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中国电力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对电价体系的改革,其目的是通过理顺电价关系来构建一个健康、完善和高效的电力市场。电价作为市场的核心信号,不仅反映了电力资源的稀缺性与价值,也对供需双方的行为具有关键引导作用。
传统的电力体制中,电价往往受到政府严格管控,导致价格信号不能准确反映电力生产成本和市场需求变化,从而影响了电力资源配置效率和行业健康发展。我国为了构建一个更加开放、公平、高效的电力市场体系,促进电力资源优化配置,降低社会用电成本,同时保障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电力体制改革采取了“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思路,这是“中发9号文”的核心理念之一。这句话概括了电力体制及电价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方向。
管住中间:指的是强化对电网输配电环节的监管,实行独立输配电价制度,确保电网企业仅获取合理的输配电服务收益,不参与市场竞争性业务,并通过科学的成本监审机制,保证电网运营的公正性和透明度。这样做的目的是打破电网垄断,防止其利用市场地位操纵电价或抑制竞争。
放开两头:则是指在发电侧和售电侧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发电方面,逐步取消政府定价,允许各类电源(如火电、水电、风电、光伏等)上网电价在一定范围内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售电方面,推动用户选择权的实现,鼓励工商业用户进入市场直接交易电力,取消或减少目录销售电价,形成多元化的售电主体结构,以增强电力市场的活力和效率。
现有电价体系的不足与弊端
中国当前电价体系尽管在改革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与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市场机制不完善。电力市场的市场化程度还不够高,特别是在输配电环节,虽然政府已推行输配电价的独立监审和成本核算,但实际执行中透明度和公正性仍面临挑战。上网电价部分虽有市场化改革试点,但整体上还存在政府定价与市场竞价并存的情况,市场化竞争格局尚需进一步完善。
2. 交叉补贴问题。长期以来,我国电价体系中存在着城乡之间、不同用户类别之间的交叉补贴现象,即工商业用电对居民用电进行补贴,或者发达地区电网对欠发达地区的补贴等。这种制度导致电价未能真实反映各类用户的供电成本和服务质量,影响了资源优化配置。
3. 价格传导不畅。煤炭市场价格波动频繁,而电价调整相对滞后,煤电联动机制执行效果有时并不理想,这使得发电企业的经营风险增加,同时也不利于引导消费者合理用电和节能降耗。
4. 可再生能源消纳难题。随着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发展,其接入电网后的并网费用及调度困难问题日益突出,现行电价体系在处理新能源电量结算、辅助服务补偿等方面仍存在不足,不利于新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
5. 输配电效率与投资合理性。电网企业在输配电领域的投资决策可能受到计划经济思维的影响,缺乏市场竞争约束,可能导致过度投资或低效运营,进而影响到输配电价的成本效益分析。
6. 电价结构复杂。销售电价包含了基本电费、电度电费以及各种附加费,复杂的电价结构往往让消费者难以理解和接受,也限制了电价信号对市场需求的有效调节作用。
7. 监管能力与技术手段滞后。电力体制改革后,对新的电价形成机制的科学化、精细化监管要求更高,但在实践中,监管机构的能力和技术手段提升并未完全跟上改革的步伐,导致部分政策难以有效落地实施。
特别是电网垄断下的输配电价成本与监审,存在“大电网,小监管”的现实问题,饱受垢病与质疑。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有序推进,需要实施输配电价独立核算制度、建立更加科学的输配电价成本监审办法、强化监管机构职能以及推动市场化的电力交易机制等方式,力求实现电价体系的进一步优化和完善。
面向“双碳”目标的电价改革的建议
科学合理的电价机制是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关键工具之一,它有助于构建一个更加绿色、低碳、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通过电价改革,中国能够在调整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为达成“双碳”目标提供有力的经济政策支持。
1. 全面电力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深化电力市场化交易,扩大市场化电价覆盖范围,允许更多燃煤发电上网电价由市场供需决定,减少行政定价,激励发电企业提高能效和清洁能源发电比例。
2. 建立碳成本机制。引入碳价机制,将碳排放成本逐步内化到电价中,通过碳交易市场的价格信号引导发电企业降低碳排放强度,并为清洁能源提供竞争优势。
3. 分时电价与需求侧管理。推广峰谷电价、季节性电价等灵活电价政策,鼓励用户在低谷时段用电以促进电力负荷平衡,同时配合储能设施投资建设,缓解可再生能源发电波动对电网的影响。
4. 支持新能源发展。优化补贴政策,逐渐过渡到无补贴平价上网,同时确保电网公司公平无歧视地接入和输送可再生能源电力,保障其优先消纳。
5. 输配电价改革。继续推进输配电价独立核算和监管,合理确定过网费标准,公开透明,防止交叉补贴,促进电网公平开放,为各类电源公平竞争创造条件。
6. 创新电价政策工具。设立绿色证书交易制度或清洁电力配额制,推动绿色能源消费;同时,针对高能耗产业,实施差别电价政策,利用经济手段促使其转型升级。
7. 政策协调与配套措施。确保电价改革与能源结构调整、能源技术创新、能源效率提升、产业结构优化等多维度政策措施相互协同。包括社会公众参与,加强电价政策宣传与教育,提高全社会节能意识,推广智能电表和智能家居技术,让消费者参与到节能行动中来,并享受到电价改革带来的实惠。
通过电价改革,中国电力市场能够更好地发挥价格杠杆作用,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提高电力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支持清洁能源发展,推动电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并最终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双碳”目标的实现。只有当电价真正成为有效调节供需、激励创新和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的经济手段时,电力市场才能称得上是健康与完善的。
想和智友们一起分享您对新能源和行业政策等方面的经验和心得?
请投至zfsmartenergy@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