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票房跌回10年前,电影业遭遇了怎样的寒冬?|观察

文摘   2025-01-08 23:55   北京  

2024年,中国电影市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寒冬,最直接的例证是票房的跌落。

那票房究竟跌到了什么程度呢?

答案是:跌至10年前的水平。

一个典型数据,在过去不久的圣诞档期,为期两天的圣诞档票房为7724万元,其中平安夜单日票房仅3846.74万元。对比十多年的数据,用“触目惊心”来形容,并不为过。


数据惨淡,下滑惊人

官方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电影票房为425.02亿元,较2023年的549.15亿元大跌22.6%,较2015年的437.79亿元票房还下滑12.77亿元。

这其中,占比78.68%的国产影片票房e为334.39亿元,较2023年下滑27.3%。城市院线观影总人次10.1亿,也低于2023年的12.99亿人次。

过去一年,中国电影票房走势高开低走,年初春节档表现强劲,票房破80亿元创下影史新高,但年中暑期档和年末国庆档却大幅下滑,暑期档116亿元的票房,相比2023年的206亿几乎腰斩。

口碑不佳,缺乏吸引

近年来,好电影的匮乏成为观众走进电影院次数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方面,引进的国外电影数量减少,且因宣传或题材等因素,票房表现一般。

另一方面,国产电影质量参差不齐,部分影片被指缺乏深度和营养,如沈腾贾玲式的搞笑电影虽在票房上取得成功,但也被认为带偏了国产电影的创作方向。以贾玲的《热辣滚烫》为例,尽管票房高达34.6亿独霸今年春节档,但也有人认为这并非是一部具有深刻内涵和艺术价值的作品,无法代表中国电影的高质量发展。

此外的原因,是2024年公映电影的拍摄周期,大多是在2022和2023年,疫情增加了电影市场的不确定性,资方出手更加谨慎,导致开机项目偏少,制作规模缩水,进而使得高票房电影数量减少。

根据统计,2024年票房破10亿元的电影只有八部,而2023年有11部,票房破5亿元的电影2024年有17部,2023年则有30部。一些大制作电影也遭遇滑铁卢,如徐峥执导并主演的《逆行人生》和宁浩导演、天王刘德华主演的《红毯先生》等。

商场冷清,客源减少

电商兴起和消费习惯的变化,持续冲击着商场和线下实体店铺,导致商场冷清,人流量大幅减少。

2024年上半年,百货零售行业30家上市公司合计实现净利润42.19亿元,同比下降36.19%,阿里巴巴亏损93亿元甩卖了银泰百货,京东亏损26亿割肉了永辉超市。

人们倾向于在两种情境下走进电影院:一是当有真正引人入胜、值得一看的电影上映时,这种电影的魅力足以吸引观众特意前往影院观看;二是在逛街疲惫或感到无聊时,将看电影作为一种消遣方式以打发时间。

随着商场人流的减少,意味着可供转化为电影院观众的潜在客源也在缩减。因此,电影院的繁荣不仅依赖于影片本身的吸引力,也与所在商场的人气密切相关。这两者相辅相成,严重影响了电影院的兴衰。

视频崛起,短剧冲击

随着短视频和短剧的迅速崛起,人们的娱乐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2023-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网络微短剧市场规模为373.9亿元,同比增长267.65%,预计2024年市场规模将达到504.4亿元,同比增长34.9%

短剧以其紧凑刺激的剧情、较大的题材剧情尺度以及免费或低成本的观看方式,吸引了大量观众,分流了电影的消费群体。而且,随着投入加大,短剧的质量提升很快,有些精品短剧比院线电影更受观众喜爱。

雪上加霜的是,华策影视、北京精彩、万达影业等传统影视机构,周星驰、王晶、李力持等知名导演,李若彤、尹正、张天爱等明星演员都开始进军短剧赛道,进一步推动了微短剧行业的发展,使得观众的注意力更多地被吸引到了短剧上。

