现实,让整个业界都为之震惊。即便学校后来想方设法,进行了多轮降分补录,但原有的计划已然很难实现。

虽然2024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达到了1342万,创下了历史新高。但这热闹的场景和部分民办高校的冷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同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在东亚低生育率国家,民办高校招生危机早就是现实案例。

据报道,在2023年春季韩国大学统一招生中,有14所大学的26个专业出现“无人报考”的现象。有韩国专家预测,今后大学入学考试报名人数为零的极端现象还将进一步扩大,速度可能比预想的更快。

日本的情况也不容乐观,超过200所大学因为生源不足而不得不停止招生或者干脆关闭,其中私立大学占了一半以上。

据公开数据,我国2023年出生人口只有902万,与2016年相比,几乎少一半。

据预测,到2040年,参加高考的学生数量会降到600万以下,几乎是近两年高校毕业生的一半,这对于众多的民办大学来说,何去何从,确实是个问题了!


推荐阅读

怪哉!记者可以打,但新华社记者不能打……|传媒

拷问60岁人群戾气飙升:社会之殇,还是个人之过?|社会

日系车企陷入困境的启示:没有产业是不可撼动的|经济

男人那么普通又那么自信,怎么就让杨笠和京东互删好友?|社会

隰县小西天舆情应对:用速度+真情化危机为机遇|舆情

自驾90万公里啦!谈谈这些年旅途和安全的那些事|旅途

我身边的几个炒股朋友|社会

我的态度:没有一种结果是意外|漫笔

“水博”泛滥:高校之殇,教育之痛|观察

因为宽容,所以才会有境界|漫笔

“大记者”如何养成?|漫笔

第十六次进藏归来,留下九大收获(二)|漫笔

慈不掌兵的背后,是这六个道理|管理

教科书级舆情处置:人民大学24小时处理被举报博士生导师|舆情

舌尖上的惊雷:十问中国食品安全!!|观察

连续百日原创,带来七大收获……——基于《瑨君的自留地》公众号的实践与总结


——漫笔

相处之道,贵在真诚

珍惜知遇之恩,是人间弥足珍贵的双向奔赴

再“读”常州:古韵流芳,贤哲璀璨


——社会

先小人后君子:为人处世的智慧法则

中国真的需要那么多研究生吗?!

这五种家庭格局,将严重影响孩子成长与成才



扫描二维码

加作者好友

与瑨君一起

探讨人生百态

瑨君的自留地
自留地者,农村名词,是分配给社员长期使用的少量土地,可自行规划,自行管理,生产的产品归自己所有和支配。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