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期摘瑕,求友惟攻阙。”对于哲学学院的同学们而言,学术论文的撰写是提升个人学术研究能力的重要途径,而师友间围绕着论文展开的交流和点评更是理清思路、打磨文章的绝妙方法。为此,哲学学院研究生会拟举办“以文会友”系列学术论文分享沙龙,围绕“学科-课程”主题,邀请优秀论文作者分享文章并请老师或高年级博士研究生同学点评。希望该活动能为哲院学子创造论文分享与交流的平台,为学术论文写作提供指导和帮助,在研讨交流和思维碰撞中提升写作能力。
本次外国哲学沙龙为2024秋第二场,我们围绕“存在、生成与实践:交织的维度”这一主题邀请到三位论文优秀的同学参与分享。非常欢迎感兴趣的同学们前来参加,期待大家互相切磋、有所收获!
Part1
沙龙信息
沙龙名称
外国哲学研究生沙龙 2024年秋季第二期
时 间
2024年11月14日(周四)14:00-16:00
地 点
光华楼西主楼2401
腾讯会议
198-105-583
报告人
夏天宇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外国哲学专业
2022级硕士研究生
温丽君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外国哲学专业
2023级硕士研究生
李欣霖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外国哲学专业
2024级硕士研究生
点评人
赵子越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外国哲学专业
2024级博士研究生在读
Part2
内容简介
夏天宇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外国哲学专业
2022级硕士研究生
题目:论斯宾诺莎的样态概念
摘要:“个别事物以何种方式存在”一直是形而上学所关注的核心问题。传统上,亚里士多德将个别事物视为实体的典范,进而考察个别事物的实体是什么。然而,斯宾诺莎在《伦理学》中给出了一种颠覆性的理解:个别事物并非实体,而是样态(modus)。尽管“样态”在《伦理学》中频繁出现,但其含义尚需明晰,学界有寓于说和因果说两种解释路径。寓于说认为样态是寓于(inhere)实体的性质,而因果说则认为样态是在因果上依赖实体的事物。本文追溯“样态”的概念史,探讨样态如何可能既被理解为性质,又被理解为事物。本文尝试回到奥古斯丁早期形而上学中的尺度(modus)、形相(species)和秩序(ordo)的三元结构,将寓于说和因果说视为各自从形相和秩序的角度对“样态/尺度”概念的阐释。自奥古斯丁以来,“modus”一词用于表示一种介于存在与无之间的暧昧存在。奥古斯丁用它来言说事物未具形相前的能力(capacitas),这一术语在经院哲学中被形相化为一种介于偶性与无之间的性质。斯宾诺莎的“样态”概念不仅仅出自晚期经院哲学,而且通过将样态的现实本质理解为努力(conatus)而返回到“modus”所指示出的力量哲学的传统中。
温丽君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外国哲学专业
2023级硕士研究生
题目:柏拉图的“容器/空间”概念与女权主义的母性回归运动
摘要:长期以来,母性并不是哲学写作的正式主题。在女权主义运动兴起后的相当长时间内,母性也并未成为哲学讨论的核心议题,而是常常作为关于伦理学、形而上学或社会哲学的更广泛讨论的一部分间接地出现。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主流女权主义论述都对母性问题采取了批判性态度。80年代中期以后,女权主义理论中出现了一种明显的趋势,即母性问题的恢复或向一种“新”母性的回归。一些女权主义理论家开始将母性作为女性身份的一个潜在赋权或变革方面进行探讨,这一转变的关键人物包括朱莉娅·克里斯蒂娃(Julia Kristeva)、卢斯·伊里加雷(Luce Irigaray)和阿德里安娜·里奇(Adrienne Rich)等学者。对她们中的许多人而言,柏拉图的“容器”(receptacle)或“空间”(chōra)概念是重要的,这一来自《蒂迈欧篇》的概念代表了一种无形的空间或矩阵,它接受、滋养和容纳理念,作为孕育生成世界的“第三类”却没有得到主题化论述。它的模糊性吸引了女权主义哲学家,尤其是那些受精神分析和后结构主义影响的哲学家,为在语言、生成和身体的交叉点上进行的不同于阳具中心主义版本的开端(beginning)/起源(origin)建构项目提供了重要思想资源。
李欣霖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外国哲学专业
2024级硕士研究生
题目:超越“行动”与“真理”的二者择一——梅洛-庞蒂对马克思主义主体性张力的弥合
摘要: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理论发展中始终存在着主体性张力的疑难,这一问题关涉“作为行动”和“作为真理”的革命的二者择一。在其历史哲学著作中,梅洛-庞蒂一方面突出了革命历史的“行动”属性,在强调阶级主体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到对个体主体性以及个体-阶级辩证关系的剖析,另一方面又指明了革命历史的“真理”属性,将历史视为“格式塔”,强调对历史处境的总体性结构考察。回溯到梅洛-庞蒂独特的现象学-格式塔哲学理论,我们可以通过对“结构的双面性”和“实存的往复运动”这两个概念的剖析,理解梅洛-庞蒂对革命历史主体性张力的弥合方案,从而把握其超越“行动”与“真理”二者择一的独特路径。
Part3
点评人简介
赵子越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外国哲学专业
2024级博士研究生在读
研究兴趣:同感问题、现象学、心灵哲学
整理 | 学术部
编辑 | 陈芃嘉
海报 | 陈芃嘉
审核 | 宋正清 袁崇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