消费降级,选择嬗变

经济增速放缓、国内内卷加剧以及房价下跌导致居民家庭财富缩水,消费降级现象日益明显。

据互联网流传的图表显示,国人三年前和现在的主流娱乐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不怎么需要花钱的逛公园、city walk、瑜伽、骑行、追剧、徒步等活动增长超过100%,而电影等需要花钱的娱乐活动则减少了61%

作为曾经的消费主体,收入有限的学生党和打工族越来越感觉看电影的成本相对较高,且效果存在不可预测性,不如选择在流媒体平台上观看。

与此同时,消费主义退潮后,节日的仪式感和过节气氛减弱,如圣诞节、平安夜等,加上舔狗经济崩盘,年轻情侣这一电影院消费的主力军观影意愿降低,使得电影院生意愈发难做。

习惯改变,需求下降

灯塔研究院发布的《2024中国电影市场年度盘点报告》指出,57%的观众全年只看一次电影,比去年上升6%,而在20162019年期间这一比例在45%左右,观众总数从2023年的5亿人降至去年4.3亿人,人均观影频次从2.6次降至2.3次。

在当前娱乐方式多元化的时代,游戏、短视频、短剧、网剧、演唱会等各类娱乐活动都在争夺观众的注意力,使得人们越来越难有耐心坐在电影院观看一部两个多小时的电影。

对于相当一些数量的观众来说,他们更倾向于通过三五分钟的短视频解说来了解电影内容,而不是走进电影院观看。

女导崛起,难挽颓势

尽管2024年中国电影市场涌现出多部由女性执导、反映女性主题的电影,如贾玲的《热辣滚烫》、尹丽川的《出走的决心》、邵艺辉的《好东西》等,在市场上取得了票房口碑双丰收,且女性及“95后”逐渐成为市场主力,但仅靠这一点暖意还不足以撑起整个中国电影市场。

中国电影当前所面临的困境,既有行业本身的结构性问题,也有疫情后产生的疤痕效应,还有技术变革对观影和消费习惯产生的颠覆性变化。

中国电影要走出寒冬,需要电影产业链企业重视行业变化,提高电影质量,也需要加强新片宣传,采取更多样化的营销手段,降低电影票价和影院零食饮料价格,更重要的是,要用创新的思维,大力创新影院服务,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形式吸引年轻人,才有可能吸引更多的人重新回到电影院。

没有好的应对,电影业就将回不到过去,这并不是危言耸听。


推荐阅读

过去的2024年:我依然在路上|漫笔

怪哉!记者可以打,但新华社记者不能打……|传媒

拷问60岁人群戾气飙升:社会之殇,还是个人之过?|社会

日系车企陷入困境的启示:没有产业是不可撼动的|经济

男人那么普通又那么自信,怎么就让杨笠和京东互删好友?|社会

隰县小西天舆情应对:用速度+真情化危机为机遇|舆情

自驾90万公里啦!谈谈这些年旅途和安全的那些事|旅途

我身边的几个炒股朋友|社会

我的态度:没有一种结果是意外|漫笔

“水博”泛滥:高校之殇,教育之痛|观察

因为宽容,所以才会有境界|漫笔

“大记者”如何养成?|漫笔

第十六次进藏归来,留下九大收获(二)|漫笔

慈不掌兵的背后,是这六个道理|管理

教科书级舆情处置:人民大学24小时处理被举报博士生导师|舆情

舌尖上的惊雷:十问中国食品安全!!|观察

连续百日原创,带来七大收获……——基于《瑨君的自留地》公众号的实践与总结


——漫笔

换位思考,更能促成理解与包容

真正让人折服的高情商,一定来自善良

相处之道,贵在真诚


——观察

月薪不过五千?!对大学教师薪资水平的忧思

幼儿园倒闭潮真的来了吗?——剖析民办幼儿园关园困境

湖南新设四所民办高校3所标注营利性高校,被指挑战不可能



扫描二维码

加作者好友

与瑨君一起

探讨人生百态

瑨君的自留地
自留地者,农村名词,是分配给社员长期使用的少量土地,可自行规划,自行管理,生产的产品归自己所有和支配。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