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齐鲁书社
汉字在朝鲜半岛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重要的阶段。最初,汉字随着佛教和儒家思想的传入而进入朝鲜半岛。在三国时代汉字开始被用于官方文件和文学作品。到了统一新罗时期(668—935),汉字的使用更加普及,成为书写和教育的主要文字。
高丽王朝(918—1392)时期,汉字仍然是官方和学术活动的主要文字,但同时出现了用汉字表音的“吏读”文字,用于记录朝鲜语。朝鲜王朝(1392—1910)时期,朝鲜世宗大王创制了朝鲜文字——谚文,以方便更多人学习和使用。谚文的出现并没有完全取代汉字,而是与汉字并用,形成了独特的双文制。
20世纪初,随着日本对朝鲜半岛的殖民统治,日本试图废除汉字,推广日语和日文假名。然而,汉字在朝鲜半岛文化中根深蒂固,难以完全消除。1945年韩国独立后,汉字教育在朝鲜半岛逐渐减少,但仍然在一些传统领域和学术研究中使用。
直到20世纪70年代初,韩国政府正式实施了一项名为“国字专用政策”的措施,旨在限制汉字的使用范围,转而大力推广谚文(韩文)。这一政策的推行,使得汉字在韩国的使用频率大幅降低,甚至在日常生活中逐渐被边缘化。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韩国社会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再加上中韩两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汉字教育在韩国迎来了复兴的契机。特别是在高等教育和专业领域,汉字的学习和应用再次受到重视,成为许多韩国人提升自身文化素养和专业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朝鲜半岛,汉字韵书的编纂和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学者们不仅致力于理解汉字的发音,还试图将这些发音与朝鲜半岛本土语言相结合,以更好地适应本国的语音体系。《训民正音》的诞生,标志着朝鲜半岛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不仅为朝鲜半岛人学习汉字提供了便利,还为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音韵学资料。《东国正韵》等其他韵书则进一步丰富了朝鲜半岛的汉字音韵学研究,它们在朝鲜半岛的汉字教育和文学创作中起到了桥梁的作用,促进了朝鲜半岛文化与汉字文化的交流和融合。这些韵书的编纂,不仅反映了朝鲜半岛学者对汉字音韵学的深刻洞察,也体现了他们对本国语言文化的自豪和传承。通过这些韵书,我们可以看到朝鲜半岛在语言学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它在汉字文化圈中的独特地位和贡献。
此外,朝鲜半岛传世汉字韵书还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这些韵书不仅记录了汉字的发音和音韵变化,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人们的思维方式以及学术研究的水平。例如,在《训民正音》中,我们可以看到世宗大王对于民众教育的重视,以及他希望通过改革文字系统来推动社会进步的决心。这种精神不仅体现在韵书的编纂上,也深深影响了后世朝鲜半岛人的教育观和文化观。
随着时代的变迁,虽然朝鲜半岛的书写系统已经逐渐从汉字转向了表音文字,但汉字韵书在朝鲜半岛文化和学术史上的地位依然不可撼动。它们不仅是朝鲜半岛语言学和文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连接朝鲜半岛与汉字文化圈其他国家的重要纽带。在今天,我们依然可以从这些传世汉字韵书中感受到朝鲜半岛人对汉字文化的热爱和传承,以及他们在语言学领域所取得的卓越成就。
新书推荐
《韩国传世汉字韵书集成》
张玉来 黄仁瑄 刘根辉 主编
16开 精装
4900.00元(全十一册)
《韩国传世汉字韵书集成》从中华文化传承的视角,针对汉字文化圈核心成员之一韩国的传世汉字韵书进行全面梳理,摸清其存量,考察、整理、归纳其文献面貌、版本源流和学术价值,最终汇纂为文献丛书,以此充实中华文化域外传播的研究内涵,丰富中华历史文献宝库。本丛书在广泛考察、论证朝鲜半岛现存韵书的基础上,精选学术价值大、水准较高的韵书二十四种加以影印,并为每种书撰写解题。本丛书通过对韩国传世汉字韵书的整理汇纂,梳理出汉语韵书文化传播的路径和方式,探索汉字文化圈的形成过程及其机制,从而提升我们的汉字文化传播及跨文化交际理论研究水平,进而凝练出中华韵书文化在世界范围内传播的文化价值。本丛书的重要价值在于通过汇纂韩国传世汉字韵书的音韵材料,助力汉语史研究,扩大汉语史研究的域外视角,从而提升汉语史研究的学术水平。